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向跑”现象说开去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跑”从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始,作为耐力(速度耐力)的主要练习手段风靡于中小学。近些年,笔者在评比课、公开课、随堂课中看过定向跑练习的次数已经多得记不清了。每次看到定向跑教学,笔者心中不禁生起一丝期盼:这回该有所创新了吧,但结果却让笔者失望,定向跑练习还是“涛声依旧”:场地上摆放一组点标,第一次练习时让学生一路纵队依次跑,第二次练习教师发给排头一张纸卡,按纸卡上排列顺序跑……如此单调反复。
  一 练习载体单调——缺乏内涵
  定向跑练习引入体育课堂后,练习的载体过于简单,缺乏内涵。综观定向跑练习方法,所用的载体都是一组再简单不过的阿拉伯数字。试问这样一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从小学一直练到高中,学生还能感兴趣吗?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载体居然能一直运用到现在,也从来没有教师试图去改变。
  定向跑教学的这一现象的存在从侧面反映出在基层体育常态教学中,练习载体缺乏内涵,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这么说,有些体育老师可能会反对,认为笔者是“以偏概全”。但据笔者对基层体育教学的多年观察,现实情况的确如此。比如,在接力类项目的练习中,不知有多少教师只会用障碍柱作为折返点。
  其实,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用一些知识元素作为载体,比如一首新授诗词的单字顺序,或用英文字母顺序,或历史朝代顺序等,这样是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文化知识元素运用得当,不仅能丰富练习的内涵,学生每次都会有新鲜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习与巩固“双赢”的效果。
  二 组织形式陈旧——缺乏创意
  目前,课堂定向跑练习的组织形式,都是让学生成一路纵队由排头带跑,按既定的路线完成练习。这就导致排头外的其他学生只能做盲目的跟随跑,既不需要思考任何问题,也没有任何表现的机会。这样的练习形式怎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欲望呢?
  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小学体育课堂的组织形式还是过于陈旧,缺乏创意,很多“古董式”的组织方法在常态教学中依然占有主导地位。比较典型的像技巧类练习(后面以前滚翻为例)、投篮类练习(后面以单手肩上投篮为例),采用的组织方法都是分四组,每组成一路纵队,从排头到排尾做完练习的方式。这种组织方法唯一的“好处”是教师不用动脑设计,也基本上不用布置队形。
  基于此,我们可以换一种组织方式来练习定向跑,在定向跑练习中运用变化的组织方法:排头带跑到第一个点标前做原地跑,并大声读出点标的代码(字母、字、元素或名称),其他学生超越排头并齐声跟读代码,由第二位同学变排头带跑奔向第二个目标。按以上的方式让学生轮流带跑,不但使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还能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 练习方法刻板——缺乏灵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说也不时有新颖的教学方法出现,但绝大多数教师在大部分练习的设计上还是死抱教科书和教参,教科书和教参上设计的动作怎么做就让学生怎么练,按部就班,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致使常规教学千篇一律,既显得刻板,又毫无灵动之感。比如篮球练习中的双手拨球练习,都是直挺挺地站着用双手机械地交替弹拨球;双手胸前传球,不是原地对传就是三角传球;前滚翻练习只会反复强调“低头含胸、注意臀身、双腿并拢”,却从没有过解决的方法。
  假如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能多一分努力,在教学中能多一些反思,在设计练习时哪怕多一点點变化,都能收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双手拨球练习时加上双手移动的动作,更进一步还可以在双手上下移动拨球的同时身体重心也跟着蹲伸,就能使原本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在双手胸前传球的对传练习中,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让一个学生站在中间持呼拉圈。另两名同学相互对传,要求每次传球都从呼拉圈中间穿过,就能大幅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在前滚翻练习时,发给学生每人一个弹性绒球,让学生夹在领下和双膝间做练习,就能达到‘“低头含胸、双腿并拢”的效果,而且能使练习更有趣味,充满灵动。
  透过定向跑现象,笔者真切地感到体育常态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专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无论在何种处境下,都应当保持对本专业的热情。只要我们共同携手,每人多付出一分力量,多贡献一份智慧,体育教育必将会迎来辉煌的一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责任编辑:一 觉
其他文献
摘要:智慧教育作为教育的最新形态,将构建一种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混合式学习中的虚拟与实体相互持撑,互相作用,将学习从以教师的“导学”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学”为主,为每位同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混合式学习;虚拟在线学习;传统课堂;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
同学们,经过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祝你成功!请把字迹书写工整,卷面占2分呢!  一、日积月累,灵活运用。  1.读句子,运用拼音知识填空。(2.5分)  2015年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以“冰雪北京 诚邀五环”为主题。  ①韵母是inɡ的汉字有: 和  ②音节是整体认读的汉字有: 、
摘 要:针对答嘴鼓的价值和基本特征,通过创编教材、创新教学、创意传承进行实践探究,形成富有闽南地域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起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答嘴鼓;开发教材;创新教学;特色传承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9/22-0006-03  答嘴鼓艺术是闽南地区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我校
【设计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目标,其中第1条就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苏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第4组教材是一组童话、寓言故事,其中《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学生们对寓言已不再陌生。  3.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段的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因此,鼓励这
摘 要:“预学·导学·善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良好的效果。预学是在新授课之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预习;导学是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善学是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方法、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技能,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学”模式;预学;导学;善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
摘要:教师如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尾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再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课推向新的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言已尽,意无穷”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对话交流;巧用练习;存趣延乐;延伸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50-02  俗话说:编筐
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对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启蒙性、先导性、基础性不言而喻。然而汉字字形变化丰富,笔画写法、间架结构、书写规律等这些抽象乏味的知识只有经过一个“儿童化”的过程才能被学生吸收和运用。通过讲故事、编歌诀、探字源、促体验、循规律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是汉字书写“儿童化”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儿童化;趣味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新课改倡导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要使学生会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小学劳技课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或情境激趣导入,引发参与需要;或自主探究,点燃参与热情;或同伴合作实践,提高参与能力。教师要实施多元评价激励,强化参与动力;开展迁移,拓展运用,升华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好奇中集中注意、在探究中练习技能、在合作中积极创
2007年12月上旬,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已是隆冬季节,而北方大厦大礼堂内却人头攒动,热气腾腾,来自燕赵大地基层的七百多名小语教师、教研人员、教育科研工作者相聚在此,共同总结、研讨和展示小语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参与小语改革的一次盛会。    听到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国家督学韩清林在会上肯定了河北省小语会十年来的工作和收获,对小语会今后的工作寄于殷切希望。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会上作
摘 要:低年段的法治教育是一种“前法律教育”,是法治学习的启蒙阶段。“前法律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点。善于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引领学生提升规则认知;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规则践行,达到知行合一;丰富多元的评价激励学生践行规则,真正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让“规则”入脑、入心,为法治学习搭筑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前法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