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范导式”语文教学的原则与应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应基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要充分依托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功能,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培育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积极探索真正引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的教学范式。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真正发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应该因为倡导学生的自主、主体而有所削弱。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依学导教,范导相宜。
  “范导式”语文教学在应用上要坚持恰当的原则,方能体现出它的魅力和效能。如何把握“范导式”语文教学的原则,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范导式”语文教学中“范与导”的关系
  “范导式”语文教学中,“范”主要取其“示范、范例”之意,具有利于学习的参照性;“导”主要取其“指导、引导”之意,具有助于学习的启发性。
  “范导式”语文教学中的“范”与“导”是相辅相成、相伴相生的。“范”利于“导”,“导”升华“范”,两者融为一体。“范导式”教学的价值指向是达成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动学习和高效学习。
  “范导式”教学的方法是理性与反思判断力所使用的方法,对象则是知性的一切可能的经验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验知识。
  二、“范导式”语文教学课堂的主要表征
  “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要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和目的性的依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生成的真实性情境。要能为符合学生需求的,有利于目标达成的,科学合理、层次鲜明、导向明确的发展性任务的探讨,提供思想方法的范例和启发。要能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多样的学习途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民主、开放、互动、多元化的有意义协商。要能促使师生有效地利用资源,引导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趋向系统和统一,学生的实际创造和应用能力得以内化形成。
  基于“范导式”教学的内涵和语文教学的特点,“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动态的、交互的。课堂的相互性和共生性鲜明,要追求“大语文”,要贴近生活,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指向应用实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二,“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师生合作互动、有意义协商,通过对范例的理解,引导学习者领悟相似情境的任务学习,有助于学生实现由此及彼的认同。
  第三,“范导式”语文教学的学习过程将会突出对学习任务开展共性的思辨,探究内在规律,即事物的同类性、同根性、同源性、同理性、同缘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发展触类旁通的智能。
  第四,“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依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完成由知到会、由会到用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生成实践应用的创新能动性和良好素养。
  第五,“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师生同为主体,教师要充分体现其有效组织、示范引导的作用,学生要充分体现其主体价值,做到平等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范导融合,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三、“范导式”语文教学的原则与应用
  “范导式”语文教学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语文教学,而是把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范例,以引导启发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促進课堂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创新。
  下面笔者以《愚公移山》为案例,探讨“范导式”语文教学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适时:就是适合时宜,应时及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范导”时机,该出手时再出手,也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切不可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能热热闹闹走过场。
  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疏通文意阶段,就听到有学生小声说愚公真傻,我随即调整了原来的课堂预设,并引导学生说:“刚才老师好像听到有同学说了句‘愚公真傻’。愚公究竟傻不傻呢?下面请大家自主梳理课文大意,有疑难处可以向我寻求帮助,并根据你的理解和判断来思考,愚公傻还是不傻。一会儿我们全班开展辩论,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后来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看,适时地介入“范导”,起到了实效。
  假如我当时对那个同学的说法装作没听见,或给予简单的定性评价,甚至是批评,然后继续按照自己预先的设计开展教学,即仍旧侧重从字词意去解读文本,那么,学生的价值观就不能得到纠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范导”要适时,该出手时则出手,于此可见一斑。
  (二)适情:就是适合实际情况和需求。首先要符合生情,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还要符合学情,就是要根据学习任务、学习情况的不同或者利用课堂生成而及时介入。“范导”要适合教育的发展、师生的发展,还要适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在对《愚公移山》进行教学时,笔者开始要引导学生疏通文意,但在听到有学生小声说“愚公真傻”后,随即调整了原来的课堂预设,创设问题情景开展“范导”教学,这就是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其效果比原来预设的教学方式要好得多。
  (三)适度:就是适当适量。在介入“范导”时,不能逞教师的一己之能,全抛谜底,而要恰倒好处,做到有留白,目的是起到点拨、增燃、助推和指引的作用。
  在组织学生开展“愚公傻还是不傻”这一辩论时,笔者先告知了辩论程序和注意事项,并且针对发言的形式做了示范,如:我方观点是什么,因为什么,或者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或发现什么……”也就是明确了辩论的要求。   在辩论中,笔者时而给予点拨,时而给予一些引导,使辩论更加有序,但不对双方的观点给予定性的评价。
  下课前,笔者对双方的辩论做了简要点评,肯定了学生们的表现,并指出了辩论过程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如果笔者参与过多,或者把自己预设的观点全部抛出,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甚至起到“负范导”作用。
  (四)适用:就是符合主观、客观学习的要求,具有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导范”不能只有其形,而无其质;不能只有空架子,而无目的性和功用性;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了。
  在即将下课时,笔者对双方的辩论做了简要的点评,肯定了学生的表现,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但愚公究竟“是傻还是不傻”,本人没有明确表态,但却问了刚才那位小声说“愚公真傻”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辩论,你现在选择支持哪方的观点?她回答选择支持“愚公不傻”的观点。从这个回答来看,笔者感觉这样的“范导”介入还是很有效的。
  (五)适理:就是适合科学原理,适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导范”就要有正向引导,而不能误导。要考虑怎样的“范导”才有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和引导。
  本课结束后,笔者临时预设并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课文中的愚公,是寓言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愚公这样的人物存在呢?请大家回去搜集一下这样人物的故事,并简短地写出自己的评价。
  这样的课后学习,既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又是对课堂学习的实践和应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蕴藏其中。
  笔者在教后反思,这样的课后学习还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也应该是适理的一种引导吧。
  当然,这五个“适”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辅相成的。在“范导式”语文教学中,不求同时具备,但不可違背其一,这样才能彰显“范导”的特色和功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趣味,教师通过科学和合理的示范引导,可以让学生真正感悟和领会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是说,“范导式”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助力学生的个体成长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协商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目前来看,“范导式”语文教学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有人说教无定法,但笔者认为教应有法。在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范导式”语文教学扎根于语文这块土壤,经过语文教师的培育,它必将茁壮成长;它拥有着迷人的魅力和诱人的芳香,经过语文教师的探索,它必将鲜活精彩;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经过语文教师的创造,它必将促进师生共进!
  (本文为2018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范导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成果)
其他文献
一、引言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在总结十多年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规划。新《课标》展现的是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呈现的是对于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精神,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扎实执行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历史老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前提与保障。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素质教育
四、古诗阅读(本大题共2题,共10分)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蝉  〔唐〕白居易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①,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②,日暮槐花里。  【注释】①新 ”一作“村 ”。 ②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屋舍。此处指家乡。  送卢戡①  〔唐〕元稹  红树蝉声满夕阳②,白头相送倍相伤。  老嗟去日光阴促
随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可以满足初中生自我探索、讨论及体验人文情怀等方面的需求。但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过分强调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使初中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有所下降,同时,为初中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缺乏一定的约束力,这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过于放任的自主学习模式,会造成初中生学习效率比较低,无法真正落实语文
文本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纽带,它把有着不同知识背景、阅读经历和生活体验的两类读者——教师与学生牵系在一起,在一个由文本提供、营造的环境与氛围中,进行一种既常规又特别的阅读和理解、互动与生成的活动。文本是教师组织、开展阅读教学的第一依据、首要资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座桥梁、一只渡船,由此岸到彼岸,起步如何,路径怎样,沿途是否有风景,最终学生所得几何,就全靠教师这个设计师或撑船人的智慧、能力与经验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作文批改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成绩。  语文教育专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许多学生惧怕写作文,许多老师也惧怕批改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
三、古诗文联对(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请根据上下文的文字描述,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诗文。  1.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化静为动,描写月光流水的状态,以此表达大自然的静谧之美。  【答案】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2.看问题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要绝对化,正如苏轼《赤壁赋》中那富含
别人眼里的我是“名师”:我出版了十多部教育专著,发表了二百多篇文章;我什么样的班都敢接,并且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很多人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竭力追求的是成为自己心中的“明师”,成为“名师”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  “关系大于教育”  初为人师时,我简直就是个“暴君”。我天天用“天地君亲师”去绑架学生,试图让每个学生从心底接受:我是他们的天,是他们的王,是他们的老大,不论我说什么,他们都必
文言文文辞精练,字字珠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穿越时空隧道,漫步历史长廊,与古代先贤对话,接受古典文化熏陶。新课程改革对文言文教学极为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7—9年级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文言文距
[摘 要:舞蹈教学属于动作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肢体,利用肢体语言表达舞蹈所具有的情感。因此,中职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进而在表演时能够利用自身的动作去表现出舞蹈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让欣赏者能够与舞蹈中含有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关键词:中职;舞蹈;情感表现力;教学方法]  舞蹈是艺术领域中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诞生时主要体现的是人所具有的情感,比如“手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英语老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故事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对内容充实有趣的阅读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本文对小学四年级的英语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给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建议。  關键词:小学英语;英语阅读;故事教学;应用措施]  1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中主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