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创新德育管理模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想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就要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为了提高学生文明素养,让学生得到更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 文明礼仪;德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文明礼仪伴我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文明礼仪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才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文明礼仪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构建新的德育模式,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使社会和家庭更加文明、和谐。
  二、《文明礼仪伴我行》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
  (一)课程研究的方法
  德育校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探索教育机制,具体还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二)课程研究的步骤
  根据课程特点及校情、学情的需要,我校课程组成员对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进行了合理规划,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启动阶段:成立德育校本课程小组,建立德育校本课程档案,设计并完成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撰写现状调查报告。对德育校本课程进行充分论证,制订实施方案,搜集与德育校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德育校本课程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德育校本课程组成员阅读,聘请专家指导德育校本课程研究。
  2.实施、完善阶段: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以及各级、各类的礼仪之星和日常礼仪表现的评价活动等,深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习惯养成,每学期有计划地举行礼仪活动报告会。不断完善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研究: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制定《龙眼小学文明礼仪规范》,宣讲文明礼仪知识,进行礼仪课堂研讨。创编“苗圃青青”家长报,开设礼仪专版,举行了德育德育校本课程阶段成果汇报会。
  (三)课程开发的推进
  为更好地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推动学校的科研水平,德育校本课程组实施合作研究,让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成为教师智慧施展的空间,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1.重心下移。学校积极推动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把研究的重心从学校层面下移到年级组,在德育校本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下,确立以分年段“自主研究”为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活动的方式,成立以德育德育校本课程组为核心,以各年级小德育校本课程组为阵地的高、中、低三個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每组设一研究小组长,自主踏实展开德育校本课程研究。
  2.自主研究。各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学校礼仪研究大主题,确立研究的小主题内容,从学生的礼仪存在问题出发,从课堂出发,从活动出发,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礼仪的习惯的有效措施,实实在在地改善学生的礼仪习惯。德育校本课程工作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激发教师参与德育校本课程研究的积极性。教师在每周的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时间里各抒己见,合作完成的学术探讨氛围。
  (四)加强课程开发的培训
  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把科学研究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采取“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合作探究”的策略,按照“因需而设”、“因人而设”的原则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保障学生的礼仪习惯培养顺利实施。
  (五)共建教育合力,深化礼仪培养的成果
  1.培训家长。我校积极创新家长培训的形式,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打破过去传统的做法,把一言堂变成案例分析讨论,会前收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透过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家长产生了强烈的思维碰撞,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以点带面解决更多家庭教育的问题,让家长收获了正确的育儿方法。
  2.提供场所。要让家长放弃溺爱孩子的思想,提供礼仪实践的场所,例如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上,可以布置“家庭礼仪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通过设计制定情况反馈表,评价学生在家里的文明礼仪的表现情况,以此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扎根学生心里,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好习惯。
  (六)课程开发的管理
  1.加强督导。为保证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进度与质量,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学校以“专家听诊-德育校本课程组把脉-自我开方”策略加强过程管理。德育校本课程组定期对各小德育校本课程进行检查、诊断,了解各年级德育校本课程开展的进度、实效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推进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展,促进教师更多的思考,养成勤探究、勤记录、勤总结、勤反思、勤实践的良好习惯,形成研究心得。
  2.评价激励。为了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学校把科研活动作为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德育校本课程研究保驾护航,保证人员、经费、时间三落实。每学期评选出优秀教研员、优秀德育校本课程组,优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优先评优的机会,使教师既感受到科研的乐趣,又能感受到满足感和成功感。
  三、《文明礼仪伴我行》德育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效
  (一)学生的文明素养明显提高。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让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礼仪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在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的培养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学生的礼仪意识更强了,礼仪行为更加规范。在每学期的班级汇报活动中,我们都能欣喜地听到家长对孩子进步的肯定。他们乐于谈及孩子的改变,对学校的礼仪培养高度认同。在家长的反馈表中,我们看到了礼仪教育给家庭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和谐之音。孩子们在家孝敬父母,体谅父母的艰辛、尊敬长辈,把好吃的留与父母分享,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次外出综合实践活动,都让我们的老师感到安慰和光彩。学生外出的队伍整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同学们文明的言行受到了景点工作人员的称赞。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是全员参与的,许多教师在人从未参与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参与了研究,通过参与这次的研究活动,加深了老师对德育这一领域的认识,通过亲自全程参与实验,老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探索课程、管理、校园文化为一体的学校发展之路。
  从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文明礼仪伴我行》的校本课程的过程里,逐步构建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为双体,学校、家庭、社会为三联,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同伴为四维的德育模式,优化学校的德育管理,逐步沉淀了“以文启蒙,明德惟磬”的校园文化。
  在这过程里,我们深切体会课程是落实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的载体,师生在课程落实的过程里转换成师生的良好行为、信念、作风等,还会形成管理的制度、规范、机制,是形成学校的管理模式、特色文化的必经之路,有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所以学校文化要渗透到学校管理过程之中通过课程落实,三者必须有机融合,学校文化离开课程成为无源之水,离开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便会无本之木,管理离开文化的导向便会沦落为强权的工具。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以卓越教师培养班教学为例,从树立就业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培养模式、成才保障四方面入手,深入探究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乡村中学化学教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化学师范专业的教学效率,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 高素质化学教师;就业导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26【文献
期刊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世界各国对教育建设的追求从未停止,从国外到国内,在进行一些教育改革之后,又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从国内外不同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比较,延展到实际高师院校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结合实际的实践情况进行研究,为以后探究新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及如何培养高质量卓越教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人才培养;卓越教师;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期刊
【摘 要】 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其设置的合理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师范生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以基础教育改革设施和卓越教师计划为背景,结合化学教育卓师班与普通班的课程设置并进行比较分析,为合理调控课程设置,培养更好的化学教师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化学教育;课程设置;卓师班;普通班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老师用爱心、耐心、真心、责任心去滋润孩子们时,孩子们一定会茁壮成长。  【关键词】 责任心;爱心;榜样;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当人们在羡慕和赞叹教师职业高雅和清闲的同时,又有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学生难管,现在的老师难当。当然,
期刊
【摘 要】 教师是培养国家人才战略的一大关键因素,为此国家对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和卓越教师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主要讲述苏式教育思想在“卓越教师培养”招生选拔的运用之处——以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招生为例,思考师范生向卓越教师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卓越教师培养;高师院校;招生要求;现代教师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1.2【文献标识码】 A【文
期刊
【摘 要】 主要研究韩山师范学院2014级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的培养方案。主要从卓越教師的标准、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特色、卓越教师的培养效果三个大的方面展开。从卓越教师的培养效果来看,韩师卓越化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4.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一、卓越教师的标准  “
期刊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以大學生为主题,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素质,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实践与总结,希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大学生  The Practice of the Second Clas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步和发展,为更好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和沟通,需要提升高职旅游英语研学旅游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更好的为我国旅游事业服务。本文针对基于就业导向下高职旅游英语研学旅游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创新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职旅游英语;研学旅游实践教学;存在问题;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
期刊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界一直在重点关注教育创新改革的方向,在多年的努力下现代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有所转变,涌现出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其中创客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中比较受到关注的全新教育模式。创客教育理念需要引入到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学实践中,创客教育在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做法需要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 教育创新;创客教育;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一半。但实验内容多,学时少,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难于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对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微课与视频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微课为基础,视频反馈为过程,最终达到以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  【关键词】 微课;视频反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