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资源、环境优势。西双版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以林药种植、林下养殖、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产品采集为主要模式的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在政府的扶持、企业的带动下,林下经济为当地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林业发展日益成熟的情形下,林下经济的发展务必会为林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利用;西双版纳
一、林下经济含义与特征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主要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与种植、养殖等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既包括了林下产业,又包括了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将林下种植和养殖等进行综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林下经济是一种投入资金少、见效快、操作方便容易、发展空间和潜力大的新兴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企业的效益、财政的来源。
二、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有着“北回归线唯一的绿洲”的盛誉。西双版纳的气候湿热,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共有植物20000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的有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10000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而且多种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而当地的居民历来有着利用林地种植蔬菜、林药、林茶等的习俗,因此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西双版纳正大力发展以金线莲、石斛等中草药为依托的林下经济,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现在西双版纳的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是林药种植,以石斛、金线莲、砂仁等为主要种植品的林地共10.9亩;第二是林下养殖,以蓝孔雀、野猪、豪猪、竹鼠和本地土鸡等为林畜(禽)结合养殖的主要品种共计200万头(只);第三是森林生态旅游,全州现有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野象谷景点共7个;第四是林下产品采集(包括林副产品采集加工、竹木制品生产、林木“三剩物”综合利用的模式),主要品种为竹笋、大红菌、木耳等。
(3)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西双版纳是极适合种养殖热带物种的地区,发展热区经济和跨境经济潜力巨大,丰富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当地的林下经济多样发展。云南有着14299.5万亩面积的森林可发展林下经济,其中西双版纳1753.5万亩的森林面积(占云南省的森林面积12.13%)可发展林下经济,这样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环境,农民们又得到了实惠,同时还拓宽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和当地人的重视下,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生态保护、利益双赢的发展机制。但西双版纳发展林下经济还处在一个摸索和發展的阶段,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1)自然资源的滥用、乱开发,阻碍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们砍伐天然林并大规模退林种植橡胶、茶叶、甘蔗等,成为了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方式。加之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的默许了当地居民这种破坏林下经济资源的行为,使得林下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林下经济的热潮又迎来了一批盲目跟风发展的林农和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源保护的不重视使得林下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这不但没有增加收益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违背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2)当地经济发展要依靠初级农林产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科技水平低,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在长期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机制上更为缺乏。林下经济产物单一,多为初级产品,产品质量亦参差不齐。西双版纳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企业少,林农和厂商以卖收益低的初级农林产品为主。林下经济整体的开发不足,深加工落后,附加产品价值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区域分散,市场开拓能力弱,林下经济产业化难实现。西双版纳的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和林区,发展起来的林下经济区域较为分散。西双版纳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大的增加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成本,不便的通讯使得林农、厂商与外界市场信息脱节,在适应市场和宣传拓展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上的弱势在林下经济产业化的上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林农业专业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重点龙头企业少和资金不足也是林下经济发展走向产业化的一大难题。
三、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林下经济。针对上述的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政府和群众要重视现有的宝贵资源,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形成“绿色发展”的保护环境与利益双赢的发展意识。科学的利用林地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实现林地、林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林地、林种及其空间环境条件,科学制定林下区域发展规划、合理选择适应特色林区的发展模式,避免盲目跟进、贪大求全的情况。坚持走生态环境、经济利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引进技术,规范管理,发展多元化产品。整合各级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力度,引进高校农林业人才。建立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种养殖过程中动植物的疫病预防和控制,确保林下经济产物的高质量、高产出。引导林农与企业合作,鼓励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有效开发林下经济资源。重视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企业,研发多元化、附加值高的产品,带领农民由单一的生产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的产业到深加工、精加工、文化包装等产业的发展。 3.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开拓市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化。重点解决发展起来和具有特色的经济林区的通水、通电、通路和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通过对林下产业产物采集、运输等难题的缓解来带动周边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整合林下经济资源和区域,形成有规模、有技术、管理规范的发展林区。加大政府扶持、金融融资的力度,解决林农和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林农和企业开拓市场做好准备。同时林农和企业也要关注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性强的产品,结合资源优势做好自己产品的市场宣传,做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通过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模式多样化、产品的多原化将林下经济带向产业化的发展。
四、结论
1.林下经济将成为西双版纳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双版纳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这里的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等都是优势,政府倡导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绿色产业起到了鼓励和推动作用,加之政府出台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对发展林下经济非常有利。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林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成为西双版纳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林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依托西双版纳绿色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利用与开发,既有利于农、林、牧业资源的保护,又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2.林下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下,农民、企业亦不可单纯跟风發展,复制成功的种养方式,最后不但得不到收益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聚焦于如何进行林下经济开发,实现良性发展。这既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政府政策、典型示范带动,财政金融的扶持和引导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光元.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3,(2):7-11.
[2]刘一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美丽森林云南[J].云南林业,2013,(34):14-15.
[3]孔垂柱.总结经验 科学谋划 努力推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3.
[4]杨之辉.林下经济拓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EB].http:// www.yn.xinhuanet.com,2014-01-12.
[5]王艳龙.云南西双版纳“玩转”林下经济[EB].http://www.chinanews.com,2015-05-24.
作者简介:李晓霞(1991.06- ),研究生,农业经济管理专业;通讯作者:朱克西(1963.09- ),副教授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利用;西双版纳
一、林下经济含义与特征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主要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与种植、养殖等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既包括了林下产业,又包括了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将林下种植和养殖等进行综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林下经济是一种投入资金少、见效快、操作方便容易、发展空间和潜力大的新兴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企业的效益、财政的来源。
二、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有着“北回归线唯一的绿洲”的盛誉。西双版纳的气候湿热,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共有植物20000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的有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10000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而且多种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而当地的居民历来有着利用林地种植蔬菜、林药、林茶等的习俗,因此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西双版纳正大力发展以金线莲、石斛等中草药为依托的林下经济,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现在西双版纳的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是林药种植,以石斛、金线莲、砂仁等为主要种植品的林地共10.9亩;第二是林下养殖,以蓝孔雀、野猪、豪猪、竹鼠和本地土鸡等为林畜(禽)结合养殖的主要品种共计200万头(只);第三是森林生态旅游,全州现有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野象谷景点共7个;第四是林下产品采集(包括林副产品采集加工、竹木制品生产、林木“三剩物”综合利用的模式),主要品种为竹笋、大红菌、木耳等。
(3)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西双版纳是极适合种养殖热带物种的地区,发展热区经济和跨境经济潜力巨大,丰富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当地的林下经济多样发展。云南有着14299.5万亩面积的森林可发展林下经济,其中西双版纳1753.5万亩的森林面积(占云南省的森林面积12.13%)可发展林下经济,这样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环境,农民们又得到了实惠,同时还拓宽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和当地人的重视下,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生态保护、利益双赢的发展机制。但西双版纳发展林下经济还处在一个摸索和發展的阶段,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1)自然资源的滥用、乱开发,阻碍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们砍伐天然林并大规模退林种植橡胶、茶叶、甘蔗等,成为了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方式。加之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的默许了当地居民这种破坏林下经济资源的行为,使得林下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林下经济的热潮又迎来了一批盲目跟风发展的林农和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源保护的不重视使得林下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这不但没有增加收益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违背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2)当地经济发展要依靠初级农林产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科技水平低,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在长期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机制上更为缺乏。林下经济产物单一,多为初级产品,产品质量亦参差不齐。西双版纳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企业少,林农和厂商以卖收益低的初级农林产品为主。林下经济整体的开发不足,深加工落后,附加产品价值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区域分散,市场开拓能力弱,林下经济产业化难实现。西双版纳的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和林区,发展起来的林下经济区域较为分散。西双版纳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大的增加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成本,不便的通讯使得林农、厂商与外界市场信息脱节,在适应市场和宣传拓展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上的弱势在林下经济产业化的上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林农业专业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重点龙头企业少和资金不足也是林下经济发展走向产业化的一大难题。
三、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林下经济。针对上述的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政府和群众要重视现有的宝贵资源,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形成“绿色发展”的保护环境与利益双赢的发展意识。科学的利用林地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实现林地、林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林地、林种及其空间环境条件,科学制定林下区域发展规划、合理选择适应特色林区的发展模式,避免盲目跟进、贪大求全的情况。坚持走生态环境、经济利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引进技术,规范管理,发展多元化产品。整合各级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力度,引进高校农林业人才。建立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种养殖过程中动植物的疫病预防和控制,确保林下经济产物的高质量、高产出。引导林农与企业合作,鼓励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有效开发林下经济资源。重视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企业,研发多元化、附加值高的产品,带领农民由单一的生产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的产业到深加工、精加工、文化包装等产业的发展。 3.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开拓市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化。重点解决发展起来和具有特色的经济林区的通水、通电、通路和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通过对林下产业产物采集、运输等难题的缓解来带动周边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整合林下经济资源和区域,形成有规模、有技术、管理规范的发展林区。加大政府扶持、金融融资的力度,解决林农和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林农和企业开拓市场做好准备。同时林农和企业也要关注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性强的产品,结合资源优势做好自己产品的市场宣传,做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通过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模式多样化、产品的多原化将林下经济带向产业化的发展。
四、结论
1.林下经济将成为西双版纳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双版纳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这里的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等都是优势,政府倡导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绿色产业起到了鼓励和推动作用,加之政府出台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对发展林下经济非常有利。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林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成为西双版纳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林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依托西双版纳绿色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利用与开发,既有利于农、林、牧业资源的保护,又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2.林下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下,农民、企业亦不可单纯跟风發展,复制成功的种养方式,最后不但得不到收益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聚焦于如何进行林下经济开发,实现良性发展。这既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政府政策、典型示范带动,财政金融的扶持和引导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光元.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3,(2):7-11.
[2]刘一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美丽森林云南[J].云南林业,2013,(34):14-15.
[3]孔垂柱.总结经验 科学谋划 努力推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3.
[4]杨之辉.林下经济拓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EB].http:// www.yn.xinhuanet.com,2014-01-12.
[5]王艳龙.云南西双版纳“玩转”林下经济[EB].http://www.chinanews.com,2015-05-24.
作者简介:李晓霞(1991.06- ),研究生,农业经济管理专业;通讯作者:朱克西(1963.09-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