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规律及磁共振成像的特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规律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有恶性肿瘤病史且临床可疑颅内转移的1271例患者行MRI检查,采用Philips GyroscanT5.NTMR机型,扫描序列包括平扫横断位T1加权像、FLAIR图像及增强扫描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加权像。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在547例有脑转移的患者中,393例(71.9%)原发肿瘤为肺癌;约10%的恶性肿瘤患者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脑实质内转移526例,单纯脑膜转移21例。526例脑实质转移患者中,单发脑转移164例(31.2%),多发362例(68.8%)。注射造影剂后增强扫描,脑实质内转移瘤多表现为均匀或环形强化,硬脑膜.蛛网膜转移为大脑凸面连续的、较粗的弧线状强化,但不延伸至脑沟内,软脑膜.蛛网膜转移表现为脑表面连续的、可延伸至脑沟内的细线状或结节状强化。结论 发生颅内转移的原发肿瘤中,以肺癌最常见,其次为乳腺癌和消化道来源的肿瘤。应用MRI增强扫描,可以发现颅内早期单发的以及较小的转移病灶。

其他文献
目的 体外通过逆转录病毒将v-myc基因转染从胎龄10~12周人工流产胚胎脑皮层分离的神经干细胞(NSCs)后,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方法分离、鉴定孕10~12周人工流产的人胚胎脑皮层来源的NSCs,并在体外培养增殖.使用构建了v-myc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染NSCs后,对其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生长情况的测定、染色体分析以及裸鼠移植. 结果转染v-myc基因的NSCs仍然保持着未分化状态,能够自
依从性是对治疗及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1].鼻咽癌是广西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鼻咽癌的治疗能否系统地进行、能否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与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由于受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鼻咽癌病人是在门诊进行治疗.为了保证这部分病人的治疗效果,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129例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鼻咽癌病人随机进行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并对治疗依从性
目的 研究视神经鞘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并探讨双轨征的显示情况及其价值.方法 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年龄 6~71岁,女20例,男15例.28例行CT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27例行MR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3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中12例呈梭形,7例呈管形增粗,1例呈椭圆形, 8例为偏心性生长的肿块,7例弥漫累及整个眼眶.35例均累及眶内段,其中22例同时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