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各有天赋与潜能,教育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天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而教育人要从化解心结入手,由润心开始。打开学生心扉犹如春风拂拭,敞开学生心田恰似细雨滋润,化开学生心疾好像阳光普照。育人润心要讲究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家的意图越隐蔽,就越容易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心需求。育人润心要学会隐蔽教育意图的策略,善于在“无声”处润心,“无情”处润心,“无路”处润心,“无心”处润心。
一、“无声”策略: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教育中,遇到逆反心理强,脾气倔强,桀骜不驯的学生,要善于让批评的声音换成无声的感召,让斥责的语言转化为无音的感化,变疾言厉色为大爱无言,化刺耳、逆耳之言为顺心、开心之音。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自习课堂上,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学习,只有朱超同学拿着圆珠笔在课桌上画来画去,我很生气,想狠狠地批评他。但是我立即意识到达种想法不理智,盲目冲动欠考虑。朱超同学倔强,逆反心理强,命令和制止只能导致他与老师抵触、对抗,治人不润心,适得其反。要让他口服心更服,才能内化为理念,转化为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我灵机一动,拿起一张纸递给他,他愣怔了一下,忐忑疑惑地望着我,我面带微笑,比划了一个写字的手势,他立刻明白过来,不好意思地挠了一下头,立即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这样,柔性的肢体语言感染的效果胜过了有声的刚性说教,和煦温馨的微笑超过急风暴雨的冷厉斥责,幽默智慧的手势强过呆板生硬的严词,理智的疏通要比强行堵塞更加有效。
在这里,劝学的意图隐蔽了,批评的声音消失了,教育的目标实现了。
三:“无情”策略: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教育中,遇到处在尴尬境地中的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爱面子的学生,要讲究育人润心的技巧和策略,从育人的具体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内心需求出发灵活施教。有时对他们的爱心、润心教育也需要施展“心实疼,手佯打”、明攘暗护的苦肉计。正所谓:“道是无晴却有情”。
课堂上,苏标同学心神不宁,神色不安,手还不时捂着肚子,我稍加思考便心知肚明了。他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让他在同学面前向老师提出“上厕所”,就像在他心里发生了一场地震。我很快瞅准机会,抓住他一个比较明显的心不在焉的镜头,当着全班同学面,扬起手向他头顶佯打下去,并用幽默的批评语言说:“你上课前把‘心’弄丢在教室外了,现在罚你去办公室捧回作业簿,顺便把你的‘心’找回来。”他一听,不气反喜,如释重负,露出感激的神情,冲出教室,回来后便安心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清楚他的个性,了解他的内心需求,从而能对症下药,既满足了他上厕所的要求,又维护了他爱面子要自尊的需求,也不至于引起好奇心强的同学对我在上课中途让他去拿作业簿感到突兀而猜疑以至影响听课。
在这里,维护的意图隐蔽了,又满足了学生的内心需求,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三、“无路”策略:山重水复疑无路
在教育中,遇到虚荣心强、非常自负的学生,有时会感到棘手、头疼,有种山穷水尽的感觉。其实,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再往前迈进一步,便会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周新同学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从未遭遇过挫折与失败,早已听惯了贺词与掌声,习惯了纵容与奉承,因而养成了自我为中心、冷傲、自负和虚荣的心理,人际关系较差,虽屡经苦口婆心的教诲却依然如故。我费心劳神,一筹莫展,想放弃又不甘心,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终于机会来了。2008年元旦,学生们央求我举办元旦联欢会,我了解周新同学既不擅长组织,也不善于表演与主持,于是,我便拿他的弱项作文章,“逼”他走“绝路”,上“梁山”,以杀杀他的自负与傲气,同时也给他创造锻炼自己的机会,达到增长才干,完善个性的目的。于是我给他出了一道选择题:A、组织联欢会;B、主持联欢会;C、表演节目。并对他说,至少选一项,能者多劳,为班级多做贡献。他一听,面露难色,挠挠头央求说:“老师,能不能不选择?”我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并激将说:“你还会有不敢做的事吗?这很不符合你的个性与二贯的做事风格,你一向都是打头阵做先锋的,今天可不许丢弃你一贯的雷厉风行的作风,别让老师与同学们失望,也给自己一些自信与超越自我的机会。”我步步紧逼,他急了,豁出去了,大有破釜沉舟的坚定决心。选择了组织、主持和表演三项。当然,我逼他、激他和放权给他,也“垂帘听政”,给予及时指导。充分的准备,紧密的张罗,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一台联欢会圆满完成,顺利落幕。这既让他锻炼了自己,增强了能力,培养了斗志,激发了进取心,也使他认清了自我,发出了“人无完人,人的能力有限”的感慨。从此,他谦逊多了,但不失自信与锐气。
在这里,改造的意图隐蔽了,又治愈了他脆弱的自负心理,加固了他坚实的自信的堤坝。教育的初衷如愿了。
四、“无心”策略: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教育中,遇到有自卑心理,信心不足或缺乏自信的学生,只要我们发自肺腑地真心关爱他们,真诚对待他们,教育的预设也能孕育出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无心”的耕耘会收获“有心”的额外赠送,能不时品味着教育生成过程中的意外之喜。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3届毕业现正在上大学的陈纪同学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马老师,我是一只默默无闻,不受老师和同学关注的丑小鸭,我曾经自卑过,彷徨过,甚至产生过弃学的念头。多亏您在课堂上说过的那一句话,激励我找到了自信,坚定了我求学的信念,从而走到了今天……”到现在,我都忘记了这位同学的相貌,更忘记了我曾经说过的话,真是愧为人师;自责之余,又庆幸没有误人子弟。从中我感悟到为人师表,就要时时处处用良好言行和高尚品格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不能枉为人师,误导孩子一生。
在这里,我的教育预设收获了意料不到的额外赠予,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生成。说者无心也有所指,听者有意从此振作,教育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教育的美好意图没有落空。
总之,教育个性鲜明的问题学生要学会从心理症结入手,育人润心,善于运用“无”中生“有”的隐蔽意图的教育策略,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
一、“无声”策略: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教育中,遇到逆反心理强,脾气倔强,桀骜不驯的学生,要善于让批评的声音换成无声的感召,让斥责的语言转化为无音的感化,变疾言厉色为大爱无言,化刺耳、逆耳之言为顺心、开心之音。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自习课堂上,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学习,只有朱超同学拿着圆珠笔在课桌上画来画去,我很生气,想狠狠地批评他。但是我立即意识到达种想法不理智,盲目冲动欠考虑。朱超同学倔强,逆反心理强,命令和制止只能导致他与老师抵触、对抗,治人不润心,适得其反。要让他口服心更服,才能内化为理念,转化为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我灵机一动,拿起一张纸递给他,他愣怔了一下,忐忑疑惑地望着我,我面带微笑,比划了一个写字的手势,他立刻明白过来,不好意思地挠了一下头,立即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这样,柔性的肢体语言感染的效果胜过了有声的刚性说教,和煦温馨的微笑超过急风暴雨的冷厉斥责,幽默智慧的手势强过呆板生硬的严词,理智的疏通要比强行堵塞更加有效。
在这里,劝学的意图隐蔽了,批评的声音消失了,教育的目标实现了。
三:“无情”策略: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教育中,遇到处在尴尬境地中的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爱面子的学生,要讲究育人润心的技巧和策略,从育人的具体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内心需求出发灵活施教。有时对他们的爱心、润心教育也需要施展“心实疼,手佯打”、明攘暗护的苦肉计。正所谓:“道是无晴却有情”。
课堂上,苏标同学心神不宁,神色不安,手还不时捂着肚子,我稍加思考便心知肚明了。他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让他在同学面前向老师提出“上厕所”,就像在他心里发生了一场地震。我很快瞅准机会,抓住他一个比较明显的心不在焉的镜头,当着全班同学面,扬起手向他头顶佯打下去,并用幽默的批评语言说:“你上课前把‘心’弄丢在教室外了,现在罚你去办公室捧回作业簿,顺便把你的‘心’找回来。”他一听,不气反喜,如释重负,露出感激的神情,冲出教室,回来后便安心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清楚他的个性,了解他的内心需求,从而能对症下药,既满足了他上厕所的要求,又维护了他爱面子要自尊的需求,也不至于引起好奇心强的同学对我在上课中途让他去拿作业簿感到突兀而猜疑以至影响听课。
在这里,维护的意图隐蔽了,又满足了学生的内心需求,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三、“无路”策略:山重水复疑无路
在教育中,遇到虚荣心强、非常自负的学生,有时会感到棘手、头疼,有种山穷水尽的感觉。其实,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再往前迈进一步,便会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周新同学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从未遭遇过挫折与失败,早已听惯了贺词与掌声,习惯了纵容与奉承,因而养成了自我为中心、冷傲、自负和虚荣的心理,人际关系较差,虽屡经苦口婆心的教诲却依然如故。我费心劳神,一筹莫展,想放弃又不甘心,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终于机会来了。2008年元旦,学生们央求我举办元旦联欢会,我了解周新同学既不擅长组织,也不善于表演与主持,于是,我便拿他的弱项作文章,“逼”他走“绝路”,上“梁山”,以杀杀他的自负与傲气,同时也给他创造锻炼自己的机会,达到增长才干,完善个性的目的。于是我给他出了一道选择题:A、组织联欢会;B、主持联欢会;C、表演节目。并对他说,至少选一项,能者多劳,为班级多做贡献。他一听,面露难色,挠挠头央求说:“老师,能不能不选择?”我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并激将说:“你还会有不敢做的事吗?这很不符合你的个性与二贯的做事风格,你一向都是打头阵做先锋的,今天可不许丢弃你一贯的雷厉风行的作风,别让老师与同学们失望,也给自己一些自信与超越自我的机会。”我步步紧逼,他急了,豁出去了,大有破釜沉舟的坚定决心。选择了组织、主持和表演三项。当然,我逼他、激他和放权给他,也“垂帘听政”,给予及时指导。充分的准备,紧密的张罗,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一台联欢会圆满完成,顺利落幕。这既让他锻炼了自己,增强了能力,培养了斗志,激发了进取心,也使他认清了自我,发出了“人无完人,人的能力有限”的感慨。从此,他谦逊多了,但不失自信与锐气。
在这里,改造的意图隐蔽了,又治愈了他脆弱的自负心理,加固了他坚实的自信的堤坝。教育的初衷如愿了。
四、“无心”策略: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教育中,遇到有自卑心理,信心不足或缺乏自信的学生,只要我们发自肺腑地真心关爱他们,真诚对待他们,教育的预设也能孕育出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无心”的耕耘会收获“有心”的额外赠送,能不时品味着教育生成过程中的意外之喜。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3届毕业现正在上大学的陈纪同学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马老师,我是一只默默无闻,不受老师和同学关注的丑小鸭,我曾经自卑过,彷徨过,甚至产生过弃学的念头。多亏您在课堂上说过的那一句话,激励我找到了自信,坚定了我求学的信念,从而走到了今天……”到现在,我都忘记了这位同学的相貌,更忘记了我曾经说过的话,真是愧为人师;自责之余,又庆幸没有误人子弟。从中我感悟到为人师表,就要时时处处用良好言行和高尚品格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不能枉为人师,误导孩子一生。
在这里,我的教育预设收获了意料不到的额外赠予,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生成。说者无心也有所指,听者有意从此振作,教育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教育的美好意图没有落空。
总之,教育个性鲜明的问题学生要学会从心理症结入手,育人润心,善于运用“无”中生“有”的隐蔽意图的教育策略,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