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传统的作业布置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产生冲突,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新方法,以求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摒弃传统模式下教师作为作业留置和评价的惟一主体、学生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的方式,倡导从作业的提出、确定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参与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以体现和发挥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性地位和功能,增加作业效率,并实现作业在生成新的知识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效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
  关键词:初中数学 布置作业
  结合新课程的实施,针对传统作业的一些弊端,笔者在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方面做了以下尝试与思考:
  一、布置实践性作业
  传统作业中的“问题”和“数据”都是教材或教师精心准备的,而不是学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让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造成学生无条件接受,不愿质疑不想创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亲自探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后,我布置了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每周扔垃圾的数量。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收集、分析数据。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创造出许多新的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这些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数学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布置游戏性作业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答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难免采取应付的态度,于是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项活动或一件制作来提高作业积极性,如七年级上《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的教学中,我布置了一个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比赛的作业《看谁折正文形快》,学生们在课堂上做得热火朝天,个个都不甘落后,作业的效果当然不错。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刀在萝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截得的多边形有哪几种。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经验,建构了知识体系,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三、布置合作性作业
  传统作业强调独立思考,不鼓励互相讨论共同完成,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互助学习”相背,由此我注意把让学生“学会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常把学生分成四五人为一组共同完成作业,或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解决,最后用“数学小论文”或“数学方案”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对于这样的作业往往学生很乐意通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去积极完成,甚至成效显著,如“图案设计”一节交来的作品大多立意新颖,设计巧妙,色彩丰富,有的配上了背景,有的清晰表达了创作思路,有的风趣幽默,同学们不仅得到了成功的满足,也体会了团队的力量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四、布置分层性作业
  传统作业为了老师批改方便,多数采用“一刀切”,全班共做一类题,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饱。新课程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求坚持分层作业,即把作业分成几种难度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生,既能让学困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又能让优生免受“饥饿”之苦。
  五、布置开放性作业
  传统的作业多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结论,有时连策略都是同样的,这样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下要尊重人的个性,因此提倡布置开放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放性作业可分为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策略开放、实践开放等类型。如在学习《证明》时,我常常给学生的很多条件,让学生选择一些条件,自己补充结论进行证明。例如,老师给出一个条件,两条直线平行,甲、乙、丙同学各指出这个条件的一个特征:甲: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乙: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丙: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像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学生做起来就不会千人一面,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新课程标准给教学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在作业的优化设计上,如果我们都能多花一点心思,选择多种内容,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减少机械性、重复性练习,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作业效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另外,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充分调动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的乐园,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一定不错。
其他文献
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是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本文就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专生物 自主学习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摘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知识,可使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上得到发展;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  关键词:数学史 教學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知识,可使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数学
摘要:数学本来源于生活,一些古代的诗词更是赋与了它浓厚的文化色彩。如果把这些内容引入课堂,肯定会使数学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  关键词:数学 诗文 色彩 文学化  一、诗文中看数学知识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抽象,这也是数学的一大特色。但是,将数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
摘要:“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學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呢?  一、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首先,小学生们都很“
摘要: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明确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要: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历史的时代性,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在实施高中历史素质教育时要注意四个方面,教师要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注意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目标在于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