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观看2004年和2008年两届奥运会游泳比赛决赛的比赛的实况录像,对运动员所采用抓台式出发和蹲踞式出发技术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两种出发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为今后运动员比赛时更好地选择出发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蹲踞式出发;抓台式出发
1. 前言描述
随着当今世界游泳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不断在比赛中运用,出发转身的新技术在奥运会的比赛中运用也逐渐成为趋势,就奥运会的比赛而言,出发身技术的好坏已经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从而被称之为游泳运动的第五种泳式目前,在世界游泳大赛中广泛采用的出发技术可分为二种: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本文根据两届奥运会的运动员出发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蹲踞式出发在奥运会上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使用的人数也在越来越多。奥运会是世界泳坛水平最高的比赛,在奥运会上运动员对新技术的运用就有很高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二种出发技术的特点如何?两种出发在大赛中的使用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如何在比赛中正确选择出发技术?,为今后比赛中合理的运用出发技术提供参考。
2. 分析讨论
2.1从游泳运动的发展上来看,近代出发技术的演变是从摆臂式出发到抓台式出发再到蹲踞式出发的演变过程。从两届奥运会的比赛情况来看摆臂式出发已经没有人在单项中使用了,但是在接力比赛的接棒中还在大量使用。现在主要讨论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这两种出发技术各有其特点,据研究显示抓台式出发最早出现在60年代,而蹲踞式出发出现在80年代后期。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技术相比最主要的差距在于准备姿势的稳定性,由于游泳比赛的规则改变为出现抢跳就罚下的规定,出发的稳定性就尤为重要了,抓台式出发的身体重心较为靠前,在把握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抢跳现象。蹲踞式出发的准备姿势采取了前后腿的准备姿势,身体重心靠后,极大的提高了稳定性而减少了抢跳的发生。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技术相比的差距还有在蹬离技术和起跳角度,抓台式出发技术是双腿同时发力,可以获得较大的动能,身体重心较为靠前有利于身体迅速离台,在离台过程中身体重心呈先下降再上升的特征,离台角度大,运动轨迹类似于抛物线,身体在空中的距离长,入水点相对较远,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惯性动能,使身体在水中的滑行距离延长。蹲踞式出发的蹬离技术采用的是前后腿蹲踞式的准备姿势,其特点是支撑面大,有利于身体的稳定,重心低减少了重心移动距离,缩短了启动时间,采用两次发力的技术,后置腿先发力,前置腿后发力,这样蹬离角度小,作用力的时间长,可以使身体持续获得动力,提高水平移动速度。综合比较蹲踞式出发在出发台上预备姿势的稳定性较好,出发的离台时间较短,水平移动速度明显优于抓台式出发。但是由于蹲踞式出发的起跳角度小和单腿发力的动能小的原因,身体在空中的时间短,入水早,所以所获得的惯性动能少,水中初速度较低。
2.2从两届奥运会上,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北京奥运会男子项目较上一届使用蹲踞式出发的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男子短距离自由泳项目和蝶泳项目上,比例由上一届的72%,上升到本届的94%。而女子短距离自由泳和蝶泳项目上使用蹲踞式出发的人数却在大幅度的减少,比例由上一届的88%,下降到本届的56%,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国优秀的蝶泳运动员刘子歌、焦刘洋都是采用的是抓台式出发,这就说明了采用什么样的出发方式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习惯。各个国家对蹲踞式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力求改善蹲踞式出发的效果,充分发挥其技术特点,例如:增加蹲踞式出发的起跳角度,结合洞式入水的方法(虽然只有很少人使用);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力量情况,单腿后蹬肌群爆发力较好的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出发,男子运动员明显优越于女子运动员,这也是女子运动员较多采用抓台式出发的主要原因。
2.3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较多集中在蛙泳项目上,在男子和女子蛙泳项目中达到了37.5%的使用率,而且两届奥运会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仍然有较多的选手使用抓台式出发。蛙泳运动员较多的人采用抓台式出发,与蛙泳项目的游进初速度较低有关,蛙泳项目在出发做完长划臂动作、蹬腿动作后衔接游进是低于游进速度的,也就是说没有起跳惯性可以利用,不像自由泳和蝶泳项目进入游进初速度是高于游进速度的,可以较大程度的利用起跳惯性,保持较高的游进速度。所以就要求蛙泳运动员尽可能的延长开始长划臂动作前的距离,抓台式预备姿势接洞式入水的出发的腾空角度大,入水较深,水下滑行速度较快,较适合于蛙泳运动员。加上专项的蛙泳腿练习使得他们的后蹬肌群发达,在起跳时用双脚可以保证他们的腾空高度,为接下来的洞式入水提供了前提。
3.结论
3.1从两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情况可以肯定,蹲踞式出发以它良好的稳定性,较迅速的启动,较高的离台水平速度,受到广大高水平运动员的使用。
3.2抓台式出发以其有较远的空中距离、较大的入水角度、较小的入水阻力、较大的入水惯性、较快的水下滑行速度也是很好的选择。
3.3出发姿势的选择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单腿爆发力较好的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出发,另外还有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蛙泳项目应考虑采用抓台式出发。运动员应该是两种出发姿势都要会,甚至摆臂式出发姿势也要会,通常在接力中使用。经过比较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出发姿势。
3.4出发作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应该进行专门的肌肉力量训练和出发技术训练,以其获得良好的出发技术和保证良好的出发技术所需要的肌肉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家颖,王慧,仲宇.两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2(11):38-42.
[2]张铭.游泳出发技术研究综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64-75.
[3]张铭,林洪,李汀.3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39):27-32.
[4]陈瑜,杨毅谋.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39):122-124.
[5]仲宇.改进和提高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训练方法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2(16):36-38
【关键词】蹲踞式出发;抓台式出发
1. 前言描述
随着当今世界游泳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不断在比赛中运用,出发转身的新技术在奥运会的比赛中运用也逐渐成为趋势,就奥运会的比赛而言,出发身技术的好坏已经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从而被称之为游泳运动的第五种泳式目前,在世界游泳大赛中广泛采用的出发技术可分为二种: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本文根据两届奥运会的运动员出发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蹲踞式出发在奥运会上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使用的人数也在越来越多。奥运会是世界泳坛水平最高的比赛,在奥运会上运动员对新技术的运用就有很高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二种出发技术的特点如何?两种出发在大赛中的使用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如何在比赛中正确选择出发技术?,为今后比赛中合理的运用出发技术提供参考。
2. 分析讨论
2.1从游泳运动的发展上来看,近代出发技术的演变是从摆臂式出发到抓台式出发再到蹲踞式出发的演变过程。从两届奥运会的比赛情况来看摆臂式出发已经没有人在单项中使用了,但是在接力比赛的接棒中还在大量使用。现在主要讨论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这两种出发技术各有其特点,据研究显示抓台式出发最早出现在60年代,而蹲踞式出发出现在80年代后期。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技术相比最主要的差距在于准备姿势的稳定性,由于游泳比赛的规则改变为出现抢跳就罚下的规定,出发的稳定性就尤为重要了,抓台式出发的身体重心较为靠前,在把握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抢跳现象。蹲踞式出发的准备姿势采取了前后腿的准备姿势,身体重心靠后,极大的提高了稳定性而减少了抢跳的发生。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技术相比的差距还有在蹬离技术和起跳角度,抓台式出发技术是双腿同时发力,可以获得较大的动能,身体重心较为靠前有利于身体迅速离台,在离台过程中身体重心呈先下降再上升的特征,离台角度大,运动轨迹类似于抛物线,身体在空中的距离长,入水点相对较远,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惯性动能,使身体在水中的滑行距离延长。蹲踞式出发的蹬离技术采用的是前后腿蹲踞式的准备姿势,其特点是支撑面大,有利于身体的稳定,重心低减少了重心移动距离,缩短了启动时间,采用两次发力的技术,后置腿先发力,前置腿后发力,这样蹬离角度小,作用力的时间长,可以使身体持续获得动力,提高水平移动速度。综合比较蹲踞式出发在出发台上预备姿势的稳定性较好,出发的离台时间较短,水平移动速度明显优于抓台式出发。但是由于蹲踞式出发的起跳角度小和单腿发力的动能小的原因,身体在空中的时间短,入水早,所以所获得的惯性动能少,水中初速度较低。
2.2从两届奥运会上,蹲踞式出发和抓台式出发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北京奥运会男子项目较上一届使用蹲踞式出发的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男子短距离自由泳项目和蝶泳项目上,比例由上一届的72%,上升到本届的94%。而女子短距离自由泳和蝶泳项目上使用蹲踞式出发的人数却在大幅度的减少,比例由上一届的88%,下降到本届的56%,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国优秀的蝶泳运动员刘子歌、焦刘洋都是采用的是抓台式出发,这就说明了采用什么样的出发方式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习惯。各个国家对蹲踞式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力求改善蹲踞式出发的效果,充分发挥其技术特点,例如:增加蹲踞式出发的起跳角度,结合洞式入水的方法(虽然只有很少人使用);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力量情况,单腿后蹬肌群爆发力较好的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出发,男子运动员明显优越于女子运动员,这也是女子运动员较多采用抓台式出发的主要原因。
2.3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较多集中在蛙泳项目上,在男子和女子蛙泳项目中达到了37.5%的使用率,而且两届奥运会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仍然有较多的选手使用抓台式出发。蛙泳运动员较多的人采用抓台式出发,与蛙泳项目的游进初速度较低有关,蛙泳项目在出发做完长划臂动作、蹬腿动作后衔接游进是低于游进速度的,也就是说没有起跳惯性可以利用,不像自由泳和蝶泳项目进入游进初速度是高于游进速度的,可以较大程度的利用起跳惯性,保持较高的游进速度。所以就要求蛙泳运动员尽可能的延长开始长划臂动作前的距离,抓台式预备姿势接洞式入水的出发的腾空角度大,入水较深,水下滑行速度较快,较适合于蛙泳运动员。加上专项的蛙泳腿练习使得他们的后蹬肌群发达,在起跳时用双脚可以保证他们的腾空高度,为接下来的洞式入水提供了前提。
3.结论
3.1从两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情况可以肯定,蹲踞式出发以它良好的稳定性,较迅速的启动,较高的离台水平速度,受到广大高水平运动员的使用。
3.2抓台式出发以其有较远的空中距离、较大的入水角度、较小的入水阻力、较大的入水惯性、较快的水下滑行速度也是很好的选择。
3.3出发姿势的选择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单腿爆发力较好的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出发,另外还有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蛙泳项目应考虑采用抓台式出发。运动员应该是两种出发姿势都要会,甚至摆臂式出发姿势也要会,通常在接力中使用。经过比较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出发姿势。
3.4出发作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应该进行专门的肌肉力量训练和出发技术训练,以其获得良好的出发技术和保证良好的出发技术所需要的肌肉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家颖,王慧,仲宇.两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2(11):38-42.
[2]张铭.游泳出发技术研究综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64-75.
[3]张铭,林洪,李汀.3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39):27-32.
[4]陈瑜,杨毅谋.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39):122-124.
[5]仲宇.改进和提高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训练方法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2(1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