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许多小学英语教师总埋怨教学内容多、课时数少,希望通过增加课时数和利用课外时间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此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己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判断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标准,不光要看教师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和活动的数量,更要看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实施等都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发展。如何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英语课堂中为学生授业解惑、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其注意力及自控能力都比较低。因此,对于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能否顺利地实践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取得预期中的教学效果,首先取决于这节课的课堂纪律是否良好。如果在课堂中出现学生分心或小骚动等情况而导致无法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若不能及时地调整好课堂纪律,则有可能导致一团糟的情况,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教师教得又苦又累,学生却又学得又差又慢。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得提高自身素养,用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帮助学生,以便迅速整顿好课堂纪律。其方法可以采取“眼神暗示法”“适时提问法”“沉默注视法”等,对于情节严重的学生还可以采用“个别邀请法”,即课堂上教师突然中断教学严肃地向纪律松散的学生发出“邀请”,请他下课后到办公室跟老师谈话,这样则避免了课堂上师生的正面冲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新鲜、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此科学、有效地保证课堂纪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我看来,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才能顺利利完成英语课程赋予教师的教学使命。
1.巧妙运用课堂导入艺术。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何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便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让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尽快地融入到英语课堂气氛中来尤其为重要。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课堂导入技巧,选择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
导入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有利用实物、图画、简笔画、歌曲等进行的“直观导入法”,可以让学生对语言学习有了直接和清晰的感受,同时也可渲染气氛,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易于学生接受。其次“会话导入法”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最普遍同时也是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它是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进行的“Free talk'’。此外还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引发学生追根求源的“悬念导入法”,它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有效沟通师生感情,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热情进入新课。最后还有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心理、寓教于乐的“活动导入法”,以及根据课文内容模拟真实情境的“情境导入法”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复习身体各部分名称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小组成员蒙住眼睛,轮流上台画出一个身体部位,并大声告诉其它小组成员自己画了什么,如“I draw a nose'’,与其它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幅完整的身体部位图。在此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热情高涨,同时对这节课所用到的身体各部位的单词记忆深刻,教学效果显著。
2.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体现统一和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认为尽管教学模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一定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原则。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指挥方面,当好“导演”,而课堂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则是学生,教师应努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吸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行动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通过教师组织的各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而关键在于得法。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即是课堂目标内容、结构、方法、评价以及课堂教学情景、语言、教学技能的模式与方法。活动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同时现代化教学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了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网页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把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完全打破,将大量的知识信息以一种独特先进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总之,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取其精华,并不断创新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搞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钥匙
作为教师最大的满足莫过于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自己的课,并学好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学生。”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启学生有效学习之门的唯一钥匙。相反,如果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自然也就对这个老师上的课带有排斥心理,这对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形成了无形的阻力。因此,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美好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高低。
1.做一个学生信服、尊重的教师。“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全面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正确教育自己的学生,并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优生,不歧视后进生,做到公正无私,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信服。
2.做一个学生喜爱、亲和的教师。我们不能够把“为学生好、爱学生”挂在口头,而行动上却在体罚责骂学生,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这样非但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反而会让学生越来越疏远自己。教师除了在平时要多接触、关心、了解自己的学生,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并适时给予鼓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外,还要尤其注意当学生犯错误时,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评论性的否定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而应采用委婉、信任的语气,鼓励学生勇敢地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只有具有亲和力的老师才能够走进学生心灵,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3.做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交往的四种形式:A、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B、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c、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效果较好。D、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成员双向交往,效果最佳。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保持平等民主,才能促使学生学得最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低估任何一个学生的创造力,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把学生看作是平等的对话者,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促使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立足于日常课堂教学,认真探索,不断实践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让小学英语课堂焕发光彩,成为孩子们乐于向往的学习天地。
一、抓好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其注意力及自控能力都比较低。因此,对于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能否顺利地实践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取得预期中的教学效果,首先取决于这节课的课堂纪律是否良好。如果在课堂中出现学生分心或小骚动等情况而导致无法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若不能及时地调整好课堂纪律,则有可能导致一团糟的情况,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教师教得又苦又累,学生却又学得又差又慢。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得提高自身素养,用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帮助学生,以便迅速整顿好课堂纪律。其方法可以采取“眼神暗示法”“适时提问法”“沉默注视法”等,对于情节严重的学生还可以采用“个别邀请法”,即课堂上教师突然中断教学严肃地向纪律松散的学生发出“邀请”,请他下课后到办公室跟老师谈话,这样则避免了课堂上师生的正面冲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新鲜、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此科学、有效地保证课堂纪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我看来,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才能顺利利完成英语课程赋予教师的教学使命。
1.巧妙运用课堂导入艺术。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何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便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让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尽快地融入到英语课堂气氛中来尤其为重要。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课堂导入技巧,选择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
导入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有利用实物、图画、简笔画、歌曲等进行的“直观导入法”,可以让学生对语言学习有了直接和清晰的感受,同时也可渲染气氛,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易于学生接受。其次“会话导入法”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最普遍同时也是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它是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进行的“Free talk'’。此外还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引发学生追根求源的“悬念导入法”,它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有效沟通师生感情,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热情进入新课。最后还有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心理、寓教于乐的“活动导入法”,以及根据课文内容模拟真实情境的“情境导入法”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复习身体各部分名称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小组成员蒙住眼睛,轮流上台画出一个身体部位,并大声告诉其它小组成员自己画了什么,如“I draw a nose'’,与其它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幅完整的身体部位图。在此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热情高涨,同时对这节课所用到的身体各部位的单词记忆深刻,教学效果显著。
2.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体现统一和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认为尽管教学模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一定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原则。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指挥方面,当好“导演”,而课堂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则是学生,教师应努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吸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行动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通过教师组织的各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而关键在于得法。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即是课堂目标内容、结构、方法、评价以及课堂教学情景、语言、教学技能的模式与方法。活动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同时现代化教学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了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网页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把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完全打破,将大量的知识信息以一种独特先进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总之,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取其精华,并不断创新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搞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钥匙
作为教师最大的满足莫过于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自己的课,并学好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学生。”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启学生有效学习之门的唯一钥匙。相反,如果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自然也就对这个老师上的课带有排斥心理,这对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形成了无形的阻力。因此,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美好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高低。
1.做一个学生信服、尊重的教师。“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全面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正确教育自己的学生,并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优生,不歧视后进生,做到公正无私,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信服。
2.做一个学生喜爱、亲和的教师。我们不能够把“为学生好、爱学生”挂在口头,而行动上却在体罚责骂学生,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这样非但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反而会让学生越来越疏远自己。教师除了在平时要多接触、关心、了解自己的学生,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并适时给予鼓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外,还要尤其注意当学生犯错误时,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评论性的否定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而应采用委婉、信任的语气,鼓励学生勇敢地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只有具有亲和力的老师才能够走进学生心灵,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3.做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交往的四种形式:A、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B、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c、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效果较好。D、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成员双向交往,效果最佳。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保持平等民主,才能促使学生学得最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低估任何一个学生的创造力,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把学生看作是平等的对话者,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促使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立足于日常课堂教学,认真探索,不断实践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让小学英语课堂焕发光彩,成为孩子们乐于向往的学习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