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后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改良的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小鼠重型颅脑损伤后肠动力障碍(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IMD)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后IMD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自制圆柱套杆撞击器对小鼠致伤,于伤后1,6h、1,3,7d各时相点观察脑、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脑含水量、小肠推进率.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在脑组织出血水肿时期,肠道亦有急性炎症、充血等表现;脑含水量于6h增加,24 h达高峰;损伤后1h即出现小肠推进率的下降,6h达最低值.结论 小鼠重型颅脑损伤后存在IMD,本装置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可成功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后IMD的小鼠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大鼠单侧骶丛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元的退变规律.方法 选用体重200 ~ 250 g成年SD大鼠60只,建立单侧骶丛撕脱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2,4,6,8,10,12周取大鼠脊髓L4~6节段切片,行HE染色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TUNNEL染色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指数.结果 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2周(92.1±4.7)%,4周(83.6±3.7)%,6周(4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确保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我们应该努力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并根据实际工程的特点,从而提高给排水施工的质量。
由于各种房屋结构形式直接影响着荷载指标,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荷载取值问题,其是影响房屋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采用极值统计法来计算结构设计中的荷载取值,最终
总结了学会围绕湖南公路工作的中心,努力推进公路交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2001年主要工作计划.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围从临床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扩展。护理内容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手段也由生物护理向多样化的生物、心理、
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我国逐渐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同时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更多的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作为高层建筑中较为常见、重要的技术形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也使其操作水平和操作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主要是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框架剪力墙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讨论和研究,希望能对具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剪结构;施工技术;探索
目的 研究脊髓压迫性损伤(compressed spinal cord injury,CSCI)后脱髓鞘病变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CSCI后脱髓鞘病变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7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组、压迫1d组、3d组、7d组,每组15只.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脊髓压迫模型,通过电镜和TUNEL染色、免疫荧光双标分别检测各组
脊椎骨折是骨科临床上一种常见损伤,伤情较重而复杂,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痛苦。对于该类损伤患者的护理,护士需要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实施科学护理措施,才能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带来的是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事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必然也是在不断的进步。本文就房屋建筑中砖砌体的施工技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