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颠亦狂侠济公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_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佛教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罗汉,如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罗汉”是梵文Arhat(阿罗汉)的音译略称,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了阿罗汉果,就可以去除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之苦,受到人、天的供养。在很多寺庙中,都设有罗汉堂、罗汉殿,里面供养着众多的面目各异的罗汉。在这些罗汉中,有一位中国的罗汉,他就是人见人爱、家喻户晓的济公和尚。
  济公在历史中确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年)。浙江天台人,俗性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佛海瞎堂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
  据说他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生活落拓,寝食无定,破衣烂衫,云游四方,加之不守戒律,饮酒食肉,佯狂不饰细行,被人们称为“济颠僧”。传说中他又是一位见义勇为、打抱人间不平且神通广大的狭僧。他智斗秦丞相(秦桧及其后人),惩治嘲弄贪官污吏,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嬉笑幽默,不修边幅,所以百姓们不称他为道济法师,都叫他“济公”或“济公活佛”。佛教徒们则把他神化,说他是“降龙罗汉”转世。济公虽然嗜好酒肉,举止颠狂,但精通佛理,深得禅中三味。文笔隽秀,擅长书法、诗词。他写的诗清丽洒脱,颇有禅味。有一首他醉酒后写的诗是“何须林景胜潇湘,只顾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据《清一统志》记载,济公所居的净慈寺曾一度毁于大火,道济四处化缘以重建寺院。公元1209年,道济在净慈寺悠然而逝。临终前作偈一首,概括其生平日“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由于济公在人们心目中的传奇形象,所以济公去世后,人们在他生前活动的地方,建起了许多纪念他的殿塔。在杭州著名的风景区虎跑,有非常闻名的济公殿和济祖塔院。在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幽深曲折的洞穴。其中最有名的是青林洞(又名金光洞),在这里至今还留有“济公床”、“济公桌”等。
  佛教徒和百姓们为了表达对济公的怀念和爱戴,在全国各地塑造了很多济公的塑像,并把他请进了罗汉堂。由于济公的独特性格,他的塑像也很奇特。在罗汉堂中,济公还是那么无拘无束、逍遥洒脱,他并不排列在罗汉们的队伍中,而是四处游逛,行踪不定。如在北京碧云寺中的罗汉堂,稍不留意就找不到济公,因为他蹲到了房梁上。据说这是因为他到罗汉堂报到去晚了,只好屈尊在此。而在江南的一些寺院里,济公常常站在过道里。其形象通常是身穿破僧衣,手拿一把破扇子,面部表情非常生动,那传神的眼睛,使你无论在哪个位置,都像在盯着你看。他的表情也多种多样,从三个方向看,竟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变化。从左边看,愁容满面,即所谓“愁眉苦脸”,从右边看,笑容满面,即所谓“春风满面”,从正面看,半边脸哭,半边脸笑,即所谓“半嗔半喜”、“哭笑不得”、“啼笑皆非”。济公的造像以四川新都宝光寺、苏州西园戒幢律寺等处最为著名。
其他文献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复”卦,从卦象之衍变而言,前则有“剥”卦将一阳剥尽,而至纯阴之“坤”卦,至此阳气开始萌动,终于在初爻的位置上发生“一阳来复”的现象,正表明物极则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复”卦的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复”卦之外卦为“坤”,内卦为“震”。“坤”为地为顺,“震”为雷为动。这表明经“五阴消阳”、“六阴消阳”的无情剥蚀后,阳爻消尽的过程
在中美贸易关系中,中美巨额的贸易逆差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最核心的困难。中美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美巨额的贸易逆差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的危害,应
孟子把仁政安放在人先天所固有的仁心的基础上,认为君王应该或者能够以怜悯同情和爱护他人之心来处理国事民生,即所谓的“发仁施政”。  在孟子关于仁政的学说中,仁政思想的哲学基础与出发点就是人的“不忍人之心”,也就是“仁心”,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同情、怜悯他人之心,是人的内在的本性。  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古代的那些圣王因为具有不忍人之心,所以就有了不忍人之政。努力去推行自己固有的仁心,用仁爱之心
公平与效率,从根本上说是内在有机统一和互动的关系,不存在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问题,二者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我们国家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社会主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环境保护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