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热点精讲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一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处理方法: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求出物体的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物体的初始条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也就是确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处理方法: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此推断物体受力情况.
  3.两类问题涉及知识较多(如物体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方程),综合考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有时会考查多阶段、多过程问题,求解时注意分析每一个阶段或过程所用到的动力学知识,分清已知量和待求量.两类问题并没有绝对地独立,有时在题目中相互交叉.研究运动的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
  热点二连接体问题
  1.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加速度,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只分析整体所受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即可;如果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需要把某一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这个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一般先整体再隔离.
  2.合成法: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加速运动时,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两个力与合力的关系.注意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3.正交分解法:物体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加速运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处理.一般分解力(也可分解加速度),分解的正交方向应尽量减少要分解的力的个数.
  4.临界条件法(极限法):物理过程中某个物理量发生变化,当变化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状态会发生突变.如果把变化条件找到,就可利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例2(2011年高考江苏卷)如图2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 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 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 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滑块与丝绸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滑块不可能相对丝绸滑动.因丝绸与斜面之间无摩擦,轻质丝绸相当于跨过斜面顶端的光滑滑轮,丝绸上的张力与M、m受到的静摩擦力相等.
  热点三涉及传送带的动力学问题
  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问题,应以地面为参考系,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直线运动规律分析其运动情况.特别应关注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的受力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解析:当弹性绳达到原长后,开始阶段,人所受的重力大于弹性绳对人的弹力,人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重力等于弹性绳对人的弹力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选项(C)正确;当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人向下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且逐渐增大,由于弹性绳处于原长时,人具有向下的速度,此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运动至平衡位置下方对称位置时的加速度向上且等于重力加速度,故当人达到最低点时,加速度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选项(D)正确.答案:(C)(D).[山东枣庄二中 (277400)]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有这样一段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此段表述,其要义直指“对话”和“阅读质量”,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对话”这个载体,最终达成“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个目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