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手机、网络等电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已广泛普及,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生活形式。移动、便捷、高效成为信息时代的特点,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学习也变得移动、便捷、高效?微课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微课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一种微视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模块,可以充分利微课“移动、便捷、高效”的特点,提高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课堂效率。本文將针对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结合微课的效果与制作来解决诗歌鉴赏中的一些问题,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微课;诗歌鉴赏;语文;教育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在中国源来已久,《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因此诗歌教学的方法以及课堂结构早已成熟,基本源于传统的师生“授受”的形式。加之,有些古代诗歌由于时代的久远,用语的古涩,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枯燥无味。如何将现代课堂的微课技术在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加以运用,使传统文学样式在新的媒介中“活”起来,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举例。
  一、教学导入过程中的微课应用
  课堂导入是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向学生呈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或者资料,导入的主要目的是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即将要接触的知识产生先验经验和体会。对于诗歌教学,课堂的第一步首先要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知识,这一部分如果只是教师口头阐述或者ppt投影文字,课堂一开始就会显得枯燥,学生会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老师们不妨制作一小段微课视频,利用网络图片或视频,录音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如,在教学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登幽州台歌》时,根据陈子昂的个人背景,制作一则其“毁琴散诗”故事的微课。通过影像介绍的形式,在课前形象地呈现初出茅庐时,陈子昂张扬的个性和为官报国的勃勃雄心,提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再通过课堂鉴赏,感悟微课中的意气风发的形象与诗中为官连连被贬,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落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学生跨越千年历史,在脑中形成具体鲜明印象,理解诗歌中怀古伤今,孤独遗世的主题。
  视频的形式呈现作者背景,画面感强、视觉效果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古代诗歌,年代久远,加之古文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身就晦涩难懂,仅凭学生的想象,对诗歌的理解是有限的,但通过动态的效果呈现出来,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更易领悟诗歌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
  二、利用微课,分解、细化诗歌知识
  鉴于诗歌鉴赏题材广、知识点多这一特点,老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微课参与教学,分解、细化知识点。
  如:在教学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歌《唐诗五首》时,除文中五首古诗之外,有以下两个知识点时需要八年级的学生理解掌握。
  (一)唐诗的内涵及意义
  诗歌作为唐代最突出的一种文学样式,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因此,其内涵是初中学段语文学习中必需掌握的文学常识,笔者在执教此课时,通过搜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了时长8分钟的《盛唐气象》的微课,专门介绍唐诗的内涵,以视频的形式来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心中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概念。
  (二)古代诗歌的类型
  课文五首古诗中的《野望》属于借景抒情诗,《黄鹤楼》属于吊古怀乡诗,《使至塞上》属于边塞诗,《渡荆门送别》属于送别诗,《钱塘湖春行》属于写景诗歌,涵盖了古代诗歌各种不同类型的内容,因此可以以诗歌类型作为一个知识点,以上述诗歌为例,做一个《诗歌分类》的视频介绍小微课,来快速拓展学生文学知识面。
  利用微课分化、细化知识点,利用现代声像资源阐释古代诗歌,整合繁杂的古诗知识系统,化抽象为具体,高效地将现代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教学模式,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理解本来枯燥的文学常识,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外古诗教学中的微课应用
  2016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课外古诗词需要背诵的篇目共48首,这些古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行读背来理解,教师基本没有时间详细讲解其含义。而在中考题型中经常会出现“理解性默写”类型题目,凡是涉及课外古诗的“理解性默写”题,常是学生丢分的集中点。如: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逆境中的无畏,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借用神话传说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描绘阴暗的政治环境。上述两首都是是九年级中生涩难懂的诗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对这些课外古诗词进行讲解,而微课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将一首或多首诗歌的内容制作成一个几分钟的微课视频,将微课视频传到学生或家长的QQ群,请同学们自行播放微课。微课中包含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及对该诗词的理解要求。由于教学视频简短生动,且视频播放又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资料呈现模式,这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灵活地拓展课外古诗词的知识,很好地体现微课“移动、便捷”的特点。
  目前,微课在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仍未被广泛利用,但诗歌与微课的特点都是“短小精悍”,二者形式相通。如果能充分利用微课在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丰富,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洁.浅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178.
  [2]叶建宏.浅谈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及高考备考策略[J].福建教学研究,2013(4):8-9.
  [3]王汉荣.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10):130-131.
  [4]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作者简介
  易澎(1987—),女,汉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
其他文献
外伤性脾破裂在腹腔脏器损伤中发生率最高,而延迟性脾破裂常常易被人们忽略,往往在受伤后未引起患者的重视,就诊时已经失血过多,造成休克等危及病人生命。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社会情感、如何做人以及提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学生的生活、情感及实践能力,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走进生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一、课堂导入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导入新课时注重生活气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去学习。从现实生活入手,把学
[摘 要: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拓宽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堂内容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其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
[摘 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基于有效实践,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希望分析能够帮助更多学生学习到更有效的物理知识,并且能够为其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作为物理教师,更应该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实际入手,从而采取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策略研究]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物理课改的目标。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追求课堂教
【提要】目的探讨水体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水体环境质量。方法根据黔南州境内5条主要河流9个断面水体的9项水体污染监测指标,运用TOPSIS法对其水体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
[摘 要:一个动词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叫作双宾语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双宾语结构,而相比而言,古代汉语中的双宾语句更为常见,类型结构也更加复杂。笔者将以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为例,主要考察其双宾语句的类型特点。  关键词:《论语》;双宾语句;直接宾语;间接宾语;语义关系]  “双宾句的动词必须是三价动词,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一般指人;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一般指物或事。”例如,在“我给她一支笔”里,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或者说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越来越被提及到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但是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了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高效性建设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实现小学体育教学高效性的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高效性;体育教学]  小学教育,是学生进行学
摘 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故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史故事具有情节性、趣味性特点,且趣味性较强,因此,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之中,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将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为人之本,兴衰之道,使学生可以通过历史明白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增强知识储备,开拓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一、前言 
目的探讨扫描统计量在流行性腮腺炎判断聚集性的应用。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2008-2012年义乌市流行性腮腺炎个案,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时空扫描统计量的方法判断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除了充当语言媒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信息,达到在商务环境下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