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结构设计研究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u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其过程。合理的课堂结构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保证学生能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三种状态的变化:逐渐上升阶段、平稳阶段和下降阶段。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课堂结构设计可以被分为课堂导入、课中调控和课后小结三个部分。
  一、课堂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
  (一) 巧设悬念
  在教学中,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重,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上课伊始就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小明的年龄乘以3,再减去12,等于27。请问小明的年龄是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利用学过的知识解答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二) 利用生活实例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师应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将天气预报的数据作为课堂导入;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购物的经历,思考如何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物品。这种方式通俗易懂,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三) 利用经典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认真思考,主动解答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学生喜欢游戏,教师如果利用经典游戏进行课堂导入,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游戏,从而引入“概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中调控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对知识的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推动课堂教学顺利生成。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提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课堂的调控效果。教师应在课堂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能促使学生梳理课堂教学的内容、消化数学知识,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归纳式小结、梳理式小结等。有效的课堂小结既可以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 归纳式小结
  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例如,在教学 “用方程解决应用题”时,笔者归纳出了“一审、二设、三列、四解、五验、六答” 12字的解题方针。通过解题方针,学生能准确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巩固有关方程的知识。
  (二) 梳理式小结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梳理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用表格的形式進行知识梳理,让学生对课堂知识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逐一解答问题,在思考中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缺
摘要:英语是中学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写作是教学中的重难点,目前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普遍存在兴趣不高、水平低下的问题。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微写作,可以降低写作的枯燥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不断积累英语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微写作  語言类科目的学习是听、说、读、写四大板块的综合性学习,其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良好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语文越发受到社会的重视。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指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注重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应试教育的理念,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思维拓展能力、文化传承能力三个方面简单分析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