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工程”助推和谐农村建设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群众路线,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不断加强建设和谐农村的群众基础。县乡村党组织处在农村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把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和谐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湖北省洪湖市燕窝镇党委书记王振彬在乡镇工作18年,对此深有体会,他感受最深的是“民心”二字。
  
  “低产田”改造惠及千家万户
  
  湖北省洪湖市燕窝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前些年各村种植“百花齐放”既不成规模,也不成产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率领全镇4万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调优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实现种养互补”的思路,发展优化“林地鸡、庭院猪”生产,突破性发展大棚蔬菜7000亩,填补了周边地区反季节蔬菜的空白。更让农民拍手称快的还有3万亩高标准农业综合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桥涵闸及泵站的建设和渠网、电网、林网的设计施工,昔日的低产田、低洼田已变成了高效农业示范园。同时,全镇积极推广“麦—瓜—豆—棉”高效种植模式和“猪—沼—菜—渔”新型农业链模式,使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和生猪出笼率分别增长3.5%和4.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30元,增长6.04%。
  
  “筑巢引凤”盘活各家企业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洪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兴市”战略,燕窝镇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不放,推行“上门招商、上网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大胆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从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实现“筑巢引凤”。目前先后引进洪湖市出口工艺厂、森格林工艺厂、楚天生态养猪场,开发了洋蓟种植基地,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和苗圃种植基地。其中2005年2月,燕窝镇引进的九洲纺织有限公司,为当地农民提供120个就业岗位,年交利税8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燕窝镇党委一班人深知招商引资切忌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不能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污、低产出的老路,必须具备发展的眼光。为此,燕窝镇经反复论证,于2005年11月引进洪丰塑料切割厂,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和可降解工艺,将回收的废旧塑料加工成塑料颗粒、半成品、成品,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新农村建设昭展勃勃生机
  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燕窝镇实际,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动: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继续加强粮食、蔬菜、水产、畜禽、林木等优势产业板块的建设,确保发展庭院猪10万头,发展林地鸡百万只。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组建新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推进科技入户工作。继续加强金燕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体制和销售信息服务体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搞好泵站维修改造,抓好骨干渠道的疏挖扩洗,搞好涵闸、涵洞、生产桥、生产路的建设,大搞低产田的改造与开发。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重点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乡村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
  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机制,引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方式,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全面深化农村综合老镇改革,创建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发展机制。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临床试验是一种特殊的可对人体构成一定风险的医疗行为。临床试验中,广大受试者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对临床知识不了解,接受试验时,许多方面只能被动地服从研究者的要求,致使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本文分析美国现有的受试者权益保障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借鉴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保障我国受试者的权益。    一、受试者权益及受试者权益保障    1.受试者权益及相关概念  受试者是指已经或将成为研究对象
一、教学模式的历史考察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存在一个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