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融入中学美术教学初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83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京云锦作为一种民间工艺正在悄悄陨落,将南京云锦融入中学美术可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是完善人格的一扇窗,对处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发展时期的中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可以增强中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本文从以南京云锦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谈起,探讨了民间工艺融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南京云锦;融入意义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40-1
  民间工艺作为一种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更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南京云锦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成不变的无趣的美术教学内容已经不符合中学生快速发展的求知欲和吸收力,将贴近生活的当地的民间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既满足中学生对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使民间艺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1.有利于中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将南京云锦融入到南京地区中学美术教学中,可以使更多的中学生对它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增加中学生的课外知识量,开拓中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中学生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2.保护了南京云锦、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不广为人知,是中华民主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流失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而不为人知。将南京云锦,民间工艺融入中学美术课堂,可以使我们祖先聪明和智慧得到保护和传承,可以为民间工艺的继承和发扬开辟新的途径。
  二、民间工艺融入中学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索
  1.云锦融入中学美术的教案设计。为了将南京的民间工艺云锦更好的呈现在中学生的面前,我首先收集了大量的关于云锦的资料并进行汇整。制作出以学生通过对云锦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制作工艺、造型艺术等方面的了解来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对民间文化的爱为教学目标的教案。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对南京云锦的配色工艺和图案构成有深入了解。教学难点在与能够自己创作出简单的有新意的云锦图案。在课题的导入部分我设计将一些云锦龙袍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且通过提问和学生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展示更多有关云锦的图片,导入课题南京云锦。在学习云锦的造型图案和配色的时候我在展示图片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随即请代表回答。在学习完云锦知识之后,我会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名云锦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式的图案,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创意小稿。课后作业是对云锦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也可以跟我讨论。
  2.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这堂课的时候总体上看积极性很高,像是展示各种精美云锦龙袍时,就有学生问在哪能看到这些龙袍,十分想去见证一下南京云锦的秀美,精细,富丽堂皇。在介绍云锦独特的制作工艺部分,看到图片中有四米高的云锦楼木织机都表现出一种好奇想要亲手试上一试的神情。在学生观看5分钟关于云锦历史和用途的视时,一个个都全神贯注,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很高,回答老师问题很积极,学生之间的探讨也很激烈,整节课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喜欢上这堂南京云锦学习这证明将南京云锦这一当地民间工艺融入中学课堂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丰富中学美术教学内容。
  将当地的民间艺术融入中学课堂,学生了解关于当地民间艺术之后还能去有关的博物馆研究所的地去近距离接触这些民俗瑰宝,拉近学生与世界的距离,让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3.教师课后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活泼,对民间工艺这个课题很感兴趣,课堂学习任务完成的很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都很适合中学生。但在教学难点动手创作、形象塑造方面就比较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在很长一段美术学习中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方式,再加上学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在美术课专于做自己的事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这些问题可以在以后的美术课中多设置一些适合中学生完成的动手任务来解决。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对云锦的浓厚兴趣可以证明将民间艺术融入中学课堂是正确的方向。在今后的中学美术教学中应将其他形式的民间工艺引入中学课堂,丰富中学美术教学内容,拓展中学生的知识度,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授课的形式不丰富,在以后的民间工艺融入中学美术的课堂上可以请一些民间的艺术家来现场示范并教授技艺,可以带学生去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或是制作间亲身体验制作的乐趣。
  综上所述,将地区民间工艺融入中学美术对中学生知识拓展有很大帮助,更可以引起中学生兴趣是中学生对美术课能保持持久的兴趣,不同形式多种多样的地区民间文化的融入可以使中学生更加贴近社会,更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使中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仲杰.南京云锦[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2.
  [3]王宝林.南京云錦[J].文化艺术,2012(06).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浪潮下,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也是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关于地理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材编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地理学习评价等诸多领域的探讨、研究甚为深广,但在教学的重要环节——练习题方面的研究却相对不多且操作性不强。本文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练习题如何创新设计和布置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地理;练习题;创新设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摘 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教师行为有效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理论体系不牢固、方式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工具、提问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师行为;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59-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基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视角。要以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借助直观教具、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学生视角;空间观念;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77-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并发展小学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新版导学案的编写思路,以及保障导学案有效使用的微课的制作流程及注意点。为什么要重编导学案、编写重点在哪里、有哪些创新点?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对化学学科乃至本校其他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均有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导学案;预习;编写;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73-2  在“自主学习、同伴教育”学
摘 要:为了有效地开展交际活动,教育者应创设相应的情景,积极推行生动活泼的交际型教学法,使学生在欢乐中把语言运用于交际,努力把英语课上成语言实践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52-1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的辩证关系出发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一、 问题的提出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十二五”期间着眼于建设“开放多元国际教育实验区”,积极开展教育国际化探索,启动教育国际化系列行动研究实验项目。2010年10月,朝阳区开辟了与澳大利亚合作的“澳中之桥”项目,拟在区域学生交流、教师互派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但是,目前朝阳
摘 要: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来规范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行为,是保证班队活动课专课专用的容量和品质。它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班队活动的形式,突破班队活动的评价体系。利用好“负面清单”是班主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班队工作必须保持的工作常态,是保证让班队活动回归到儿童的自主实践中去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负面清单”;班队活动;自主实践;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为了让农村初中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班开展了学生之间的“师徒结对”活动,“师徒结对”,就是在保证学生充分休息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课余及空闲时间,搭建以品学兼优的学生为核心,优、中、后三类学生共存的互帮互学平台,由学生传授、帮助、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重温、释疑和夯实,进而拉动滞后学生进步,实现班集体全面提高。  关键词:农村初中;中学生;“师徒结对”活动;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但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首先,要合理地借助游戏,提升趣味性;其次要有效地组织各种活动,把握层次性;再次,要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巡视辅助;最后,要巧妙运用教学技巧。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保持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
摘要:本文以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让课堂慢一点,生本多一点,活动多一点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84-2  一、【课题】  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6 Whose dress is this? 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