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高效性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总结课堂教学的实例,我觉得课堂提问的高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适时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这个时机主要在于:
  一是在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机。一般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要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
  二是在研究探讨新知识的时候,在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设计教学环节的突破点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提得要有代表性,能突出重点。
  三是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启发。
  四是每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学生会有思维活动暂停的状态。此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示学生知识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提问要适度
  课堂问题设计的难易要有层次,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恰当,也就是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每个提问之后,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再是要适度,就是问题提得要准,要富有启发性,要根据具体内容提出,难易要适度,要有针对性。
  提问的对象要明确:基础知识提问就要面对中等生和学困生,而知识难点的提问应面向优等生和良好学生。每堂课的问题设计都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位教育家说过:“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让学生不动脑筋就轻易答出。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取得成功就能增强学习信心,保持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提问要有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富有创造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要是开放式的问题,答案不能唯一。问题要带有一定得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研究,使其产生多向联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是”或 “错”的机械性答案上,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课堂的环境是个变数,随时都在变化。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德育?网络定义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体验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目前就中小学德育而言,我们不缺少德育规范的传授(灌输),而是缺乏德育实践。道德说教固然能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善恶,什么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明的昌盛发达孕育了我们源远流长的教育史,我们通过教育将思想传授给下一代,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让我们获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因此,教育是一种民族灵魂的象征,它肩负着一个民族的梦想与希望。正因为教育的这个特殊地位,教育腐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可怕的,也是危害最大的腐败形式。而学生评优是我国教育制度中一个非常普及且十分重要的奖励制度。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立有评优机制,也几乎所有
教学团队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乃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度量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监测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教学团队可持续
(一)语感训练模式简介  Chomsky在他的论著中提到过直觉( intuition),认为语言学习能获得对这种语言的直觉性的判断力( intuitive judgments),从而指导学习者如何正确地使用这种语言。Krashen也在他的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了两个过程:一种是像所有的孩子学习他们的母语一样,在接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无意识地获得一种对正确使用这种语言的感觉( feel);而另外一种就是通
1. 引言  大学通识教育阶段应以培养有坚实的科学素质、出色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1]. 物理学是一门集合思想、方法、实验探索为整体的先导学科,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物理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推导教学为主,辅助验证、操作实验教学. 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与手段分离的窘境。  大学物理涵括了从最小的基本粒子到
高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为解决当前建筑工程不断增多、用地面积不断缩减之间的矛盾做出了重要贡献.屋面是高层建筑渗水、漏水问题的高发部位,渗水、漏水问题一旦出现,便会严重
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国家的相关政策也鼓励采用装配式施工,主要在于其施工方便、可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但关于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等方面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