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诲人不倦”……早已成为我们作为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原则。这几个字,表面看起来较为简单,但要全面实践好它,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不仅需要我们具备非凡的毅力,更需要合适的教育语言——教育口语。教育口语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载体。多年来,笔者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教育语言,效果如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说服语言
说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它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讲清楚新形势下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规范和标准,使学生掌握新形势下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于“对错”、“好坏”、“美丑”,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了解怎样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为更好地尊重学生人格,提高教育效果,运用说服的方式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研究,有的放失。教师在说服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想出解决的办法,然后有的放失地向学生进行说服工作。
2、正面诱导,以理服人。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在说服学生时,不能用强制、压服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能空洞说教,必须坚持正面诱导加以启发。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夸大或吓唬和无限上纲,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讲明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态度,用亲切温和的语调,帮助学生分清是非,使其心悦诚服,用心改过。
3、热情诚心,灵活得体。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性格爱好各异的一群未成年人,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对他们进行说服时要坚持“一分为二”。既要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又要善意地耐心地批评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语言可以心平气和,以柔克刚,可以措辞严厉,单刀直入,可以迂回包抄,步步深入。总之要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没什么成见,感到教师是既严格又友善和温暖。达到“一把钥匙开好一把锁”的目的。
4、寓理于事,通俗生动。根据小学生的想象、迁移能力欠发达的特点,教师说服学生时要通俗易懂,鲜明生动而富有情趣,不能用“官腔”审犯人一样,也不能用“套话”、“假话”去诱骗学生。语言要叙事清晰,推理严密,实事求是,合乎情理,肯定否定毫不含糊。要言传身教、表里如一,说话算数。对学生进行教育一般有集体教育和个别谈话结合。如我在二年级举行班会课时,通过《司马光砸缸》与《狼来了》两故事主人翁对比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收到神奇之效。
二、 疏导语言
疏导是教师在进行教育性说话时,对学生进行疏通和指导。疏就是要把阻塞变为顺畅,导就是要在学生不知该怎样做的时候,给予导引并指明方向。疏导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进行指导,把教师的教育力量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疏导也是正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有许多良好的思想表现,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分析其思想动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并根据他们的接受水平,摆事实、讲道理、积极引导,循循善诱,用巧妙的教育语言,使他们接受指点和规劝,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身的缺点。一般地,在进行疏导性谈话时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脉搏。摸清教育对象在想什么,还要善于观察他们内心世界的细微活动,分析问题存在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做到有的放失,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2、循循善诱,导而不牵。思想教育,非常复杂,因此,疏导要有总体计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打通一个个关节,并把他们的思想有意识地引导到积极的方面来。我们还要通过有效的语言教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不断要知其所以然,并能通过一件事的教育,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 鼓动用语
鼓动语言多作于集体场合。我们要以充满感情且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和动人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要以昂扬豪迈、节奏明快的语调,来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或开展某一活动,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四、 表扬用语
表扬是教师对学生的长处、好的思想行为,予以肯定的评价。表扬一方面是对个别学生或集体的先进思想或模范行为进行表扬,树立学习榜样,另一方面,是对思想品德不良而有某些进步的学生或集体进行表扬,以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增强他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为达到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的效果,表扬应该在公众面前当众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表扬的人或事应该是具体的,力求做到恰如其分,夸而不浮。表扬的语言也应该说是容易为听者所接受、理解并受到感染、以产生共鸣,形成动势。
五、 批评用语
批评是对学生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犯错误的同学改正错误,也是为使全体学生特别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能够引以为界。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尽量做到既严肃又热情,坚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原则,个别谈心时运用最佳。
语言尽量婉转,不能够“一棒打死人”,如在对低年级的批评教育用语格式是:“如果……的话……会更好”等,使思想教育和风细雨,滋润心田,使犯有错误的学生倍感温暖,有“回头是岸”的感觉。
教育职业被冠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育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质上就是在“塑人之心”。即是诱发心机,以拨动受教育者心坎上的和弦,让一切道理、定理、学识技能、公理都在心领神会之中实现内化和升华。
在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大量产生,隔代抚养现象普遍的今天,学校教育者的教育工作已面临巨大挑战,教育者的教育用语更是面临重大的考验。各地的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生理心理差异也是不尽相同,教育者们的教育策略将在新课程改革方针指导下会各显神通。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说服、疏导、鼓动、表扬、批评等语言的综合、灵活运用会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追求。
一、 说服语言
说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它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讲清楚新形势下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规范和标准,使学生掌握新形势下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于“对错”、“好坏”、“美丑”,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了解怎样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为更好地尊重学生人格,提高教育效果,运用说服的方式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研究,有的放失。教师在说服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想出解决的办法,然后有的放失地向学生进行说服工作。
2、正面诱导,以理服人。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在说服学生时,不能用强制、压服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能空洞说教,必须坚持正面诱导加以启发。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夸大或吓唬和无限上纲,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讲明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态度,用亲切温和的语调,帮助学生分清是非,使其心悦诚服,用心改过。
3、热情诚心,灵活得体。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性格爱好各异的一群未成年人,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对他们进行说服时要坚持“一分为二”。既要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又要善意地耐心地批评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语言可以心平气和,以柔克刚,可以措辞严厉,单刀直入,可以迂回包抄,步步深入。总之要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没什么成见,感到教师是既严格又友善和温暖。达到“一把钥匙开好一把锁”的目的。
4、寓理于事,通俗生动。根据小学生的想象、迁移能力欠发达的特点,教师说服学生时要通俗易懂,鲜明生动而富有情趣,不能用“官腔”审犯人一样,也不能用“套话”、“假话”去诱骗学生。语言要叙事清晰,推理严密,实事求是,合乎情理,肯定否定毫不含糊。要言传身教、表里如一,说话算数。对学生进行教育一般有集体教育和个别谈话结合。如我在二年级举行班会课时,通过《司马光砸缸》与《狼来了》两故事主人翁对比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收到神奇之效。
二、 疏导语言
疏导是教师在进行教育性说话时,对学生进行疏通和指导。疏就是要把阻塞变为顺畅,导就是要在学生不知该怎样做的时候,给予导引并指明方向。疏导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进行指导,把教师的教育力量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疏导也是正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有许多良好的思想表现,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分析其思想动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并根据他们的接受水平,摆事实、讲道理、积极引导,循循善诱,用巧妙的教育语言,使他们接受指点和规劝,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身的缺点。一般地,在进行疏导性谈话时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脉搏。摸清教育对象在想什么,还要善于观察他们内心世界的细微活动,分析问题存在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做到有的放失,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2、循循善诱,导而不牵。思想教育,非常复杂,因此,疏导要有总体计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打通一个个关节,并把他们的思想有意识地引导到积极的方面来。我们还要通过有效的语言教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不断要知其所以然,并能通过一件事的教育,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 鼓动用语
鼓动语言多作于集体场合。我们要以充满感情且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和动人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要以昂扬豪迈、节奏明快的语调,来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或开展某一活动,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四、 表扬用语
表扬是教师对学生的长处、好的思想行为,予以肯定的评价。表扬一方面是对个别学生或集体的先进思想或模范行为进行表扬,树立学习榜样,另一方面,是对思想品德不良而有某些进步的学生或集体进行表扬,以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增强他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为达到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的效果,表扬应该在公众面前当众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表扬的人或事应该是具体的,力求做到恰如其分,夸而不浮。表扬的语言也应该说是容易为听者所接受、理解并受到感染、以产生共鸣,形成动势。
五、 批评用语
批评是对学生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犯错误的同学改正错误,也是为使全体学生特别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能够引以为界。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尽量做到既严肃又热情,坚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原则,个别谈心时运用最佳。
语言尽量婉转,不能够“一棒打死人”,如在对低年级的批评教育用语格式是:“如果……的话……会更好”等,使思想教育和风细雨,滋润心田,使犯有错误的学生倍感温暖,有“回头是岸”的感觉。
教育职业被冠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育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质上就是在“塑人之心”。即是诱发心机,以拨动受教育者心坎上的和弦,让一切道理、定理、学识技能、公理都在心领神会之中实现内化和升华。
在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大量产生,隔代抚养现象普遍的今天,学校教育者的教育工作已面临巨大挑战,教育者的教育用语更是面临重大的考验。各地的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生理心理差异也是不尽相同,教育者们的教育策略将在新课程改革方针指导下会各显神通。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说服、疏导、鼓动、表扬、批评等语言的综合、灵活运用会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