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本校在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做法,从几方面探讨“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技能核心;教学改革
在计算机各相关专业的主干课教学中,我们将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并针对这两个方面对教学组织和方法作了改进。我们将课程重新组织,教学过程大力引入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面就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一、以技能为核心,改革课程模式
目前我校在进行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相应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根据企业对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开设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2)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校本教材。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我们将计算机专业分成“硬件” “编程” “网络”三个方向,根据市场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
(3)加大技能训练课时量,专业课与技能训练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采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进行教学。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把企业需要设计的名片和宣传海报,引到实训课中来,通过分析设计方法后再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反馈到企业以征求他们的意见等。
二、改革技能考证方式
中职教育突出技能,技能证是用人单位衡量一个应聘者掌握相关技能有效的证书。证书也分为全国技能考试的证书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技能大赛两部份。我们特别注重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在中专三年学习中,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全国技能考试。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PHOTOSHOP平面设计考试等,从每个学生必需过关的一级,然后再鼓励组织学生报考二级或其它更高级别的技能证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体现分层教学。从学生入校开始,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个性爱好、不同就业倾向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制定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教学计划,指导学生选择好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清晰地了解未来的发展目标。
第二,每学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学科的技能大赛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对本学科的兴趣,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也能把更多的学生引导到比赛中来,使他们相互竞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依据计算机各相关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对其学业课程中的一些课,采取以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来代替期末考试成绩的做法。但是对一些规定性课程中最重要的应用基础性知识,各专业学生都应知晓和掌握。对于这部分课程,我们始终严格要求,不允许有随意性变动。
三、改革专业教学评价模式
要让教学评价标准随着“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 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不断完善和更新,使之适应教学情况的变化。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有社会性评价作为检验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些工作:
第一,建立来自产业实际工作一线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人才库,参与学校专业论证、课程开发、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工作。如:请网络公司人员到校为学生讲解计算机组网技术及网络维护;请广告公司人员到校为学生讲解平画设计、图像处理等。
第二,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技能实训,以此改进教学,进行相关课时的增减。学校应根据市场变化及岗位需求,开设与市场对接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将计算机专业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设定具体教学内容及技能目标,自行整合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四、提高教师技能实训水平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相应变革。包括拉近课堂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强化工作任务仿真教学,大力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等,实现学习与应用之间的“零距离”互动。为此我校近几年花大力气组建更多的计算机实训室,同时也组建硬件实训室、网络实训室以便于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另一个主体是实训教师。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技能训练的成败,所以必须加强实训教师的培训、提高实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使教师的技能能适应专业本身的发展,使他们的专业技能能适岗位要求。如我校每年在暑假时间,组织专业老师到其它一些学校进行培训或到企业进行劳动实践。
第二,从工厂、企业聘用技师、技能突出的工人作为学校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
第三,是从高校录用技能水平高的应届毕业生担任实训教师。
五、改革兴趣组活动形式
职业学校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组活动提高技能为辅助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在活动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应开展计算机维护或设计的服务工作,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1)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使学校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承认,为学校的长久发展和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于社会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地,学校既做到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实战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为将来走上社会更好,更快适应环境做了提前准备。。
第二,以市赛、省赛、国赛为契机,举行各种兴趣组竞赛活动,选拔优秀人才,带动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竞争意识。这样能较快的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水平,在外面与其它学校进行比赛,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为更好的开展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武秀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5,(2).
[2]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3]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技能核心;教学改革
在计算机各相关专业的主干课教学中,我们将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并针对这两个方面对教学组织和方法作了改进。我们将课程重新组织,教学过程大力引入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面就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一、以技能为核心,改革课程模式
目前我校在进行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相应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根据企业对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开设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2)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校本教材。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我们将计算机专业分成“硬件” “编程” “网络”三个方向,根据市场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
(3)加大技能训练课时量,专业课与技能训练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采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进行教学。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把企业需要设计的名片和宣传海报,引到实训课中来,通过分析设计方法后再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反馈到企业以征求他们的意见等。
二、改革技能考证方式
中职教育突出技能,技能证是用人单位衡量一个应聘者掌握相关技能有效的证书。证书也分为全国技能考试的证书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技能大赛两部份。我们特别注重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在中专三年学习中,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全国技能考试。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PHOTOSHOP平面设计考试等,从每个学生必需过关的一级,然后再鼓励组织学生报考二级或其它更高级别的技能证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体现分层教学。从学生入校开始,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个性爱好、不同就业倾向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制定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教学计划,指导学生选择好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清晰地了解未来的发展目标。
第二,每学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学科的技能大赛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对本学科的兴趣,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也能把更多的学生引导到比赛中来,使他们相互竞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依据计算机各相关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对其学业课程中的一些课,采取以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来代替期末考试成绩的做法。但是对一些规定性课程中最重要的应用基础性知识,各专业学生都应知晓和掌握。对于这部分课程,我们始终严格要求,不允许有随意性变动。
三、改革专业教学评价模式
要让教学评价标准随着“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 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不断完善和更新,使之适应教学情况的变化。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有社会性评价作为检验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些工作:
第一,建立来自产业实际工作一线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人才库,参与学校专业论证、课程开发、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工作。如:请网络公司人员到校为学生讲解计算机组网技术及网络维护;请广告公司人员到校为学生讲解平画设计、图像处理等。
第二,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技能实训,以此改进教学,进行相关课时的增减。学校应根据市场变化及岗位需求,开设与市场对接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将计算机专业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设定具体教学内容及技能目标,自行整合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四、提高教师技能实训水平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相应变革。包括拉近课堂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强化工作任务仿真教学,大力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等,实现学习与应用之间的“零距离”互动。为此我校近几年花大力气组建更多的计算机实训室,同时也组建硬件实训室、网络实训室以便于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另一个主体是实训教师。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技能训练的成败,所以必须加强实训教师的培训、提高实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使教师的技能能适应专业本身的发展,使他们的专业技能能适岗位要求。如我校每年在暑假时间,组织专业老师到其它一些学校进行培训或到企业进行劳动实践。
第二,从工厂、企业聘用技师、技能突出的工人作为学校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
第三,是从高校录用技能水平高的应届毕业生担任实训教师。
五、改革兴趣组活动形式
职业学校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组活动提高技能为辅助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在活动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应开展计算机维护或设计的服务工作,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1)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使学校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承认,为学校的长久发展和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于社会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地,学校既做到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实战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为将来走上社会更好,更快适应环境做了提前准备。。
第二,以市赛、省赛、国赛为契机,举行各种兴趣组竞赛活动,选拔优秀人才,带动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竞争意识。这样能较快的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水平,在外面与其它学校进行比赛,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为更好的开展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武秀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5,(2).
[2]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3]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