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演”的本义是演出的组织者、解释者和演员的镜子,他们既是明星体制下的幕后英雄,又是梦工场坐头把交椅的“关键先生”。想想张艺谋之于巩俐章子怡、冯小刚之于贺岁片、英达之于情景喜剧的作用,是不是可以说在每位耀眼明星、每部成功影视作品的背后都必然站着一个优秀的导演?是不是可以说优秀导演是人类的梦想制造家,是文化时尚的引路人?虽说张艺谋、冯小刚、英达均不是导演专业科班出身,但如果你想复制他们的奇迹,首先要做的恐怕就是到导演专业苦读四年。
导演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职业领域,根据艺术种类,可以分为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导演等。随着影视艺术的繁荣,许多院校争相开设了导演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音乐、戏剧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导演艺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导演创作的基本能力,能在剧院(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导演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影视合流”趋势的日渐明显,赋予其导演专业崭新的特色:在以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导演专业为主的基础上,也在电视文艺节目、电视专题片节目制作、电视导播等方面进行训练。这样,毕业生就业面就会大大拓宽:即使不能立即独立导演电影、电视剧,也可以从事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等工作。
一部影视作品要靠导演和摄影、表演、录音、美术、作曲等部门合作来完成。表面上看,导演的工作是“动口不动手”,其实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导演既要事先就作品的整体要求和风格提出构想和思路,引导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又要在拍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合作部门的积极性,在拟定整体方案基础上进行共同创作。影片拍摄完毕,导演还要参与后期制作。导演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求有志于这项事业的考生除了具备较强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表达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判断能力以及相当的文字修养和书面表达能力。
报考导演专业,虽然不需要像音乐、美术、舞蹈专业那样从小就开始打好基础,但也必须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敏锐的感悟力,并且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细致观察和体味生活的能力、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另外,突出的个性魅力也会为你增色不少。
大部分院校导演专业考试都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也有三试的),考试内容一般有:
一、初试。主要包括自我介绍、自选朗诵、特长展示、回答考官提问等环节。导演专业考官所提问题往往比较随意,专业知识不会很多,主要考察你的口头表达、心里承受、独立判断、艺术感受、生活观察等综合能力,发现你一些未曾表现的能力。你在回答考官提问时,不要揣摩对方的意图而去刻意迎合,不要去想什么标准答案。回答的过程有时比答案本身更重要,但也不要刻意标新立异。
二、复试。包括命题故事、小品和影片分析。
命题故事。考生从考官手中抽取故事题目,经5至10分钟的准备,讲述一个你所构思的故事。这个环节,你应注意的是故事结构要完整,要有悬念和矛盾冲突,要有鲜明的人物,要紧凑,内容与题目要保持一致。
命题小品。考生从考官手中抽取小品题目,在限定时间内表演一个完整的单人小品。
影片分析。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戏曲院校原本是我国“生产”导演人才的主要基地,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曲行业全面滑坡,其毕业生纷纷转向影视、广告等行业,这体现了毕业生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如今,蓬勃发展的电视业已成为导演专业毕业生最理想的选择。全球范围内,电视都属朝阳产业,所以影视导演专业正处于发展和上升时期,毕业生就业并无太大危机可言。
导演专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但对考生要求较高,社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所以招生规模不大,竞争很激烈,这点尤需考生掂量。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职业领域,根据艺术种类,可以分为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导演等。随着影视艺术的繁荣,许多院校争相开设了导演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音乐、戏剧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导演艺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导演创作的基本能力,能在剧院(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导演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影视合流”趋势的日渐明显,赋予其导演专业崭新的特色:在以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导演专业为主的基础上,也在电视文艺节目、电视专题片节目制作、电视导播等方面进行训练。这样,毕业生就业面就会大大拓宽:即使不能立即独立导演电影、电视剧,也可以从事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等工作。
一部影视作品要靠导演和摄影、表演、录音、美术、作曲等部门合作来完成。表面上看,导演的工作是“动口不动手”,其实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导演既要事先就作品的整体要求和风格提出构想和思路,引导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又要在拍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合作部门的积极性,在拟定整体方案基础上进行共同创作。影片拍摄完毕,导演还要参与后期制作。导演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求有志于这项事业的考生除了具备较强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表达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判断能力以及相当的文字修养和书面表达能力。
报考导演专业,虽然不需要像音乐、美术、舞蹈专业那样从小就开始打好基础,但也必须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敏锐的感悟力,并且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细致观察和体味生活的能力、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另外,突出的个性魅力也会为你增色不少。
大部分院校导演专业考试都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也有三试的),考试内容一般有:
一、初试。主要包括自我介绍、自选朗诵、特长展示、回答考官提问等环节。导演专业考官所提问题往往比较随意,专业知识不会很多,主要考察你的口头表达、心里承受、独立判断、艺术感受、生活观察等综合能力,发现你一些未曾表现的能力。你在回答考官提问时,不要揣摩对方的意图而去刻意迎合,不要去想什么标准答案。回答的过程有时比答案本身更重要,但也不要刻意标新立异。
二、复试。包括命题故事、小品和影片分析。
命题故事。考生从考官手中抽取故事题目,经5至10分钟的准备,讲述一个你所构思的故事。这个环节,你应注意的是故事结构要完整,要有悬念和矛盾冲突,要有鲜明的人物,要紧凑,内容与题目要保持一致。
命题小品。考生从考官手中抽取小品题目,在限定时间内表演一个完整的单人小品。
影片分析。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戏曲院校原本是我国“生产”导演人才的主要基地,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曲行业全面滑坡,其毕业生纷纷转向影视、广告等行业,这体现了毕业生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如今,蓬勃发展的电视业已成为导演专业毕业生最理想的选择。全球范围内,电视都属朝阳产业,所以影视导演专业正处于发展和上升时期,毕业生就业并无太大危机可言。
导演专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但对考生要求较高,社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所以招生规模不大,竞争很激烈,这点尤需考生掂量。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