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ju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一体化在带动经济高速发展之余,也使得各类社会思潮及多元文化快速呈现。基于这一大环境,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充分发挥政治课的教学职能,培养高中生的正确观念。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指导意义至关重要,教师应在自身价值取向正确的基础上,强调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内化。为使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更为具体、形象化的诠释,教师应选取通俗易懂、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有代表性、能传递正能量的故事加以讲解。以“诚信”为例,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课文的核心思想——“诚信是立身之本”。学生或许会对此有所质疑,认为现实生活中时常可见人与人之间诚信缺失的现象,如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屡有发生等。此时,教师可相应地列举有关诚信的正面事例,说明这才是社会的主流。如河北的“油条哥”坚持诚信经营,坚决不用复炸油,以十年如一日的承诺招揽顾客等,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借助外力辅助,而此处,诚信就是最好的辅助力量之一。
  二、客观认识多元文化
  个人若想发展,首先要进行自我完善;而要推动社会发展,就必须接纳不同文化,使之共存与融合,从不同的文化中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不断促进社会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应甄别当下多元化思潮带来的各种价值取向,从中汲取新的“养分”作教学补给,向学生传达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确保教学与生活同步,理论与实际结合,促使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
  三、正确对待各种文化思潮
  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西方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思潮对很多年轻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之出现了追求享乐、丧失斗志、消极怠工的倾向。然而,每一种文化都有两面性,具有负能量的同时,也有正能量。西方的思潮中也有创新、进取、竞争意识强烈等正能量。因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正确看待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可一味地拒绝或接受。
  四、端正价值取向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向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如果不加选择地否定排斥、故步自封,那就难以发展、无法进步。我们必须遵循“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开放的、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多元文化冲击。当前,仍有一些学校对于西方文化过于敏感,常常做出令人不解的决定。比如,部分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参加一些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就属于典型的过激行为。正如前文所述,应给予不同文化包容和理解。在应对西方文化渗入时,我们应该用博大的胸怀,勇于接纳这些不同于自身的文化,切不可怀揣“闭关锁国”式的狭隘,对外来事物一概排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端正学生的价值取向,还应引导学生更加开明、开放地接纳不同文化,这样才能在多元思潮冲击中择善以从,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格局,教师应正确应对多元思潮的冲击,不断探索适合当前形势的教学思路,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责 编 阿 宁)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指出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音乐教育使受教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而使人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发展,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那么,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导入环节:课前铺垫,有效引发学生审美兴趣  俗话说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目前,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想写,不能坚持写。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从而愉快地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想诉诸笔端。  一、注重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善于点石成金,给学生一双慧眼,使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
以往到了九年级,为了应对中考,教师传统的做法是删减部分现代文,以快速结束课程,留出近一学期的时间进行复习,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突破这种方式.保质保量地完成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