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指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得到广泛的实践与推广,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在时代发展中应运而生的。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呢?怎样的合作才有效?作者认为教师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操作过程中适时地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学会表述、倾听与思考;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扩宽思路,集思广益;及时协调小组合作中存在的意见分歧;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表扬与点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得到广泛实践与推广,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在时代发展中应运而生的。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呢?怎样合作才有效?笔者认为教师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操作过程中适时指导与帮助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归纳思维,也就是让学生对大量材料,能够在感知和试验的基础上,很好地进行思维归纳。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试验,获得数据。因此,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既能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意义。
  但在实施合作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一些操作上的问题,比如:老师已经向学生明确了合作任务,以及如何操作,但有的小组成员可能还不清楚,或者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不明确操作程序。这时教师适时指导与帮助就显得举足轻重,使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常开展。
  二、让学生学会表述、倾听与思考
  在合作学习中更需要学生的相互交流,一部分学生可能不大会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如: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表述自己的想法;注意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并独立思考。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6页~48页《认识人民币》这一节课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1.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咱们一起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同学请小组成员帮你,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得最多、认得最准?
  2.生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师:这么多人民币,同学们都能认识,真了不起!不过,老师觉得这么多人民币放在一起是不是太乱了,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把它分一分?
  3.生小组合作,整理人民币。
  向小组成员介绍你的分法,其他成员注意倾听别人的分法。
  4.请一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整理人民币的方法,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的分法与自己的分法一样吗?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这样设计既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听”的重要,在听的过程中又能对问题进行有益思考,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扩宽思路,集思广益
  数学课堂中很多知识点是较为抽象的,再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问题受限,仅靠某个学生,不能把问题回答全面。再者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这就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分工合作让学生各抒己见,广泛表达自己的方法,集思广益,通过有意义协商,互相补充,并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有益启发。
  例如,统计教学中大量数据,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从问题发现和提出到用合适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再到做成统计图,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一系列环节都需要学生合作,发挥小组成员作用,进行分工合作,并就自己搜集的结果进行交流、评价和改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最终又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四、及时协调小组合作中存在的意見分歧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在非常开放、宽松的氛围中展开的,在这样的氛围中,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才能激起智慧火花。当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大家的思维都非常活跃,不可避免出现焦点,或者存在意见分歧。因为不同学生有各不相同的经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解题思路和策略也不一样,有时候,在合作过程中会对同一个问题发生争执,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的解题方法更好。这是开展小组合作的很好时机,在学生对问题激烈讨论之后,教师因势利导,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协调,从而对问题,有一个更为明确而深刻的认识。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表扬与点评
  要实现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很好地利用评价机制,对合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及时检查、表扬与点评,特别应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活动最有意义的是合作学习过程,从合作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方式,体会合作学习精神。评价可以是对合作小组的集体评价,也可以是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并侧重于集体评价。这样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而恰当地对个人进行评价,能提高学生个体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小组内竞争意识,以此调动其他成员参与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总而言之,学生是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围绕适当学习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很好地协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积极思考,积极倾听,教师要及时掌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对于正确的想法要及时表扬,保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定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娟娟.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3]宋海英.行走课题——新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其他文献
PARTⅠ人偏肺病毒分离株蛋白质特性的初步探讨目的:分析新近发现的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中国大陆流行株,初步明确人偏肺病毒(huma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行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经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数学教学过程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良好教学情境。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注重设“疑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认识和理解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性活动中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联系生活 实践活动 应用能力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