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英语习题评析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一节习题评析课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及作用。因此,评析课不能变成简单的“集体核对答案,个别订正错误”的课堂,而是要让每一道习题起到应有的作用。故而,笔者认为,英语习题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深入分析,把握重点
中高年级阶段,尤其以笔者现任教的六年级为例,《练习与测试》,《英语时代周报》以及每个单元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检测题是英语习题的最主要来源。这些习题的存在不仅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更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习题的反馈,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看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又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习题所反馈的信息确定补救措施,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习题批阅后,教师应将主题解答情况、典型错误等详细统计出来,通过深入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讲评。比如:在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一次单元测试题中,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对Would you like…?同义句型的转换掌握得比较不好,失分很多。在习题评析时重点讲解就从I’d like…等同I want…这一结构开始,并将其作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变化后再进行同义句的转换:Would you like…?等同Do you want…?What would you like…?等同 What do you want…?这样, 将评析的重点集中在学生易错处和典型错误处,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方能提高习题评析课的效率。
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深化认知
在习题评析课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表现平台,给每个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问题的时间。例如,笔者在评析单项选择这一类题型时,就非常倾向于让学生说出正确选项后,再找出该题所设置的知识考点,并且,一个同学说不完整,下一个同学继续补充,直到分析清楚答案到底是怎样被解答出来的。通过这样的细节分析,既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时,在评讲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交流解题的经验和方法。比如:将Ben did his homework yesterday.一句改成一般疑问句:Did Ben do his homework yesterday?时,笔者发问:原句中的did 和改变之后的句子中的did是否词性相同?是否作用相同?是否就是简单的将原句中的did 调至了句首?这一连串的发问,让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讨论和分析中。最终发现,原句中的did是行为动词do(做)的过去式,而改变之后的句子中did是助动词,它只是来帮助构成一般疑问句,无实际意义。这样的分析和讨论,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的认知,促进了他们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评练结合,及时拓展延伸
在习题评析课上,对于学生的错误之处,不仅要让学生完成错题的订正,而且在订正之后,要能掌握相似题型的解决方法。因此,每题讲解之后还应辅以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掌握知识,使知识有一个拓展延伸的空间。比如:在上文所描述的句型中涉及到do作为助动词和行为动词的知识点。在讲解之后,我给出一个关于do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讨论、总结完成:
完成这一框架之后,又辅以几条关于do的适当形式填空的习题:(1)He (not do) the housework last weekend.(2)Nancy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3)What people usually at Spring Festival?类似这样,既有讲评又有练习,既有巩固又有拓展延伸,让学生在习题评析中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总之,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中捕捉信息,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思维发展、问题解决的状况,细致分析、深入讲评,真正发挥每一道习题的检测导向、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深入分析,把握重点
中高年级阶段,尤其以笔者现任教的六年级为例,《练习与测试》,《英语时代周报》以及每个单元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检测题是英语习题的最主要来源。这些习题的存在不仅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更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习题的反馈,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看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又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习题所反馈的信息确定补救措施,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习题批阅后,教师应将主题解答情况、典型错误等详细统计出来,通过深入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讲评。比如:在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一次单元测试题中,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对Would you like…?同义句型的转换掌握得比较不好,失分很多。在习题评析时重点讲解就从I’d like…等同I want…这一结构开始,并将其作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变化后再进行同义句的转换:Would you like…?等同Do you want…?What would you like…?等同 What do you want…?这样, 将评析的重点集中在学生易错处和典型错误处,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方能提高习题评析课的效率。
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深化认知
在习题评析课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表现平台,给每个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问题的时间。例如,笔者在评析单项选择这一类题型时,就非常倾向于让学生说出正确选项后,再找出该题所设置的知识考点,并且,一个同学说不完整,下一个同学继续补充,直到分析清楚答案到底是怎样被解答出来的。通过这样的细节分析,既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时,在评讲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交流解题的经验和方法。比如:将Ben did his homework yesterday.一句改成一般疑问句:Did Ben do his homework yesterday?时,笔者发问:原句中的did 和改变之后的句子中的did是否词性相同?是否作用相同?是否就是简单的将原句中的did 调至了句首?这一连串的发问,让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讨论和分析中。最终发现,原句中的did是行为动词do(做)的过去式,而改变之后的句子中did是助动词,它只是来帮助构成一般疑问句,无实际意义。这样的分析和讨论,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的认知,促进了他们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评练结合,及时拓展延伸
在习题评析课上,对于学生的错误之处,不仅要让学生完成错题的订正,而且在订正之后,要能掌握相似题型的解决方法。因此,每题讲解之后还应辅以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掌握知识,使知识有一个拓展延伸的空间。比如:在上文所描述的句型中涉及到do作为助动词和行为动词的知识点。在讲解之后,我给出一个关于do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讨论、总结完成:
完成这一框架之后,又辅以几条关于do的适当形式填空的习题:(1)He (not do) the housework last weekend.(2)Nancy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3)What people usually at Spring Festival?类似这样,既有讲评又有练习,既有巩固又有拓展延伸,让学生在习题评析中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总之,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中捕捉信息,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思维发展、问题解决的状况,细致分析、深入讲评,真正发挥每一道习题的检测导向、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