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远未达到这一标准。针对绝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困难的情况,如何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与人交流的素养,是当今教育教学不应回避的话题。本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分析了现状,并探索了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学生 口语交际 口语训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素质: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际。”可见,口语交际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口语交际的前提条件是学会口语表达。学会口语表达,是要经过一定的口语训练的。这里的口语训练更多地是指口语交际训练,因为进行口语训练是为了口语交际的。
一、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
我校自2011年8月建校以来,招收的学生全部是来自全县六所乡镇的小学毕业生,总结两年多教学中碰到的各类现象,笔者认为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偏低,具体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普通话水平低。
2、语言单薄,词汇积累少。
3、害羞胆小,不敢表达。
4、与人交流不注重文明、得体。
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强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1、語文课程的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育家张志公曾说:“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而,练口、练耳是基础。”又说:“过去教语言往往忽视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时代的发展、个人素质的提升,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交际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就意味着人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说话得体,表达准确清晰,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同时,口语也是一个人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
3、学校合作课堂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一言堂的说教,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进行分组、合作与交流,同学之间需要交流,课堂上要回答展示。回答得体,表述清晰准确,已经成为新型课堂学习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与素养的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
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尝试与实践
1、明确口语交际的标准,让学生有章可循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口语交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2)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3)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4)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只有给学生明确这些标准,让他们一开始就了解这些标准,并时刻以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他们才会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努力的方向。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对话、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1)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交流,让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教师自己也应以身作则,不管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时都使用普通话,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课堂特有的教学手段,它既练发音、练表情,也练胆量、练口才。良好的朗读水平,是学生口语能力的基本表现。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技巧,包括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朗读的感情等等。
(3)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复述、转述、演讲、辩论、采访等教学手段都是训练学生、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很好方法。所有这些手段和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4)新型的课堂教学中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的是师生民主和谐的对话、交流方式。所以,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提出议题,师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讲话的口语得到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也在展示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3、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
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目前我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中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展示。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进行了课前3分钟的口语训练。根据初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训练内容:七年级课前3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有:介绍我自己;我熟悉的人;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说说我的兴趣和爱好;我最熟悉的学习内容;说说我的期末奋斗目标。八年级的口语训练内容是:新学年感受;我能用英语介绍我自己;我熟悉的一个英语片段;我熟悉的一个英语故事;我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我如何进行期末复习安排。九年级的训练重点是演讲,内容是:感恩;我的理想;20年以后的我……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训练,我发现课前3分钟的训练可以产生以下的几方面的效应:首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次,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语言是思维工具。任何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借助语言表出来,如果我们不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学生语言的贫乏将可能造成表达上困难,说话时会就像溪水断了源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中学生口语的训练,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的素养,以适应未来现代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谌飞霞《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尝试》《宜春日报》2008年5月23日
(3)申明月 《课前三分钟演讲—口语训练的新尝试》《职业技能培训教学》 1998年02期
(4)蔡亚卿《课前三分钟演讲五阶段训练方法》《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3期
关键词: 农村学生 口语交际 口语训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素质: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际。”可见,口语交际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口语交际的前提条件是学会口语表达。学会口语表达,是要经过一定的口语训练的。这里的口语训练更多地是指口语交际训练,因为进行口语训练是为了口语交际的。
一、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
我校自2011年8月建校以来,招收的学生全部是来自全县六所乡镇的小学毕业生,总结两年多教学中碰到的各类现象,笔者认为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偏低,具体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普通话水平低。
2、语言单薄,词汇积累少。
3、害羞胆小,不敢表达。
4、与人交流不注重文明、得体。
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强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1、語文课程的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育家张志公曾说:“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而,练口、练耳是基础。”又说:“过去教语言往往忽视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时代的发展、个人素质的提升,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交际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就意味着人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说话得体,表达准确清晰,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同时,口语也是一个人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
3、学校合作课堂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一言堂的说教,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进行分组、合作与交流,同学之间需要交流,课堂上要回答展示。回答得体,表述清晰准确,已经成为新型课堂学习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与素养的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
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尝试与实践
1、明确口语交际的标准,让学生有章可循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口语交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2)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3)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4)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只有给学生明确这些标准,让他们一开始就了解这些标准,并时刻以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他们才会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努力的方向。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对话、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1)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交流,让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教师自己也应以身作则,不管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时都使用普通话,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课堂特有的教学手段,它既练发音、练表情,也练胆量、练口才。良好的朗读水平,是学生口语能力的基本表现。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技巧,包括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朗读的感情等等。
(3)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复述、转述、演讲、辩论、采访等教学手段都是训练学生、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很好方法。所有这些手段和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4)新型的课堂教学中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的是师生民主和谐的对话、交流方式。所以,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提出议题,师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讲话的口语得到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也在展示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3、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
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目前我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中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展示。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进行了课前3分钟的口语训练。根据初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训练内容:七年级课前3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有:介绍我自己;我熟悉的人;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说说我的兴趣和爱好;我最熟悉的学习内容;说说我的期末奋斗目标。八年级的口语训练内容是:新学年感受;我能用英语介绍我自己;我熟悉的一个英语片段;我熟悉的一个英语故事;我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我如何进行期末复习安排。九年级的训练重点是演讲,内容是:感恩;我的理想;20年以后的我……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训练,我发现课前3分钟的训练可以产生以下的几方面的效应:首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次,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语言是思维工具。任何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借助语言表出来,如果我们不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学生语言的贫乏将可能造成表达上困难,说话时会就像溪水断了源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中学生口语的训练,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的素养,以适应未来现代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谌飞霞《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尝试》《宜春日报》2008年5月23日
(3)申明月 《课前三分钟演讲—口语训练的新尝试》《职业技能培训教学》 1998年02期
(4)蔡亚卿《课前三分钟演讲五阶段训练方法》《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