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限肾肿瘤靶血管定位法在后腹腔镜零缺血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adv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参考三维重建模型建立的"四象限"肾肿瘤靶血管定位法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采用"四象限"法行后腹腔镜零缺血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的资料。男15例,女10例。年龄(52.6±11.9)岁,范围32~68岁。左肾肿瘤16例,右肾肿瘤9例。肿瘤直径(3.8±0.5)cm,范围3.0~4.5 cm。临床分期T1a期17例,T1b期8例。R.E.N.A.L.评分(9.0±1.3)分,范围8~12分。术前患肾GFR(49.2±11.4)ml/(min·1.73m2),范围29.3~63.3 ml/(min·1.73m2)。25例术前均采用1 mm薄层CT扫描重建患肾三维模型,以肿瘤与肾实质交界线构建平面,以平面中心为原点,沿肾脏纵轴方向构建Y轴,经原点垂直Y轴构建X轴,将肿瘤血管靶点定位于四象限中。25例均全麻下行后腹腔镜零缺血保留肾单位手术。将术中实时视野与三维重建模型相互匹配,依据"四象限"法确定各肿瘤血管靶点实际位置。术中依据三维重建模型及肿瘤实际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楔形切入肾实质,寻找肿瘤假包膜与肾实质之间的过渡带。采用锐性钝性结合方式剜除肿瘤。分离至靶血管象限时,沿肿瘤包膜表面钝性推离、暴露血管,用Hem-o-lok夹闭后离断。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切缘以及术后肾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本组25例中,21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6.1±18.8)min,范围80~140 min。术中出血量(162.2±68.0)ml,范围80~250 ml,无输血病例。余4例术中阻断肾动脉后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手术时间110~140 min,热缺血时间12~20 min,术中出血量350~500 ml。术后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2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发生血尿3例,发热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尿瘘病例。术后3个月复查患肾GFR(45.1±10.2)ml/(min·1.73m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

结论

后腹腔镜零缺血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应用"四象限"肾肿瘤靶血管定位法,有利于术前及术中对肿瘤靶血管精准定位,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保护患肾功能,对于中高危肾肿瘤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自由臂"经会阴多参数磁共振(mpMRI)-超声影像融合引导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PSA升高或直肠指检阳性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之前均行mpMRI检查,选取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为2~5分的患者纳入研究。对mpMRI检查的前列腺可疑病灶采用"自由臂"经会阴mpMRI-超声影像融合引导前列腺靶向穿
目的探讨经精囊面吊带悬吊法保留膀胱颈技术对改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吊带悬吊法保留膀胱颈35例(试验组),年龄(64.3±4.3)岁;体重指数(22.85±1.69)kg/m2;前列腺体积(45.93±9.08)ml;术前血清PSA(18.76±5.43)ng/ml;
期刊
目的探讨对肾功能严重受损(肾核素扫描检查肾功能<10%)的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患儿保留肾脏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术前肾核素扫描肾功能<10%的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除外医源性狭窄、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或输尿管远端狭窄、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患儿。共纳入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7个月~14岁,平均3.1岁。病变位于左侧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39例行常规康复(CRAS)方案(CRAS组),2017年5—10月10例采用ERAS方案(ERAS组)。ERAS组和CRAS组的年龄分别为(60.9±11.4)岁和(63.7±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7例因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9例。年龄21~62岁,平均37岁。47例因腰痛入院,其中8例伴发热。20例为术后随访发现。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术后狭窄例数分别为19、18、30例;其中输尿管完全闭锁者17例。6例有2次钬激光碎石
期刊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制作个体化血管外支架行腹腔镜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资料,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符合胡桃夹综合征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术前检查数据设计防移位血管外支架数字模型,以钛合金为原料通过3D金属打印机打印血管外支架。患者均行腹腔镜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游离左肾静脉至下腔静脉处,将支架植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