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唱大风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幻为每个企业家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广阔天地,但扑朔迷离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又常常使人摸不着头脑。因此,真正驾驭市场,牢牢把握市场机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却并非一件易事。有的企业能够蓬勃发展事业蒸蒸日上,有的企业却身陷囹圄犹如昙花一现。那么,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在濒临破产的情况下是如何走向新生并且呈现出蓬蓬勃勃发展生机的呢?说起春雷铜材公司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企业的掌舵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杜琢玉。
  
  受命危难走马上任挑重担
  
  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三线军工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受国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经营机制转变的影响,军品任务锐减,民品发展滞后,加上思想的不解放,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企業陷入了困境中:人心涣散、人才流失、资金匮乏、市场萎缩、债务缠身……春雷经济跌入了低谷,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
  春雷何去何从?在员工无奈的等待和热切期盼中,2001年7月26日,杜琢玉同志通过竞聘被上级委以重任——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杜琢玉自1984年从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春雷厂工作,与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这次他面对的是一个已被上级列入破产企业名单的工厂,面对的是一个地理条件无优势、信息闭塞、负债累累的烂摊子,面对的是2 000余名职工的信任与厚望,他能行吗?在大家的疑惑声中,他就像一名冲进沙场的战将一样,义无返顾地挑起了这付重担。“想过成功,想过失败,就是没有想过放弃。”在就职大会上,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说辞,没有意气风发的讲话,有的只是发自肺腑的陈述,有的只是具体实在的言语,朴实的话再次表明了他的决心,他只希望春雷厂在他这一届领导班子手中能够起死回生,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力挽狂澜二次创业脱困境
  
  由于工厂地理条件无优越性,职工思想陈旧,经济基础脆弱,要想把春雷一下子拉上正常运营的轨道,谈何容易。杜琢玉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不灰心不气馁,统观全局,在战略层面上找到症结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作出了背水一战走出低谷的决定,把2002—2004年定为两次创业阶段,提出了“扩量、提速、增效”的6字方针,确定了“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指导思想,先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货往哪里销”等基础性问题入手,用3年时间解决生存问题。
  春雷公司于1992年就从德国引进了一台技术先进的设备——二十辊精轧机,由于后续设备不配套,无法增产达效,趴窝了近十年的时间,不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每年还要为此支付上百万元的贷款利息。杜琢玉总经理和一班人在认真分析市场后,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完善生产线,充分发挥其核心设备的作用和优势。没有资金,他就亲自出马,奔波在外,多方筹款。随着水平连铸机组、粗中轧机组的陆续到位,铜带箔生产线的产量也逐年攀升,一举盘活资产上千万,当年便产生了经济效益,并且为后几年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能上去了,销售又成了一块“短板”。杜琢玉就主抓销售工作,下广东,跑江浙,上津京……通过亲临一线,对国内的铜材消费市场格局有了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他认为在世界上铜材消费市场最大的中国,不是产品无销路,而是公司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的销售机制。因此,决定对销售政策大变革,全面推行营销包干责任制,实行个人收入与业绩直接挂钩。针对铜材消费市场分布情况,又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成立了办事处,建立了营销网络,完善售前、售中、售后体系,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而在营销方式上实行了新的突破,建立起了适应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营销网络体系框架。随之,产品销路迅速打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3年销售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
  规模扩大了,效益提升了,在数字的变化中,春雷经历了几多磨难和变革,这其中又凝聚着几多智慧和心血,也许连当家人杜琢玉也说不清了:坚持“利润与现金流量并重,现金流量优先”的理念,以财务为龙头强化流程再造,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坚持“培训是给员工最大的福利”的理念,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坚持“让利不让市场,让利不让货款”的理念,与客户建立良好互动合作关系;坚持“管理是严肃的爱”的理念,克服管的多、理的少等工作弊端,强化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客户永远是对的”的理念,以产品零缺陷、服务零距离持续改进;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这些所作所为,都是春雷二次创业的真实写照。
  经历风雨之后,春雷人看到了彩虹。在军品任务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春雷这艘船在“船老大”的领航下,经过3年的苦心经营,坚韧拼搏,实现了经济总量连翻三番的良好战绩,产量由2001年的1770吨上升为9 153吨,销售收入由2001年的2 834万元上升为18 103万元。企业赢利了,员工收入提高了,二次创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发展速度之快,发展成果之大,受到了兵器集团公司的大力赞扬,春雷又扬起了希冀的风帆……
  
  激流勇进三次创业求发展
  
  减亏解困后的春雷公司,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但杜琢玉认为这只是迈出了发展战略的第一小步,他常说:维持就是最大的风险、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二次创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后,他考虑更多的是发展问题,因为在他心中,还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春雷发展能力最大化,才能使春雷员工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因此,他又毫不懈怠地把2005—2007年定为3次创业阶段,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内涵更为丰富的“持续、增长、转型”的6字方针和“永不满足,永不停息”的指导思想,目标就是解决求发展的问题,把企业做强做大。
  从2005年开始,公司大力实施民品工程、装备工程、同步工程、形象工程建设,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创新,聚精会神地抓了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建设,力求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先后投资7 000余万元,对设备进行填平补齐,改造整合,优化流程,目前展现在春雷人面前的是一条全新的高精度紫铜生产线,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线已彻底地改头换面,不复存在,许多参观过公司的人都为春雷的变化所惊叹,更为春雷有一支奋力开拓的班子所称赞。
  近年来,由于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大起大落巨幅变动的影响,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经营风险加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杜琢玉一班人沉着应对,准确定位,加快了科研开发速度,提升传统产品档次,打造优势产业向新的领域开拓。公司先后研发出H62大卷料、H65高精带、H65拉伸带、高精度H65板、H70水箱管料、铜包铝、射频电缆带等高精度紫铜系列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增添了强有力的后劲,逐步形成了具有春雷特色的“专、精、特、优”系列产品。
  针对国有企业用人上的弊端,杜琢玉大胆推行了竞争激励机制。首先从副总经理开始实施公开竞聘,这一成功作法为兵器集团公司在全行业全面推行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次对企业中层岗位也实行了竞聘,同时分生产、营销、研发、效益四个模块对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奖罚分明。在生产分厂首开先河地推行了“单机组(工序)承包制”,一举解决了“干什么产品”、“怎么样干”、“干成什么样”、“得多少报酬”四个方面的问题,使大家能够安安心心工作,明明白白取酬。同时建立了以科技带头人、关键技能带头人、主操作手为核心的三级技术人才网络,从而在公司上下形成了“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和“让想干事的人干事,让想干成事的人干成事”的有效机制和工作氛围。
  3次创业,春雷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2006年达到了3.6亿元,2007年将突破6亿元,力争实现8亿元,经济效益也得到了稳步快速增长,进一步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取得了提升企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显著成效。
  
  远见卓识如椽巨笔写辉煌
  
  春雷的发展不能想到哪儿做到哪儿,要立足长远,整体布局。基于这一点,杜琢玉想得更多的是春雷以后的路怎么走,他主持制订了《十一五发展规划》,描绘春雷发展宏伟蓝图。确定了以铜材加工为主,寻求合资合作,拓展产业链条,伸展产品系列,实现量的扩张,追求质的提高,成为同行业的精兵,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紫产品作成国内前3名,把春雷完全带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围绕着目标的确定,春雷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高增长、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成本之路,与矿山、冶炼等资源性企业加强联姻,以求形成产业集群,同时把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作为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来抓,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杜琢玉作为企业的领军人,认为自己最大的责任就是永不疲倦地拓进,他的心里始终激荡着奋斗者的豪情,为了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为了春雷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一刻不停地奔跑,向着更高的目标登攀!
  (责任编辑:郝幸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