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移植肾损伤的组织弥散定量分析与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jish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的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慢性移植肾损伤的应用及与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69例,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和实时组织弹性检查,按血肌酐水平及术后时间分为三组:术后3个月内肌酐正常组(A组,25例)、术后3个月以上高肌酐组(B组,23例)、术后3个月以上肌酐正常组(C组,21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A组与B组比较,血肌酐、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参数应变均值(MEAN)、蓝色领域(%AREA)、复杂度(COMP)、峰度(SKEW)、相关性(CO 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血肌酐与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参数(MEAN、%AREA、SKEW)之间有相关性(r=0.682,P<0.05;r=-0.628,P<0.05;r=-0.481,P<0.05).③对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参数作ROC曲线,MEAN敏感性较高(90.9%),COMP特异性、准确性较高(68.0%,81.8%).④将结果三所得截点应用到C组,结果显示21例中有4~5例高于或低于截点.结论 RTE的组织弥散定量分析与血肌酐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间接反映慢性移植肾损伤,是超声评价移植肾功能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孕妇27岁,孕2产0,于预产期前3d来本院检查.超声提示胎儿左侧侧脑室区、丘脑上方测及高回声区(图1),考虑胎儿颅内出血可能性大,遂建议行磁共振检查.磁共振示左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及一侧丘脑内见片状短T1短T2信号(图2),提示胎儿一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与超声诊断相符.2d后孕妇顺产一女婴,评分为8分,婴儿精神欠佳,再次行超声检查示左侧侧脑室区高回声区变大(图3)。
期刊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多参数在母体糖代谢异常胎儿左室舒张功能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68例母体糖代谢异常胎儿分为母体糖耐量异常(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组30例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组38例,随机选取63例无母体糖代谢异常的胎儿作为对照组.脉冲多普勒获取胎儿肺静脉及二尖瓣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猪肢体枪弹伤失活组织区域判定的价值.方法 利用53式滑膛枪建立猪肢体软组织枪击伤模型,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观测猪伤肢原发伤道及其周围软组织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超声显像猪肢体枪击伤原发伤道呈走行较清晰的管道状回声,伤道内部回声可随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致伤区超声造影后除原发伤道显示为充盈缺损区外,紧邻伤道周围的部分组织也可呈充盈缺损表现,病理显示充
目的 探讨正常胎儿硬腭的三维超声成像方法及超声显像特征。方法对210例11~38周单胎健康胎儿进行三维头颅容积取样,重建并观察分析胎儿硬腭三维声像并对胎儿硬腭宽径进行测量。结果三维成像重建后,胎儿硬腭显示清晰,硬腭显像成功率93.8%(197/210);硬腭前部在冠状面上与两侧上颌骨额突组成类三角形结构,后部硬腭冠状面超声表现为持续呈线性强回声,弧度随着孕周逐渐增加;横断面上硬腭早期表现为片状强回
目的 为探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与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关系,以及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评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外科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间收治,拟诊急性阑尾炎并施行阑尾切除术的248例患儿临床资料,对Alvarado系统评分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评分系统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430,P<0.01);在预测进展型病理的阑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及精细彩色血流显像(fine flow)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7例肿大淋巴结分别进行常规超声、Fine flow及弹性成像,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对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和ROC曲线分析3种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常规超声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53,P =0.078),Fine flow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6,P<0
目的 探讨直径≤1cm乳腺小肿块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超声BI-RADS对219例患者共230个最大直径≤1cm的小肿块进行描述与分级,评价超声BI-RADS中所描述的各超声征象及最终分级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经病理证实良性肿块158个(68.7%),恶性肿块72个(31.3
期刊
患者女,44岁。因发现左乳包块伴左腋下包块1月余,在外院行左乳肿块穿刺活检术,病理提示:(左乳肿块)浸润性乳腺癌,(左腋下淋巴结)纤维结缔组织中见灶状癌细胞,组织形态符合乳腺癌。术前行化疗3周期后遂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乳腺大汗腺癌,淋巴管内可见癌栓,部分区域仅见导管原位癌,乳头可见癌浸润,腋窝淋巴结(7/16),分期为pⅢB期(T4N2M0)。免疫组化结果示:ER(-),P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