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源自英语的新语素分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些英语外来词在使用中经过汉化改造,语义逐渐虚化,演变成构词能力强的能产性语素。在语言经济机制和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它们和一些汉语固有语素组合,构成反映当前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的词族。
  关键词:语言接触 现代汉语 外来词 语素化 构词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汉语言接触度日益扩大,汉语在借出的同时,也从英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新词汇。英汉词汇互借给汉语带来了一些新的构词语素,在借入之初,其构词能力不强,使用范围限于少数几个借词中。但是,“随着语言的使用,一部分外来语素开始活化,频繁地参与构词并产生一大批新的词汇”。本文从新时期源自英语的新语素进入汉语的方式着手,进一步探讨其特点与形成原因。
  一 源自英语的新语素进入汉语的方式
  “语素化是外来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动态形式,且成为构造新词的方法之一。”外来新语素的产生与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1 通过纯音译方式孕育的新语素
  英汉语音系统存在着较大差别,有的音译词进入汉语后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成为新语素,有的则是删减其中的某些音节后成为语素。例如:“秀(show)”、“酷(cool)”是汉语通过直接音译而吸收的新语素;“的士”(taxi)、“巴士”(bus)、“黑客”(hacker)中的“的”、“巴”和“客”则是经过对音译词音节简省后而形成的新语素。纯音译方式所带来的新语素除了单音节的以外,还包括一些音译双音节语素,如“迷你”(mini-)、“克隆”(clone)、“纳米”(nanometer,简写为nm)等。
  2 通过半音半意译方式吸收的新语素
  通过半音半意译方式吸收的外来词也能孕育新的语素。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是通过半音半意译的方式从Olympic Games吸收而来的。由于音译部分和整个词的音节都较多,不太符合汉语的音韵特点,因而被删减某些音节而简称为“奥委会”。在使用过程中,“奥”字常从整词中分离出来,与其他语素组合构词,如奥申委、申奥办、残奥会、冬奥会等。类似的新语素还有“网”,源自Internet(因特网),常与其他语素构成“网民、网管、网卡、校园网、局域网”等词。
  3 通过音译加义素的方式形成的新语素
  汉语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时常将其读音进行转写后再加上表类属的单音节语素。例如,“酒吧”(bar)、“卡车”(car)、“啤酒”(beer)等词都是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表义的语素而成。“这类外来词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音译部分,以源语言里的意义,直接成了汉语的能产语素”。例如,卡片(card)中的卡,常与其他语素组合构成“智能卡、IC卡、显卡、会员卡、信用卡、银联卡”等。
  4 通过意译方式孕育的新语素
  意译外来词是汉语吸收外来语素最普通的方式。为了适应汉语构词对音节的要求特点,意译外来词常被缩略,取其中的某一音节与其他语素一起构词,在使用过程中发展成为新语素。例如,语素“门”源自于水门事件(Watergate)中的-gate,构词能力很强。
  5 字母语素
  由于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以及对西方国家科技文化、生活方式以及道德价值观的认同,追新求异的语言心理也驱使人们常用一些英语字母语素,如:IP、CD、TV、IT、QQ、Q等。這些字母语素参与汉语构词,流行于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及日常用语中。
  不管是音译方式还是意译方式吸收的新语素,在使用过程中代表整个词的意义,逐渐获得独立性,成为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语素。
  二 源自英语的新语素的特点分析
  “语素化是外来语接受汉语词汇系统规约,适应融入汉语词汇系统的必经阶段。”新时期源自英语的新语素在语素化过程中表现出独特性。
  1 音节特点
  英、汉语分别属于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首先要在语音上对其汉化。为了顺应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占优势这一特点,除了语素化前本身就是单音节外来词的“秀、酷”等外,大部分双音节或多音节外来词在语素化的过程中被删减为单音节语素,如“啤、吧、奥、的、巴、模、客”等,只有少数几个字母语素和双音节语素音节保持不变,因为它们在未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前本身就是缩略词。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外来语素与双音节词组合的情况,使得现代汉语中三音化甚至四音化的表达方式日益增多,如婚纱秀、艳照门、克隆猪、纳米技术、IT产业、QQ邮箱等。
  2 能产性
  源自英语的新语素在与其他语素组合构词的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能产性。“有些外来语素不仅衍生出同义项词语,还在原义项的基础上引申新义参与造构。”例如,新语素“门”源自Watergate中的gate,在西方主要针对政治丑闻,相对重大的政治事件,当事者多为政界要人、直至总统,且随之而来的是极其严重的后果,如Irangate(伊朗门事件)、Camillagate(卡米拉门)、Zippergate(拉链门)、Billygate(比利门)、Whitegate(白水门)等。随着国外的“门”越来越多,它也悄然通过媒体等途径进入汉语而被频繁使用。进入汉语作为构词语素的“门”逐渐脱离原来的意义,被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利用,常常不表示政治丑闻,“而主要表示各种公众人物和公共机构等临时遇到的困境和窘况”。在英语的影响和网络的推波助澜下,各式各样的“门”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网络论坛中,其内容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体育娱乐界的“车震门、代言门”等;商业中的“汽油门、质量门”等;反映教育中某些缺失方面的“学历门、抄袭门”等。外来新语素之所以在构词方面有巨大的能产性,是因为外来词被译借进汉语后,人们很快就会以它为模板通过类推仿造出许多类似的词语。源自英语的新语素具有相当的能产性,是汉语中许多固有语素所不能及的。
  3 构词方式
  在与其他语素的组合上,“由英语借词演变而来的新语素在构词方式上与汉语固有词汇并没有什么不同,主要采用两种汉语中最典型的构词方式——动宾式和偏正式。”外来语素“酷”常与其他语素组合成动宾式结构,如“耍酷、装酷、玩酷”等,其他常见的还有“选秀、作秀、走秀、看秀、泡吧、打的”等。然而,新语素在构词过程中更多地采取偏正式,包括偏正式体词和偏正式谓词短语,前者如“×门、×客、×领、QQ×、e×、IT×”等词族,后者如“酷聊、酷爽、酷呆、酷毙”等。   4 某些语素的缀化
  吕叔湘先生认为:汉语里有不少语素“只可以称为类前缀或类后缀”,“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汉语类词缀主要包括语义没有完全虚化、具有定位性,构词具有类化性、能产性等特点。某些源自英语的新语素,如“客”、“领”、“e”、“迷你”、“克隆”等在与其他语素组合构词的过程位置较固定,语义不断虚化,构词能力强,能构成以它们为核心的同素词族,且表示一定语法意义,有明显标志词性的作用。如“客”、“领”是标志名词的新语素;“克隆”有标志动词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它们已逐渐演变成为能产的定位类词缀。
  三 外来新语素进入汉语的原因分析
  1 外部原因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使得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语言要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交际功能,就必须紧跟时代脉博,反映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认识及社会经验。这就决定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共变关系。相对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词汇系统,尤其是其中的一般词汇发展变化较快,记录并体现出社会的发展变化。词汇的发展,除了利用汉语固有的构词方式外,还不断地在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中借用外来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合作进程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网络的普及以及国人整体英语水平有所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英语外来词纷至沓来,为外来词的语素化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2 内部原因
  从语言的内部机制来看,外来语素进入汉语符合语言经济机制的要求。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高速时代,用较少的信息符号准确地传递足够多的信息已成为人们追求语言简约的特点之一。例如原文移植的英语词e、IT、IP、QQ、TV进入汉语后的语素化,更是经济到了冲击汉字书写的程度。很多外来语素与汉语语素构成的词意蕴丰富,能对时下某些特定的复杂事物、现象或概念做出高效的判断与描述,且使用范围广,流行速度快。
  外来词的语素化还得益于语言的类推机制,即“在语言的某种其他规律模式的影响下语法和词汇形式发生变化的过程或结果”。类推是人类思维认知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虽然对语言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是人们创造新词的手段之一。如汉语中由“的士”类推出“板的、驴的、轿的、面的、残的、摩的、飞的、货的”等词,由“的哥”类推出“的姐、的嫂、的爷”等词。因此,词族的形成是类推机制作用的结果,而类推使外来词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外来词语素化的过程。
  此外,外来词的语素化与语义泛化也紧密相关。语义泛化指词语受语义内容的限制,在使用之初范围不广,但随着使用范围、场合逐渐扩大,原有语义特征越来越少,不断与新的搭配对象进行搭配,表达新的语义内容。例如,语素“吧”来源于英语外来词“酒吧”,借入之初意为“(饭店中售价较低,并设有飞镖等娱乐活动的)酒吧室;(旅馆中出售含酒精饮料的)酒吧间”,常用于“吧台、吧柜、吧女”等表达中。随着“吧”在汉语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其语义逐渐泛化,也泛指具有特定功能或设施的小型休閑场所或服务场所,如书吧、剪吧、水吧、氧吧等。除了真实具体的空间外,“吧”的语义还可进一步泛化为虚拟空间,如“百度贴吧”、“股吧”等。语义泛化为外来语素的缀化及能产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 结语
  源自英语的新语素经历了外来词、汉语词和词义泛化三个阶段,它进入汉语的方式、构词特点与语义演变是语言内外原因及汉语自身特点决定的。新语素的吸收拓展了汉语的构词手段,体现出现代汉语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些新语素与汉语固有语素组合构成许多映射当前社会心态和社会现象的新词族,其中大部分诞生于网络,频频出现于媒体,甚至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语言与其他事物一样,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那些由新语素构成的新词语或由于使用频率不高、或随着所反映事物、现象、观念的消失而随之消亡,而那些生命力强的就会经过约定俗成或稳定阶段而进入汉语系统。
  注: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时期英汉语言接触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ytq068。
  参考文献:
  [1] 程丽霞:《语言接触、类推与形态化》,《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8期。
  [2] 谢佳宾、张哲:《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影响》,《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3] 吴思聪:《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 孙道功:《新时期外来音译词带来的新语素考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5] 郭鸿杰、周国强:《20年来英语对中国大陆现代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影响》,《外语教学》,2003年第5期。
  [6] 李丽、查中林:《试论外来类后缀“门”和“秀”》,《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7] 王宇弘:《从形态学角度看现代汉语词法的欧化》,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8] 肖灵:《“酷”词族流行的认知分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9]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0] 张淑红:《新客族词中“客”是类后缀简论》,《黑龙江史志》,2008年第13期。
  [11] 哈特曼、斯托克:《语言和语言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12] 戴炜栋主编:《新世纪英汉多功能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黄兵,女,1971—,湖北利川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