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气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子气是典型的糜烂性毒剂,其主要损伤机制是与生物分子作用,形成烃化物。近年对芥子气损伤机制的研究集中在DNA烃化、DNA链断裂、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激活、钙紊乱、蛋白水解酶激活和炎症反应等方面,而防治药物的研究也相应地得到进一步扩展。本文综述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芥子气损伤药物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醋酸艾塞那肽(exendin-4)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Iodo-Gen’^TM法制备[^125I]exendin-4,大鼠皮下注射[^125I]exendin-4后,分别测定血浆或组织中的总放射性含量和酸沉
微核实验检测终点明确、结果重复性好且易于开展,是广泛应用的遗传毒理学检测方法。由于微核的产生是小概率事件,而常规的人工显微镜计数方法即耗时、费力,且受主观因素影响
本文针对于老年电子产品的发展,及其为了更好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切实解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而提出老年人电子产品的设计方向和具体
传统的细胞培养方法中,肝细胞在体外不能实现高活性高密度的生长,因而无法模拟体内的三维立体生长环境,从而制约了药物肝毒性的体外评价;利用微型中空纤维凝胶包埋技术可以在
目的探讨采用已建立的细胞模型初筛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的可靠性。方法以齐多夫定为阳性对照,使用HIV-1急性感染系统(MT-4/HIV-1ⅢB)、HIV-1耐药性毒株系统(MT-4/3TC耐药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