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着装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h54g45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史光宏是马来西亚的一名小学华语教师,年轻有为,颇有见地。几年前的暑期,我们应邀一同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某个教育论坛活动。会议前一天,我和光宏相约在所住酒店礼堂先见个面,叙叙旧。正值三伏天,外面烈日炎炎;大堂内,空调也不给力,又闷又热。我们一个个T恤凉鞋,穿着清凉,光宏自然也不例外。
  会议当天上午,我和光宏都要发言。我们又约定在会议地点大厅会合。一眼看到光宏,我吃了一惊。只见他西装革履,脖子上的领带系得一丝不苟,让人看着都觉得热。我忍不住问:“光宏,今天怎么穿成这样?”光宏淡淡一笑,说:“上午有我的演讲,得穿正装。”
  舞台上,光宏风度翩翩,神采奕奕,侃侃而谈,与会者被他的深刻见解和拳拳之心深深打動。那一刻,我真正领会到了他特意着一身正装的用心。
  公众场合的着装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品位、气质和审美,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其中,工作场合与休闲时段的着装又有区分。曾有人举例说,某地有个公交车女司机穿着旗袍开车,被网友誉为“最美女司机”。我却认为,女司机可以穿着旗袍去参加派对、约会等,但是,当她坐在方向盘前的时候,她的责任是将乘客安全稳当地送到目的地,而不是展示自己的外在形象,穿着旗袍反而有可能妨碍操作,存在某些隐患。此时,身穿简约朴素工作服的女司机,才应该是最美的。
  相对于医护、警察等职业,教师的着装没有完全统一的严格规定,却也应该遵从某种规范。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是活泼开朗的孩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教师的行为举止与仪表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着装要整洁、大方、得体、美观,给人以愉悦舒适的视觉感受。比如,不要穿得过于古板、守旧或过于新奇;不要戴别样的“丁丁当当”的挂饰,以免上课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的前辈特级教师斯霞就很注意这一点。早在1956年,她就专门撰文谈教师的着装问题。她建议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养员,不要穿白色制服,免得孩子们当你是医生,害怕你会给他们打针。其中反映出的尊重儿童心理感受的出发点,值得我们思考与重视。在一篇对斯霞老师家人的访谈中,她的儿媳回忆,斯霞老师经常说教师的衣服一定要整洁,颜色要鲜艳一点,这样更容易和孩子们亲近。儿媳曾和她开玩笑:“妈妈的衣服比我们的衣服还漂亮。”
  可见,教师的着装,实质是教师内在品性修为与价值追求的外在表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线下学术会议逐渐向线上模式转变,以满足特殊时期学术知识交流的需要。本文以线上学术会议的参与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知识交
在国内STEM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限的学校教学课时与STEM活动的长周期性之间的矛盾、单一学科背景的师资与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等。基于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引导对降低网络舆情风险、提升网络社会治理成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能力意义重大。[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人”视角,从参与突发公共卫生
2020年11月28日,楚天都市报教育版以半版篇幅刊发报道《大学校园上演感人一幕:教授上完最后一课学生含泪唱<送别>》(以下简称《最后一课》),社会反响强烈。一位67岁的老教授,
融媒体时代扑面而来。各大媒体竞相挖掘潜力、整合资源,以便在以秒计算的传播时代占领一席之地。而仍处在传统采编流程下的纸媒,特别是企业报刊,在新技术、新机制引入受限的
全媒体时代,面对全新的传播环境,传统主流媒体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在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步伐中,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创新主题成
面对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北之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责任与
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儿歌内容浅显、篇幅短小、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借助儿歌教拼音,可用策略有:巧借儿歌“传要领”,识记发音;巧用儿歌
摘要:为了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理解,教师应帮助他们通过多种表征,促进概念理解。可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征、实物表征、图式表征、算式表征等,多角度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表征;概念理解;可视化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征、实物表征、图式表征、算式表征等,多角度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摘要:“为学习的评价” 是一种支持学习的评价模式,是一种建设性的评价观,从关注作业结果到关注作业过程,从关注甄别到注重发展,对学生数学思考和数学态度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立体多元的评价主体、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以及对评价结果的适当运用是“为学习的评价”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结果  作业是学习外显化的必要,可以把学生内在认知的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表露出来,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