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经历,绽放“原生态学习”的魅力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并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早期学习潜能,教师应根据“幼儿、社会、课程”的综合要求,更多地关注幼儿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通过真实的生活经历活动使幼儿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在一种自然的、广阔的环境中,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主学习;原生态学习方式;经历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4-0057-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儿童学习观也认为,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建构式的发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身心获得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并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早期学习潜能,他们喜欢探究,爱好活动,富于想象、表现、创造,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幼儿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自主学习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主展开、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社会、课程”的综合要求,创设教育情境,使幼儿由“动机、兴趣、需要”展开各种活动,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向与目标,从而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然而,受性格、自信心、表现欲、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的确存在差异,自然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孩子搭建一个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大舞台,创设自由、快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引导儿童主动积极地发展,让他们在真实的经历活动中自主学习,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所接触的环境和社会愈广,所得的知识愈丰富,能力的发展也愈充分,因此,幼稚园的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应打破单一和封闭式的教学形式,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让儿童在一种自然、广阔的环境中,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潜力。“去超市购物”给幼儿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始终以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鼓励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展现最真实的自我,体验最真实的感受。而这种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折射出每一位幼儿“原生态”的自主学习方式。
  【案例1】
  最小的“大姐大”——主动式的自主学习
  晚上六点半,孩子们准时来到超市门口。伊伊很灵活地挤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一边拉着老师的手,一边还时不时地转过身去瞪着后面不小心挤到她的小伙伴。
  开始购物了。伊伊还是冲在小组的最前面。
  走到“进口”处,伊伊突然停下来,大声说:“等一下!还没有拿篮子呢!”刚说完就一下子蹿到旁边拿了一个购物篮。看着她的举动,其他孩子也纷纷拿起篮子。
  “你不要买这个,这是垃圾食品!”伊伊一把抢过颍颍手中的薯片,大声地说。
  “你怎么要买这么多的餐巾纸,真是浪费!”她很“认真”地对佳佳说,可是佳佳根本不理她。
  伊伊在原地站了几秒,又跑到娜娜的身边:“你跟我一起去称点果冻吧,果冻挺好吃的!”
  就这样,伊伊在整个购物中不停地“管”这“管”那,半个小时下来,超市工作人员都管她叫“大姐大”!
  解读:
  伊伊是班里的“小妹妹”,可却是个十足的“大姐大”。不管什么活动,她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非常“高调”地调控着她能调控的一切,而且几乎是“全权代理”。听她妈妈说,那天,当老师发出邀请,相约六点半在超市集体购物以后,她就不停地问妈妈“该买什么东西,不该买什么东西”。来到超市后,她不仅非常合理地安排着自己的购物,还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自己的同伴,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不管是排队,还是拿购物篮,或是不计后果地干涉别人的购物,即使有时同伴并不理睬她,她都主动展示着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
  学习的性质是由环境决定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有什么样的学习。选择性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一统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基本没有独立性可言,当然就更没有所谓的“自主学习”。确实是这样。在这样的购物活动中,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而这样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环境,不仅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更为他们的个性展示提供了平台。
  【案例2】
  执著的“小跟班”——模仿式的自主学习
  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伊伊的后面始终跟着娜娜。伊伊买什么,她也买什么。爸爸在后面看得很着急,对她说:“不要老是买和别人一样的东西,你选自己喜欢的。”
  娜娜转过身,推开爸爸,还说:“这就是我喜欢的!”
  说完又跑到伊伊那儿,伊伊走到哪,她就跟到哪……
  解读: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大人的一些动作,还是同伴间说话的语气,孩子都喜欢模仿。而平时,我们也会经常鼓励孩子从模仿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见,模仿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
  自主学习的主旨就是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案例中的娜娜平时就比较胆小,对于她来说,模仿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她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学习的主体”。虽然她看似“跟风”,但在没有旁人提醒和帮助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模仿学习,就是一种原生态的自主学习方式。
  【案例3】
  大方的“小气鬼”——内敛式的自主学习
  “多买一点,明天春游的时候给小朋友分一分。”进入超市前,妈妈不停地嘱咐道。   小凯头也不回地冲进超市。妈妈无奈地说:“唉!这个小气鬼,又不听我说了!”
  不一会儿,小凯就来到各个货架前,飞快地结束了自己的购物之旅——
  在蜜饯区,小凯直冲到挂有独立包装的山楂片前,毫不犹豫地抓了最大的一袋放在篮中;
  在饮料区,他来回走了一遍,把“六瓶连装”的酸奶丢入篮中;
  在饼干区,他挑了自己最喜欢的“星星饼”,又在旁边拿了一袋“好多鱼”,临走的时候还顺手“牵”了一桶“星球杯”;
  半个小时不到,小凯已把整个篮子放满了。
  走出收银处,妈妈惊讶地说:“你买这么多吃得了吗?”
  他难为情地低着头,嘀嘀咕咕着,不知说了些什么。
  小伙伴们陆续出来了,小凯突然打开自己的购物袋,将自己刚买的食品一一发给小伙伴。
  妈妈欣慰地笑了!老师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解读:
  生活中的小凯,是个非常腼腆的小男孩,而且正如小凯妈妈所担心的,他是一个十足的“小气鬼”。在以前的任何活动中,只要是他带来的东西,他都不愿意主动分享。很显然,在进超市前,妈妈非常担心自己儿子的“小气”表现。可是事实却完全相反,而且他买的所有东西都是平时小伙伴谈得最多、吃得最多的东西。
  在这里,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小凯真的很“小气”吗?又是什么改变了小凯?是妈妈的提醒?还是老师的教育?单纯的提醒和教育真能改变孩子的社会交往方式吗?答案是否定的。也许在平时的教育中,不停地提醒和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切身体会,很难产生真正的教育意义。
  在“超市购物”这样一个原生态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一个“原生态”的小凯,就算没有妈妈的提醒,小凯也会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小伙伴。
  【案例四】
  没有人缘的“小霸王”——排斥式的自主学习
  “我来啦!”大家买到一半,楚楚推着一辆大推车冲到大伙中间。
  “哎呀哎呀!你们都买好了!我不用买啦!”他放下推车,在超市中来回跑了两圈。
  “楚楚,你来晚了,老师和你一起买吧!”见他有点“人来疯”,我一把拖住他,又问旁边的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和楚楚一组?”
  没人答应。
  “我不要!我什么都不——要——吃!”楚楚的声音响彻四周。
  妈妈气喘吁吁地跑来,对着其他家长得意地说:“看我家儿子,没人镇得住他!”
  “楚楚妈,今天是一个体验活动,尽量引导楚楚自己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我们小组会在旁边陪着他的。”我说。
  “没用的!他哪会定定心心买东西啊!我这孩子,不得了啊!”说完就拉着楚楚推起车子向前走,一边走一边向在场的其他家长讲述着自己孩子的诸多“不得了”之处。
  没一会儿,楚楚已是满场乱跑,而他妈妈只能满场乱追!而此时老师和同伴们依然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的左右。也许是他玩累了,也许同伴的真诚打动了他,过了一会儿,楚楚安静了,忘我地和同伴们一起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东西。
  解读:
  真是好一副“壮观”的场面!平时班里的楚楚虽然话很多,但从没有这样“疯”的情况出现。其实,在班里的楚楚,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只要老师讲过的知识,他总是第一个记住,可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难道这只是单纯的“人来疯”现象吗?他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哪里?从他妈妈的反应来看,楚楚的学习能力已完全丧失在溺爱和炫耀中。
  许多研究和实践表明,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尤其如此。在楚楚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无条件的溺爱掩盖了这种无意识状态,扩大了消极的情感体验,让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原生态”式地释放出来。
  研究表明,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尚处在一种无意识阶段。具体表现在:他们尽管可以用一些方法(如自言自语)来帮助自己明确活动的任务和步骤,有时甚至还能用较为清晰的语言告诉老师活动的计划,但从总体上看,幼儿自主学习的内容还比较狭窄,方法还比较欠缺,高层次的自主学习还没有出现。当幼儿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等情况;如果是孩子喜爱的内容,有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他们会乐此不疲,自发地进行行为调适,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能得到自然发展。“超市购物”就为幼儿的这种行为调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情感,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将学习转化为自己的意愿和行为。在那里,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选择学习内容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幼儿身边的支持者和鼓励者。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利用“超市购物”这样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实践、体验、发现,展现自己原生态的自主学习方式。在以上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同一环境下的不同学习方式,作为教师,也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鼓励着幼儿表现出的每一种“原生态”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抓住经历活动的魅力,让自主学习在“主动”中更自主
  “幼儿是能动的学习主体。”陈鹤琴先生认为,每位幼儿都有自发的学习潜力,教育的目的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知识强塞给幼儿,而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在经历活动中,幼儿没有课堂的束缚,没有规则的约束,只有开放的环境和自由的生活,只有主动的探索和发自内心的学习。有人说,幼儿学习的基础是幼儿的理解,而理解的重要条件是靠幼儿的自身探索,尽可能地置身于自然和社会的客观世界中亲历亲为,从探索中发掘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应是主动的发现性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学习离不开环境。大自然、大社会是最丰富的活动课堂,而生活经历活动就是大自然、大社会中最真的学习环境。   二、发挥经历活动的能量,让自主学习在“模仿”中更自然
  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核心应以幼儿发展为本。教师组织的活动应比以往更加主动、更加自由、更加富有创造性,幼儿应在这种活动中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和发展。研究表明,孩子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和环境来学习的,让好的榜样引领幼儿成长是最适合和最有效的幼儿教育方式。当孩子没有能力主动地探索、创造性学习的时候,模仿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成了他们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以上案例中,幼儿并不是简单地、消极被动地模仿,而是通过模仿学习,习得了他人的经验,同时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继而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模仿学习也就成了最自然的自主学习方式。
  三、激发经历活动的潜能,让自主学习在“内敛”中更自由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的课程应尽量采用暗示性的教学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有的喜欢自己探索,有的善于模仿别人,而有的却只愿在自己认为快乐、合适的方式中进行学习,或许他们不愿与人交流自己的看法,但也确确实实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应注意创设更自然的环境和氛围,尊重他们的权利,重视他们的特点,理解他们合理的需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平衡与幼儿的关系。在经历活动中,我们应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伙伴和活动材料的权利,和其对平视线,感触他们的心灵,理解他们的想法,领会他们的心思,满足他们的需求,让看似内敛式的学习在自由的空气中得到关注和发展。
  四、挖掘经历活动的内涵,让自主学习在“排斥”后更自信
  在师生关系中,尊重和信任是平等的最重要的内涵,也是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基础。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他们探索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使幼儿感受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和他们一起并肩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伙伴。教师的任务是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等技能的积极发展,给遇到学习困难的幼儿提供恰当的帮助。孩子虽小却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作为教师,应给他们探索的自由,允许他们犯错误,对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给予最大的包容,这样,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自主学习,成为了属于每一个幼儿的独特的“原生态”学习方式!而经历活动,成为了这种“原生态”学习方式的大舞台!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其他文献
南通的乡土艺术可谓久负盛名。蓝印花布、六角板鹞、榨榛家具、启东版画、南通剪纸等每一种艺术都凝聚着几代乡土艺人的智慧与心血。在这些艺术瑰宝中,南通剪纸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主要是在家庭内部研习,然后子孙相授,逐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因其艺术创作的实用性和审美的独特性而日益普及,渐渐走进了小学美术的课堂。剪纸教学融合造型、撕剪刻为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数这一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在课后的一些练习中总有不少错误发生,那么原因在哪里?关键在
张菊荣 困难中的机会在哪里  杨九俊 高扬生命的旗帜  陆丽瑾 我眼中的“她们”  张苾菁 寻找成长路上的美丽风景  杨建英 只拣儿童多处行  叶莲芳 融情于教 融乐于学  朱文华 坚守是一种选择  范建银 重构场域与惯习: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学校管理  万代红 支持儿童:教育应有的情怀  吴金根 特色:名校生成、发展与超越的支点  赵月华 让孩子在尊重与关爱中成长  李如密 郇支星  教师课堂教学
教育家,承载的那份神圣  在儒道传统文化被消解之后,在后现代多元思想风靡之时,国人心目中,诸如“天理”、“道”等具有神圣气息的词语带来的神圣意识越来越缺失。然而,神圣是永远存在的,它需要人们去探寻、去感受、去体悟,同时,神圣又是伟大的,它吸引着人们甘愿去付出,去奉献,甚至是去牺牲。  “教育家”便是一种这样的神圣——  他敬畏教育,从而以整个身心投入教育!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缘成为教师,更不是每个人都
摘要:建校数十载,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几代中专人抢抓机遇,负重前行,实现了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到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学校的跨越发展。学校的办学能力日益增强,办学层次日益提升,办学特色日益鲜明,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示范建设;成功教育;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
摘要:中国农村教育的城市化倾向有其合理性,但城市教育不应成为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性质是一样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应该相同,即健全完善的教育体制,实现内在规定性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在观念上确认农村教育的性质;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向农村学校输送高素质的教师。  关键词:中国农村教育;城市化倾向;走向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
一口气读完《窗边的小豆豆》。  准确地说,我是花了四个晚上将书读完的。对于阅读速度比较慢的我来说,这是比较快的一次。因为多数时间是坐在床上阅读,有一次不小心,翻书页时竟然把先生的手给划破了,只得愧然地下床给他找创可贴。先生笑我说:“看得这么入迷?小豆豆,一看就是小孩子读的书!当老师的,跟小孩子差不多!”其实,是他自己也悄悄凑过来看书才被划到手的——这是他自己后来承认的。  是的,我们被书中的描述深
近期,《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接连收到喜讯:在第二届江苏期刊编辑岗位技能大赛中,杂志社喜获组织银奖,杨孝如获个人金奖;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教育理论刊物优秀编辑评选中,颜莹被评为优秀编辑;在江苏省期刊协会组织的江苏期刊“明珠奖”优秀个人评选中,杨孝如获优秀编辑奖。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将继续加强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岗位技能的优化,打造一支理念新、能力强、水平高的编辑队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做真人”是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美国教育家杜威则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必须从社会的整体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天性的新环境,激发儿童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促进其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它是学校综
摘要:在对“我们怎样做才能对学生最好?”的反思和追问中,加拿大基础教育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教育质量问责是为更好地提升学校的社会公信力服务;“公平不等于一致”,教学计划的多样性决定教育的公平性,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品质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而培养了守规则、会合作、懂感恩的高素质公民。  关键词:加拿大;基础教育;质量问责;公平教育;品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