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规矩中求作为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gador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作风建设开局,出台八项规定,坚决整治“四风”,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权力运行的各个方面,制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强化了制度的执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力正加快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少数干部包括领导干部,由此感叹“为官不易”,进而“为官不为”,消极对待工作。
  规矩严、约束多,所以做事难、工作推不动,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在理论上很荒唐,在实践中危害大。应该看到,不是现在规矩严了,而是过去约束松了;规矩制约的不是“有作为”,而是“乱作为”。“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干部就要干实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干部敢于担当、为民尽责,天经地义,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懈怠。
  第一,守规矩容不得商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做事,守规矩都是基本要求,容不得讲价钱。执行八项规定,工作就干不好、不干了?纯属无稽之谈。一段时间来,一些领导干部纪律有所松弛,制度执行不力。“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此风盛行一时,成为“潜规则”。这些不良风气原本就不正常,把不正常的做法当成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本身就是错误认识;以原先的不正常质疑今天的正常化,本身就不正常。有规矩才有秩序,按规矩办事,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不守规矩,干成的事也要打折扣。
  第二,守规矩才能走得远。旁门左道,行之不远。规矩不是一种负担,而是现实需要。大量案例启示我们,不守规矩,站不直、立不稳,必然中弹倒下,“出师未捷身先死”。怀着侥幸心理向规矩挑战,短视而愚蠢,必定要付出惨痛代价。要看到,规矩其实是一种保护,是盔甲、是“护身符”,没有规矩,看似自在一些,但处处是陷阱,难免“风光”一时、遗恨终生。有人感叹“做官是个高风险的职业”,本质上说,之所以风险高,正是由于规矩不完善,“潜规则”风行。随着改革深入,体制机制弊端不断革除,各项制度将更加成熟而持久,我们将在更为健全的规矩中开展工作。
  第三,守规矩更有大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底线都守不住,还能跑出多远?当前,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各级干部要把握难得历史机遇,既保持定力、行有所止,又担责尽责、敢闯敢干。有人担心,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实际上这不是悖论,而是制度设计不科学、规矩不对路。真正科学的规矩“管”起来、发挥出作用,工作将更加规范有序。当然,守规矩要有智慧、讲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正是这个道理。
  “为官不易”,说到底是在日趋完备的规矩之下,做庸官、贪官、刁官不易。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干部,从来都不那么容易。一个干部占了一个岗位,理应知责思为、开拓进取,“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中,拓展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委办公厅
  (责编/梁晓娟)
其他文献
简要论述了山西省核桃的起源、历史,详细介绍了山西省核桃种质资源的晚实核桃群、早实核桃群、特异核桃群3个类群以及山西省已经选育和引进的核桃品种,并对山西省核桃种质资
加快步伐  俄罗斯经济“向东看”在去年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已成为重点讨论的一个趋势。今年6月,普京在第十九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将积极在亚太地区寻求发展合作,此举标志着俄罗斯向东再进一步。  中俄双方签署西线天然气框架协议、俄罗斯加入亚投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的对接……俄罗斯的这些举措旨在加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希望借此推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发展。俄罗斯“向东看”正步步向前推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出台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公务接待中暴露的一些“顽疾”逐一开出药方,并相应地提出了38项禁令,包括11项“禁止”事项和27项“不得”要求。这份“严字当头”的文件被视为对“八项规定”“反四风”等举措的细化。同时,也因其可操作性的增加,使其一方面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人们对落实《规定》实效的信心,强化了人们对整治“软
园林空间是一种艺术空间,是园林设计的关键,而设计手法是空间构图、造园的主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园林和园林空间的介绍,指出了园林空间的类型,从空间的角度对园林设计进行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