偃师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hao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偃师市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报告,分析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残缺;缺少龙头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配套体系建设跟不上,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小,项目投资少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产业发展要理清思路,做好规划;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创立特色;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提供林业发展坚实保障等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偃师市林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河南偃师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48-01
  为了全面了解偃师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系统了解偃师市林业产业各经营主体、产业结构布局以及各产业生产要素的构成,对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发展现状
  偃师市是林业资源小县,森林资源相对匮乏。根据2007年二类调查,偃师市林地面积仅有1.45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1.7%;森林面积0.76万hm2,森林覆盖率12.56%。但近些年來,偃师市依托区位、科技等优势,大力引导、支持林业发展,特别是自2008年河南省实施生态建设以来,偃师市抢抓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产业发展,使林业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2000年以来,偃师市积极推进重点工程、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并举的多元化造林。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世行贷款项目、日元、欧元贷款项目、中幼林抚育、花卉产业带等一系列项目。
  近年来,偃师市大力建设用材林、经济林两大商品林基地,着力打造木材综合加工、林特副产品加工、林下种养殖,森林旅游、花卉销售、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利用等林业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已形成了邙岭的黄杨、顾县的花木、缑氏和高龙的葡萄等产业化集群。截至2015年底,偃师市木材综合加工厂约60家,年加工能力5万m3,黄杨种植面积逾666.67 hm2,花卉种植面积逾2 333.33 hm2,葡萄种植面积逾2 666.67 hm2,核桃种植面积2 000 hm2。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7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91亿元,第二产业1.68亿元,第三产业0.15亿元。第一产业以水果、苗木花卉生产为主,第二产业以木材、林产品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比例小,只有国有林场的少量旅游收入。
  2 制约因素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残缺
  目前,偃师市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滞后。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资源优势转化不明显。
  2.2 缺少龙头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
  加工企业的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经营粗放,原材料的利用率极低,产品的增值效益不明显,缺少生产水平高、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1-3]。
  2.3 配套体系建设跟不上,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
  一是市场建设跟不上,经营规模小,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存储能力和流通服务水平相对较差[4];二是各类技术普及应用落后;三是农民的科技素质低下;四是林业技术、信息、生产资料服务体系不完善。
  2.4 政策扶持力度小,项目投资少
  国家针对产业建设的投资力度小,政策性贷款争取难度大[5]。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融资难,资金周转缓慢,生产效益低下,不仅挫伤了企业主的发展积极性,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产业发展要理清思路,做好规划
  针对目前偃师市产业状况,在发展时首先应当理清发展思路,搞好规划,选好项目,了解项目发展前景,掌握发展动态。林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发展时不能盲目“跟风”立项,也不能急功近利。要充分利用自身特點和资源优势,寻找自我发展道路,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市场低迷时不急于转行,而是尽力提高产品质量,分析市场动态,等行情上涨时,抓住机会,持续不断发展。
  3.2 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不断学习、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品种、市场发展动态、规范化操作和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3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创立特色
  打造优质高效产品,尤其是有特色、有亮点的精品。引进先进技术,聘请科研技术人员指导,削减大众化产品,把有特色的产品做大做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以特色产品占领市场[6]。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抓好质量监管,全面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4 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
  应该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积极主动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健全和稳定林业行政管理体系,整合林业执法资源,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7-8]。
  3.5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提供林业发展坚实保障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争取上级生态工程、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基础上,畅通投资渠道。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健全林业资金目标管理约束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资金使用和运行管理[9-10]。
  4 参考文献
  [1] 林业局关于县级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EB/OL].(2013-09-08)[2017-02-27].https://www.ishuo.cn/fanwen/118360/linyeju-chanyefazh
  an-xianji-linye-diaoyanbaogao.html.
  [2] 郑伟明,雷小平,姜卫国.遂昌县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绿色科技,2010(10):98-99.
  [3] 郝囡,翟爱进.徐州林业产业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园艺,2016(20):31-32.
  [4] 孙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J].林业经济,2008(1):44-49.
  [5] 徐华龙.郎溪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200-202.
  [6] 贺红光.宣汉县林业产业发展浅析[J].四川林勘设计,2013(3):63-66.
  [7] 胡晶,何明英.宁陕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5):253.
  [8] 张晗涛.宾川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4(6):80-83.
  [9] 马丽群,朱燕娟,郭海峰.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04.
  [10] 李明圆.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
其他文献
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旅游联动发展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从庐山和鄱阳湖区位上的毗邻、生态旅游资源的互补和互长、旅游市场需求的趋
太阳能保证率是评价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效果的重要指标,但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仅按照此评价指标对热水系统进行评价达不到预期的节能效果。鉴于
摘要 根据当前森林植物检疫行政案件案卷制作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在立案、制作询问笔录、取得物证书证、取得鉴定结论、告知等环节案卷制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關键词 森林植物检疫;行政案件;案卷制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55-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
摘要 高海拔地区农村能源的供应问题关系到当地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高海拔地区农村能源进行了概述,并从秸秆气化技术和沼气工程2个方面阐述了高海拔地区农村能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秸秆气化技术;沼气工程;高海拔地区  中图分类号 S2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63-01  农村能源涵盖农村地区的能源储备与消耗,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典型的大型凹陷向斜区油气倒灌式成藏。本文利用8口井岩心和765口测井曲线对扶余油层沉积特征、油气倒灌运移动力和通道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
摘要 介紹绿巨人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选苗、培育筛苗、盆栽定植、肥水管理和病虫冻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绿巨人;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2.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44-02  绿巨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净化空气,可以去除甲醇苯、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性喜荫蔽、凉爽、湿润的环境,忌干旱和阳光直射,非常适合宾馆
依据石化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参考国外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工具,开发一套石化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工具,介绍了系统工具各部分的设计,并进行了应用举例。该工具
摘要 吉林省西部为半干旱气候,多沙地和丘陵,适合杏树栽植。本文总结了多年来白城地区栽培的杏属植物资源现状,并结合不同品种特点及在当地生长发育状况分析了其在白城地区的利用情况,以期为白城市杏属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杏属;植物资源;现状;利用;吉林白城  中图分类号 S6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158-02  Status and U
阐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及其对植保工作的要求,以及植保工作在传统农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当前泰安市植保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植保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