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管理精髓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ph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万达集团推出国内首部微信图书《万达工作法》。从用人、养兵、执行力、防腐等方面逐一切入,将万达的诸多工作方法予以呈现。对于王健林的管理风格。外界有不少文章进行过分析,而《万达工作法》则以“内部机密大公开”的方式,最为真实地还原了万达如何将王健林的管理精髓贯彻于实际工作之中。长达15篇的内容是不是看起来太累了?本文将其中的干货整合为一篇,想读懂万达,看这篇足够了。
  识人五诀
  首次面试时填写的《人才信息登记表》究竟暗藏着哪些玄机?万达是这样解读的:
  一、看字迹。如果字迹潦草。涂改超过3处,说明此候选人较粗心,可能存在对个人经历说谎的嫌疑。
  二、看完整性。如出现空白2处以上,且空白处无需保密,说明此候选人求职态度比较随意,忠诚度较差。
  三、看匹配度。如果出现30多岁仍未做到中层管理岗位的情况,则此人的发展潜力值得斟酌。对于目前薪酬和期望薪酬有较大差异的,可初步判断此人有较强工作动机且就职意愿较强。
  四、看经历。在一家企业工作2年为合格,1年内出现1次以上跳槽,可视为稳定性差或工作能力不能胜任。需要慎重考虑;如果几次工作异动都是跨行业的,则判断此候选人职业规划、自身定位比较模糊;若是知名企业到不知名企业,职务和收入层次一样,可能是能力水平有问题。
  五、真实!真实!看招聘网站下载简历与实际填写《人才信息登记表》同类信息是否匹配。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小细节。
  养兵之道
  万达的员工多达11万。如何管理好这么多人,将王健林的管理理念融入制度之中,万达有着自己的方法。
  一、细节奇葩。正如外界所传,万达实行的确实是军事化管理,严格到部门领导要为下属的不当行为买单,比如员工在工作时间未着正装,连同部门领导都会被扣钱。此外,万达对着装的要求更是精细到厘米:女员工的裙边距离膝盖不得多于10cm。再比如,在万达,若想看低胸装、网眼丝袜或露趾的活色生香的女员工,你注定遍寻不到。
  万达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定:回避制度,即员工的亲属不得在集团范围内担任任何职务,就连王健林也不例外。
  二、让制度说话。王健林对万达制度有过这样的点评:万达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能用,好操作,所有制度为有用而设,不搞形式主义。以万达商业地产投资制度为例,10多年前,万达就把投资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编成投资100问,5年前合并成商业地产投资50问。内容涵盖了土地、配套、地下、规划、税费等方面。万达去一个地方发展项目,要求把这50个问题全部搞清楚,而且必须用数字回答,不能说个大概。更重要的是,谁都可以操作,新人来到万达发展部,给他一本制度,就知道怎么干。
  另一个例子是万达的调薪制度。员工什么时候具备涨薪资格,每次涨多少,该走怎样的程序,万达把不同情形的涨薪全部写在了制度里,所有的答案一目了然,哪怕涨幅超过制度规定的0.01%都无法执行下去,杜绝了打擦边球的可能。
  为了让制度被员工熟悉和熟知,万达尽可能将制度表格化,既减少了长篇累牍的枯燥感,图表的形式又容易被员工记住,可谓一举两得。
  万达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快速迭代。在万达,制度每两年修订一次,这已经成了一个传统。如果一年修订一次,太过频繁,而且人力成本过高。如果超过3年才修订,就会跟不上形势,所以万达的惯例是两年修订一次。
  执行诀窍
  体量如航母般的万达。如何保证有效的执行力?其背后有着强大的计划体系。每年9月,万达计划部开始着手梳理明年所有项目计划,哪些项目要开发,哪个项目要卖,早已心中有数。
  支撑这个强大计划的就是万达独一无二的模块化。比如。一个项目350多个节点,在哪个阶段有哪些节点,工程有多少个节点,这些都会有一个全盘性的布局。模块化还能减少无谓的沟通环节。并让外部合作单位一目了然工程进度并无法反驳。当一切都白纸黑字,最大的好处就是少费口舌,一切看模块。
  在大的模块定下来的同时,与之相应的内控模块也会同时出炉。相较于大模块,内控模块的节点时间都会提前,以有效保证工期。也就是说,内控模块是整个模块化的灵魂。是一个与总的模块化互相咬合、环环相扣的计划,一旦定下来,修改一个节点都得惊动副总裁级别以上的人,因此从根源上保证了内控模块在设计上的缜密与详细。一旦确立目标,每个人只为完成任务想办法,绝不会为完不成任务找借口,而项目品质的公示与排名则在无形中完成了压力传导。一系列环节的有效链接,使得执行力变得有效、可追溯。
  开会的门道
  在万达,开会迟到是件很难堪的事,曾经有个总经理级别的领导第一次开总裁会,“掐点”来到会场,大家都用异样的眼神看他。看得他心里直发毛。第二次开会,他提前5分钟来了,但是还是被大家“瞩目”了一番。他不解,后来才知道,在万达开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大小小的会。下一级一定会比上一级早到5到10分钟。这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对待会议的态度。
  准时开,准点散,这是万达会议的又一大特点。在万达,只要王健林讲话,如果他说要讲1个小时,那基本上距离结束时间不会差5分钟。不管多长的会议,由于每个人发言都很精准,所以准时散会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万达不开“裹脚布”会,一切精简。万达会场经常会有发言和汇报被打断,因为你跑题了,或者“这个根本用不着跟我汇报”。PPT的使用也限量。一般开会不许超过10张,给董事长、总裁汇报基本不会超过3张。一家企业要来万达全面取经,涉及到管理、财务、人力、管控、信息化、纪检、企业文化等,万达每个板块的一把手每人讲述一刻钟,每人仅仅10张PPT,效率之高、干货之干,令那家企业高管们惊叹不已。
  与陈春花所倡导的“会后要落实”这一理念相同,万达对会议结果的追踪可谓到了较真的地步。目前完成了哪些工作,还需要做哪些工作,下次开会预计进度是百分之多少,能否在预定时间完成整个项目目标等,记录员会将这些数据一一录入系统,下次开会一一核对复盘,并再次建立新的任务进度。另外,手机会在快接近任务节点时,自动提醒你加快项目进程。为了抓落实,万达真的够“狠”。   “抠”的艺术
  如果你以为万达“钱多手散”,那你就彻底错了。即便坐拥百亿财富,王健林仍保持着简朴的作风,而万达也沿袭了这一风格:抠。
  在每个项目中标之前,都做了至少十几轮的测算。只有经过这样严密的测算,你才会知道到底该拿多少钱,掐头去尾的利润是多少。以万达院线为例,财务部门会把每个店的历史数据、过往的增长比例、今年的增长比例和过往的增长比例有何偏差找出来,还会把收入按店、按收入的类别打碎了去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收入的预测能相对准确,以保证成本的可控性。
  严格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各方的博弈:系统总部和地方公司,集团各部室和系统总部之间,以及集团领导和系统总部之间的博弈。最终,财务部会把博弈的结果汇报各位主管副总裁、总裁,领导之间还会有几轮博弈,这样三层博弈下来,至少十几轮,而且时间也持续比较长,基本上从8月一直博弈到11月份。万达2014年总资产达到5000亿,离不开对成本的细“抠”。
  重磅武器:复盘
  柳传志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联想的复盘法,这也是国内比较知名的企业复盘学习模板。万达也有着自己的复盘之道,而且带有明显的万达风格。
  比如刚刚落幕的万达文化节。开复盘会前组织者明确告诉大家。要至少找出2点不足并提出3点建议,大家上会直接吐槽,所谓的面子、人情,在这里统统不重要。非万达人如果身临其境会很不自在,因为从头到尾都是语言简单“粗暴”。吐槽环节完毕之后。按重要性排序,大家要提出落地、实在的建议——发现问题很重要,找出解决之道更重要。
  到了集团层面,复盘的规格就从吐槽升级到了争吵乃至博弈。在2009年前,万达内部的项目公司和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之间是没有验收流程的,这意味着后者就跟垃圾桶似的,你做得好了我也接着,你做得不好我也得接着。针对此问题,两边进行讨论、分析、博弈,这个事情如果不上“复盘会”,可能谁也不会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从人性角度来说,谁也不愿意揭伤疤,但是如果不揭伤疤,就记不住疼,所以必须下狠手。
  吵到最后,谁来拍板?王健林提到:每个会,要有一个副总裁去牵头。其实就是让他去拍板!这既是重视。也是一种震慑。因为一旦这样的人到了,其他各部门都会派一把手来参会,更容易形成决议性的东西。可以说。万达这些年能不断进步或者说不断快速进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敢于做真复盘,而且“奇葩”的是,还把它变成了一种文化,把它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其他文献
构建和谐企业是新时期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对于构建和谐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不断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企业发展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企业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60条、336项改革。其中国企改革当属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甫一闭幕,上海市就率先推出地方版的国企改革方案,尽管中石化已经开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但截至目前国企改革依然显得“方向不明决心大”,呈现出不少争论与分歧。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偏离了问题导向,出现了“为混合而混合”的趋势。厘清这些争论,明晰改革方向,是推进国企改革的前提条件。中央显
谁都想不到泰戈尔先生的八十大庆倒由我来提笔庆祝。人事的变迁太幻妙得怕人了。若是今天有了志摩,一定是他第一个高兴。只要看十年前老头儿七十岁的那一年,他在几个月前就坐立不安思念着怎样去庆祝,怎样才能使老头满意,所以他一定要亲自到印度去,而同时环境又使他不能离开上海,直急得搔头抓耳连笔都懒得动;一直到去的问题解决了,才慢慢的安静下来,后来费了几个月的工夫,才从欧洲一直转到印度,见到老头本人,才算了足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