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内涵、特征与培养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保障.新时代的创新型教师应自身具有较高的创新素养与能力,能够担当“创造性教学”和“为创造力而教”的双重使命,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质、独立的教育见解与批判反思能力、深厚的学科理解力、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为创造性而教的能力.创新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以创新型教师的特征养成为目标,优化学科理解能力与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强化过程教育,聚焦创造能力培养.
其他文献
顾贞观是梁溪词派的代表性词人,其词中有许多关于家乡无锡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对风物的咏叹,对交游的记录,以及每逢佳节、羁旅漂泊时对乡愁的抒发上,展现了他对家乡无锡的眷恋、对同乡故交的情谊以及抑郁不得志的痛苦、进退两难的矛盾和向往归隐的心情.乡情词在顾贞观的词作中占四分之一以上,反映了作者从积极求仕到无奈归隐的心路历程,是研究顾贞观词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村改居”社区是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中产生的.同时,传统村落居民在熟人社会基础上所产生的社会共同体意识也因生活场所的转变而受到冲击,而居民新的社区意识尚未建立,不利于社区组织运行及社区的自我发展.文章以帕特南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指出“村改居”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弱化、互惠规范失序、社会信任不足,极大降低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与参与感,使“村改居”居民的社区意识不足.提出应通过打破居民的社交隔阂、培育新型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制度建设来重建居民社会互动网络、构建新的互惠规范、夯实信任基础,从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一再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来,党通过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为实现中国梦扫清了前进障碍;通过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通过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领导人民开创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为准确识别我国所处外部经济形势,特别是区域经济不稳定因素,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框架,从SWOT四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规模经济发展.为了解决SWOT分析缺少定量分析过程的不足,将层次分析法(AHP)应用到分析过程中,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框架,通过对各因素的重要度分析和一致性检测,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儿童的入园需求急剧上升.学前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追求高质量和高水平等特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供需主体价值理念不对称、供给制度僵化、供给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出现,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提供了创新思路.为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公共发展的需要,应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用到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提升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建立符合农村学前教育需求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