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法理的基础概念与命题

来源 :法制与社会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法理是数字法学的基本范畴,是数字法治的理论基石。从对数字法理的这一科学认知出发,立足数字科技发展和数字法治建设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参考国内外文献,提炼出数字本原、数字正义、数字人权、数字主权、数字平台、数字向善、数字安全、数字治理、数字文明、数字中国等数字法理的基础概念及围绕其展开的理论命题,诸如:代码即法律,算法即规则;数字正义是社会正义原则和正义实现机制在数字领域的体现;数字人权引领第四代人权;数字主权是“数字国家”新主权,是国家主权新形态;平台权力是把双刃剑;数字科技是第一创造力,数字向善是第一价值观;数字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数字治理的目标是构建包容性数字社会秩序;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中国和法治中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等等。尝试以这些概念和命题来展示现阶段数字法理研究的成果。
其他文献
结合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A区海上升压站建设实例,详细介绍海上升压站总体设计思路及电气、结构、暖通、消防设计方案及主要特点,提出海上升压站的设备功能舱组合式设计建造方式。
期刊
进入“十四五”规划新时期后,我国更加注重乡村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乡村,尤其是典型乡村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与上位规划缺乏衔接、新型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现代化程度低且产业链不完善、生活便捷度较低等。本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尝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广东省典型乡村建设并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活动要求做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具有目标一致性。本文以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为例,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驱动性评价任务,以“先学、后评、再教”为阅读教学基本运作路径,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文件格式分析,以方便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而目前数据文件格式分析方法存在解析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聚类分析的数据文件格式分析方法,该方法应用聚类思想,通过同类型不同文件同一字节位置的聚类、文件组内不同字节位置的聚类,获得数据文件字节重复度分布并分析相应的聚类分布特征;将数据文件的文件头部分、文件数据体部分及分界处的重复度分布特征作为文件格式分析的依据,并提出以字节组聚类
<正>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期刊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营商环境获得各经济体的高度重视。对中国而言,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评估数字经济背景下营商环境法治化的现状,我国法治环境建设在数字交易空间治理、法律制度体系建设、营商主体权利保障、行政执法效率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需进一步建设规范的数字平台、稳定法治理论基础、保障商事主体权益、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情”是散文的灵魂,语文教师在解读散文时,可从多维度提供阶梯,为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铺设道路,搭建桥梁,感知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精致的小散文,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前往湖心亭看雪这一事体,在这苍茫寂寥的天地间,包含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况味,笔者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探微钩沉,例举解读文本的多重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