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景绮丽迷人的维罗纳是意大利最古老、最美丽的城市之一。维罗纳风靡全球得因于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里是意大利的著名文学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一座融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古城,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光和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蜂拥而来。
风景绮丽迷人的维罗纳是意大利最古老、最美丽的城市之一。维罗纳风靡全球得因于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是支持罗马皇帝的卡弗雷提家族的女儿,而罗密欧的蒙特基家族却属教皇派,在将意大利半岛一分为二对立的中世纪政治漩涡中,两个人的爱恋以悲剧结束。故事讲述了二人于舞会一见钟情后方知对方身份,最后二人为了在一起,朱丽叶先服假毒,醒来发现罗密欧自尽,也相继自尽。《罗密欧与朱丽叶》改变了这里的一切。维罗纳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这里自然也成为世界青年男女膜拜的爱情场所。多年来,每天都会有无数游客前来瞻仰这个浪漫胜地。前不久,我就是这些游人其中之一。
维罗纳是位于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阿迪杰河畔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2000年还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这里历来是意大利的著名文学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一座融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古城,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光和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蜂拥而来。
古代的欧洲都是一城一邦,所以每座城市都需要坚固的城墙抵御外敌。而城市又都是以大教堂、城市广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我沿着弯弯曲曲的青石路走去,道路两旁,一幢幢古老典雅的建筑与一扇扇现代时尚的橱窗,相互辉映,呈现着别样风情。穿过市中心热闹的布拉广场,各种肤色的游客,在明艳的阳光下悠闲地散步。而不远处的古罗马竞技场,则是车来车往,游人如织。据说,这里的夜晚又是一番歌舞升平的景象,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竞技场,成了久负盛名的露天剧院。维罗纳最雄伟的建筑是建于公元1世纪的阿莱纳圆形竞技场,它同时也是罗马式的圆形露天剧场,其规模仅次于罗马的科洛塞奥斗技场和卡普亚的圆形剧场,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三大圆形竞技场,每年都要举行歌剧演出,吸引了众多的歌剧迷。意大利有名的艺术家,几乎都在此演出过,剧场的名望,简直不下于米兰的斯卡拉剧院,甚至有人说若不在这里看一场露天演出的《阿依达》,就不算真正看过这出剧。在这里,辉煌灿烂的意大利音乐文化每年吸引着五六十万的游客。
通往朱丽叶故居的途中,一对对情侣手牵手、肩并肩,爱情指引着前方的路。我拿着地图边走边问,卡佩罗路27号怎么走?路人指着前方一条路面铺设红色大理石的步行街说,向前走到香草广场,转入帽子街,再往前两百米就到了。卡佩罗路27号小院里的一幢小楼就是朱丽叶的故居。这是一栋爬满青藤的小楼。院子不大,却古色古香,精致幽静。高高的院墙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莎士比亚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绿茵如盖的大树下,竖立着一尊与真人等高的朱丽叶青铜塑像。飘逸的长裙裹着亭亭玉立的身姿,她的右手轻提裙子的一角,面容深情而略带哀怨,两只秀美的眼睛专注地凝视着远方,仿佛焦急地等待罗密欧的赴约。铜像已经锈迹斑斑,惟铜像的右胸依然锃亮如初。这是出于触摸朱丽叶的右胸能带来美满婚姻的传说,纷至沓来的情侣们争先恐后触摸的结果。铜像的左上方,便是莎翁笔下那个有名的大理石阳台,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曾在此幽会。许多世纪前许下爱情誓言的小阳台,此刻被来自不同国家的情侣们聚首仰望。罗密欧曾在朱丽叶家的阳台向朱丽叶求爱,这段悲剧爱情故事和朱丽叶的阳台一起留给了后世。目前朱丽叶故居仍保留着这个求爱阳台,据说就这个阳台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虽然这部戏剧的最早版本发生在锡耶纳而不是维罗纳,实际上也并不存在“朱丽叶的阳台”,维罗纳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解释这一遗憾的事实,但他们出于旅游业的目的还是在故居后院中按照莎士比亚的巨作建造起一座象征性阳台,以供游客朝拜这座“爱的圣地”。
踏进故居,里面的陈设没有想象得那么豪奢,几件不知真假的古董家具,几幅仿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壁画。朱丽叶的闺房中,留有著名导演杰费烈里1968年执导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两位主演穿过的剧服。忆及昔日发生于此的凄美故事,如今人去楼空,香消玉殒,不禁唏嘘不已……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宅院里,除了朱丽叶的塑像和神秘的小阳台外,还有一处动人心弦的景观:小楼旁侧的一面石墙上,手之能及处,密密麻麻地刻写或粘贴着关于爱的祝福。不同颜色的图案,不同语种的文字,不同质地的纸张甚至包括口香糖纸、香烟盒纸,把原本斑驳灰暗的墙壁,装扮成色彩缤纷的 “爱情墙”。在众多海誓山盟的话语中,“forever”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人们坚信,爱情的力量锐不可挡,每个人都祈愿自己拥有地久天长的爱情。新鲜的笔迹覆盖着已经褪色的,很多都是在情人节2月14日那天留下的,听说在那天有很多情侣从很远的地方赶到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爱情宣言。爱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东西,不管蒙特基和卡弗雷提两个家族是否真有不共戴天的仇,人们在这里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爱的力量、爱的精神,以及对爱的追求和恪守。
看过朱丽叶,自然也要看她的另一半——罗密欧。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罗密欧的故居堪受冷落。它位于绅士广场后面的塞西利亚大街4号,与朱丽叶故居仅隔三条街。没有宣传标志,极少游人光顾,罗密欧故居是一幢罗马式和哥特式相结合的老式宅院。如果不是大门上方一块牌匾,提醒着人们注意它的与众不同,很难将这座处处露出残垣断壁的老宅,和罗密欧联系在一起。那块牌匾上写着莎翁著名的台词:“喂!罗密欧,你在哪里?”
徜徉在杂草丛生的宅院里,无意间发现,墙角的一隅,偎依着一对青年男女。女的伏在男的怀里默默哭泣,男的拍着女的肩膀轻声抚慰。他们说着一种我听不懂的语言,尽管无从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可以推测,大抵与爱情有关。有人说,一处古迹承载一段爱情故事,一段爱情故事妆点一处风景;故事使风景更美丽,风景让故事更动人。
离开罗密欧故居,驱车赶往另一处古迹。那是朱丽叶身后的家。一座中世纪修道院的墓园,阴冷的墓地中央,是一座敞开的大理石棺。一束束洁白的花,一封封失恋者倾吐苦闷的信,终日陪伴着孤独的朱丽叶。这里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结婚的地方。“在悲哀里度过的时间似乎格外长”,是罗密欧还是朱丽叶说过的一句话?正思忖着,两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而至,它们围着鲜花双飞双栖,久久不愿离去。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化身?抑或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魂灵。
枝叶扶疏的林间小径上,走来一位披戴婚纱的妙龄女郎,陪伴在她身边的是一位高大英俊的男青年。微风吹拂着他们金色的头发,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虔诚的微笑。为了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誓死捍卫爱情,每年都有一些痴情男女,专程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举行婚礼。墓地的旁边,也有一道爱情墙。墙上同样刻着一颗颗心形的符号,写满一对对男女的名字,以及海枯石烂永不变心之类的片言只句……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流传了几个世纪,其真实性已不复重要。重要的是,爱情成了一种信仰。黄昏时分,登上俯瞰全城景观的制高点兰贝蒂塔楼。夕阳正在缓缓西下,古老的传说渐渐褪去,被瑰丽的晚霞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笼罩着的维罗纳,如诗如画、美丽如幻。
(编辑 刘旖)
风景绮丽迷人的维罗纳是意大利最古老、最美丽的城市之一。维罗纳风靡全球得因于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是支持罗马皇帝的卡弗雷提家族的女儿,而罗密欧的蒙特基家族却属教皇派,在将意大利半岛一分为二对立的中世纪政治漩涡中,两个人的爱恋以悲剧结束。故事讲述了二人于舞会一见钟情后方知对方身份,最后二人为了在一起,朱丽叶先服假毒,醒来发现罗密欧自尽,也相继自尽。《罗密欧与朱丽叶》改变了这里的一切。维罗纳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这里自然也成为世界青年男女膜拜的爱情场所。多年来,每天都会有无数游客前来瞻仰这个浪漫胜地。前不久,我就是这些游人其中之一。
维罗纳是位于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阿迪杰河畔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2000年还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这里历来是意大利的著名文学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一座融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古城,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光和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蜂拥而来。
古代的欧洲都是一城一邦,所以每座城市都需要坚固的城墙抵御外敌。而城市又都是以大教堂、城市广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我沿着弯弯曲曲的青石路走去,道路两旁,一幢幢古老典雅的建筑与一扇扇现代时尚的橱窗,相互辉映,呈现着别样风情。穿过市中心热闹的布拉广场,各种肤色的游客,在明艳的阳光下悠闲地散步。而不远处的古罗马竞技场,则是车来车往,游人如织。据说,这里的夜晚又是一番歌舞升平的景象,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竞技场,成了久负盛名的露天剧院。维罗纳最雄伟的建筑是建于公元1世纪的阿莱纳圆形竞技场,它同时也是罗马式的圆形露天剧场,其规模仅次于罗马的科洛塞奥斗技场和卡普亚的圆形剧场,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三大圆形竞技场,每年都要举行歌剧演出,吸引了众多的歌剧迷。意大利有名的艺术家,几乎都在此演出过,剧场的名望,简直不下于米兰的斯卡拉剧院,甚至有人说若不在这里看一场露天演出的《阿依达》,就不算真正看过这出剧。在这里,辉煌灿烂的意大利音乐文化每年吸引着五六十万的游客。
通往朱丽叶故居的途中,一对对情侣手牵手、肩并肩,爱情指引着前方的路。我拿着地图边走边问,卡佩罗路27号怎么走?路人指着前方一条路面铺设红色大理石的步行街说,向前走到香草广场,转入帽子街,再往前两百米就到了。卡佩罗路27号小院里的一幢小楼就是朱丽叶的故居。这是一栋爬满青藤的小楼。院子不大,却古色古香,精致幽静。高高的院墙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莎士比亚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绿茵如盖的大树下,竖立着一尊与真人等高的朱丽叶青铜塑像。飘逸的长裙裹着亭亭玉立的身姿,她的右手轻提裙子的一角,面容深情而略带哀怨,两只秀美的眼睛专注地凝视着远方,仿佛焦急地等待罗密欧的赴约。铜像已经锈迹斑斑,惟铜像的右胸依然锃亮如初。这是出于触摸朱丽叶的右胸能带来美满婚姻的传说,纷至沓来的情侣们争先恐后触摸的结果。铜像的左上方,便是莎翁笔下那个有名的大理石阳台,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曾在此幽会。许多世纪前许下爱情誓言的小阳台,此刻被来自不同国家的情侣们聚首仰望。罗密欧曾在朱丽叶家的阳台向朱丽叶求爱,这段悲剧爱情故事和朱丽叶的阳台一起留给了后世。目前朱丽叶故居仍保留着这个求爱阳台,据说就这个阳台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虽然这部戏剧的最早版本发生在锡耶纳而不是维罗纳,实际上也并不存在“朱丽叶的阳台”,维罗纳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解释这一遗憾的事实,但他们出于旅游业的目的还是在故居后院中按照莎士比亚的巨作建造起一座象征性阳台,以供游客朝拜这座“爱的圣地”。
踏进故居,里面的陈设没有想象得那么豪奢,几件不知真假的古董家具,几幅仿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壁画。朱丽叶的闺房中,留有著名导演杰费烈里1968年执导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两位主演穿过的剧服。忆及昔日发生于此的凄美故事,如今人去楼空,香消玉殒,不禁唏嘘不已……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宅院里,除了朱丽叶的塑像和神秘的小阳台外,还有一处动人心弦的景观:小楼旁侧的一面石墙上,手之能及处,密密麻麻地刻写或粘贴着关于爱的祝福。不同颜色的图案,不同语种的文字,不同质地的纸张甚至包括口香糖纸、香烟盒纸,把原本斑驳灰暗的墙壁,装扮成色彩缤纷的 “爱情墙”。在众多海誓山盟的话语中,“forever”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人们坚信,爱情的力量锐不可挡,每个人都祈愿自己拥有地久天长的爱情。新鲜的笔迹覆盖着已经褪色的,很多都是在情人节2月14日那天留下的,听说在那天有很多情侣从很远的地方赶到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爱情宣言。爱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东西,不管蒙特基和卡弗雷提两个家族是否真有不共戴天的仇,人们在这里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爱的力量、爱的精神,以及对爱的追求和恪守。
看过朱丽叶,自然也要看她的另一半——罗密欧。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罗密欧的故居堪受冷落。它位于绅士广场后面的塞西利亚大街4号,与朱丽叶故居仅隔三条街。没有宣传标志,极少游人光顾,罗密欧故居是一幢罗马式和哥特式相结合的老式宅院。如果不是大门上方一块牌匾,提醒着人们注意它的与众不同,很难将这座处处露出残垣断壁的老宅,和罗密欧联系在一起。那块牌匾上写着莎翁著名的台词:“喂!罗密欧,你在哪里?”
徜徉在杂草丛生的宅院里,无意间发现,墙角的一隅,偎依着一对青年男女。女的伏在男的怀里默默哭泣,男的拍着女的肩膀轻声抚慰。他们说着一种我听不懂的语言,尽管无从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可以推测,大抵与爱情有关。有人说,一处古迹承载一段爱情故事,一段爱情故事妆点一处风景;故事使风景更美丽,风景让故事更动人。
离开罗密欧故居,驱车赶往另一处古迹。那是朱丽叶身后的家。一座中世纪修道院的墓园,阴冷的墓地中央,是一座敞开的大理石棺。一束束洁白的花,一封封失恋者倾吐苦闷的信,终日陪伴着孤独的朱丽叶。这里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结婚的地方。“在悲哀里度过的时间似乎格外长”,是罗密欧还是朱丽叶说过的一句话?正思忖着,两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而至,它们围着鲜花双飞双栖,久久不愿离去。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化身?抑或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魂灵。
枝叶扶疏的林间小径上,走来一位披戴婚纱的妙龄女郎,陪伴在她身边的是一位高大英俊的男青年。微风吹拂着他们金色的头发,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虔诚的微笑。为了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誓死捍卫爱情,每年都有一些痴情男女,专程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举行婚礼。墓地的旁边,也有一道爱情墙。墙上同样刻着一颗颗心形的符号,写满一对对男女的名字,以及海枯石烂永不变心之类的片言只句……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流传了几个世纪,其真实性已不复重要。重要的是,爱情成了一种信仰。黄昏时分,登上俯瞰全城景观的制高点兰贝蒂塔楼。夕阳正在缓缓西下,古老的传说渐渐褪去,被瑰丽的晚霞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笼罩着的维罗纳,如诗如画、美丽如幻。
(编辑 刘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