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港码头进港航道尺度确定

来源 :中国水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wa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珠海某石化码头因企业发展需要,码头需进行加固改造,与码头配套的航道也需相应浚深拓宽。本文根据改造后的设
  计代表船型,通过规范公式和经验公式的计算初定航道尺度,再结合船模试验对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航道尺度。
  关键词:航道尺度 转弯半径 加宽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船舶载重吨级日趋大型化,大型海轮停靠港口进行装卸作业已经非常普遍。中化珠海石化公用码头位于高栏港区南迳湾作业区,其南侧泊位原设计最大靠泊船型为80000DWT船舶。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近几年来,格力石化码头实际到港船型中就有超过80000DWT的船舶。自正式投产以来,本码头共安全靠泊多艘次大轮,而且到港大型船舶艘次在逐年增加,为适应较大船型的安全靠泊要求,现拟将南侧8万吨级泊位改造为15万吨级泊位,与码头配套的进港支航道也需浚深拓宽。
  航道概况
  工程所处的高栏港现有一条人工开挖主航道及通向各港区的支航道若干条。目前主航道口门至南迳湾港区支航道段航道设计海底高程为-15.7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同),航道底宽250m,航道轴线走向350°~170°,可满足8万吨级油船单向满载乘潮通航需要。根据高栏港区航道规划,主航道起点至华联支航道区间按满足15万吨级油船通航要求设计,设计底宽为290m,设计底标高-19.0m。15万吨级主航道计划2014年内完工。
  从高栏港主航道至南迳湾港区华联码头辟有一条支航道,支航道现状:长1.6km,底宽201m,航道底标高-13.5m,航道轴线走向20°~200°。支航道与主航道轴线夹角为30°。
  转弯段航道尺度计算
  南侧泊位改造后设计代表船型为150000DWT油船,其船型尺度为274m×50.0m×24.2m×17.1m(总长×型宽×型深×满载吃水)。本工程支航道通航密度甚小,按单向航道进行设计。单向航道航宽和航道设计水深均采用《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公式计算。
  单向航道宽度:W=A+2C=n(Lsinγ+B)+2C
  航道设计水深: D= D0+Z4=T+Z0+Z1+Z2+Z3+Z4
  船舶在支航道行驶时风流压偏角按7°,航速按小于6节考虑,计算出单向航道宽度为241m,航道设计水深为19.43m,航道底标高-18.00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因进港支航道与港区主航道轴线夹角为30°,为保证船舶安全转向,船舶从主航道转向支航道行驶时,其转弯半径和弯道段航宽需合理确定,以下重点分析两者的确定方法。
  1、转弯半径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规定,航道转弯半径R应根据转向角φ和设计船长确定:10°<φ≤30°,R=(3~5)L; φ>30°,R=(5~10)L。美国和日本等大多数国家标准一般要求以φ≤30°为宜,Rmin=3L;超过30°时,Rmax=12L。国内杨桂樨提出的海港航道转弯半径R的经验公式为:
  ,式中:R为航道转弯半径(m),K0为航道掩护程度,有掩护航道为1.0,无掩护航道为1.2;VS为最大船舶航速(m/s),以小于4m/s为宜,计算时不考虑单位;LPP为最大船舶两柱间长度(m),一般可按LPP=(0.94~0.97)Lo,T为最大船舶满载吃水(m);D0为航道转弯段设计水深(m); φ为航道转向角度(°)。
  根据表1计算结果,支航道转弯半径暂按5倍船长考虑。
  2、转弯段拓宽要求
  航道转弯段宽度在直线段航道航宽的基础上需考虑一个拓宽值ΔW。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规定:当10°<φ≤30°,转弯处宜采用切角法加宽,当水域狭窄,切角困难时,经论证可采用折线切割法加宽; φ>30°,可采用折线切割法加宽。海港工程设计手册建议当φ>25°时,ΔW> ;φ≤25°时,ΔW≤ 。国内杨桂樨⑵提出的航道转弯拓宽ΔW的经验公式为:
  式中:R为航道转弯半径(m),为航道掩护程度,有掩护航道为1.0,无掩护航道为1.2; LPP为最大船舶两柱间长度(m),一般可按LPP=(0.94~0.97)L0,详细可按日本规范推荐的公式计算,T为最大船舶满载吃水(m);D0为航道转弯段设计水深(m); φ为航道转向角度(°)。
  由表2两种公式计算结果可知,经验公式计算值偏小,以手册公式结果来进行判断,则加宽后的航道宽度应大于275.25m。本工程φ=30°,采用切角法加宽后,转弯段航道最小宽度为303m,满足设计手册要求。
  船模试验
  进港航道内单向通航模拟试验选取自然条件分别为涨、落潮平均流速满载进、出港、风速选取6级、风向为最不利横风的条件组合,进出港试验的主航道航速为6~8节,支航道的航速为4~5节。涨潮、风向045°、风力6级为最不利组合,最不利组合情况下(进港航迹带见图1)。
  模拟试验表明:15万吨级油轮进出港单向通航的航迹带宽度为110m,15万吨级油轮进出港单向通航支航道所需单向航道宽度为210m,本工程支航道设计宽度241m,进出港航道宽度满足设计代表船型进出港单向通航航道宽度的要求。
  模拟操作过程表明,15万吨级油船进出港由主航道转入支航道及由支航道转入港池水域,需要较高的操船水平,存在一定的风险,船舶在支航道受风流影响漂移较大,船位容易偏向西北侧,船舶在支航道的船位距离航道边界最近的距离仅为20m,特别是防波堤堤头的流场突变的特点,使该段的船舶操作较困难。为保障15万吨级油船安全顺利通过支航道,经与当地引航员共同反复操作试验,建议对支航道及与主航道、港池水域衔接段进行优化设计,使支航道与港池衔接段成喇叭口形态,扩大港池操作水域。
  航道尺度优化
  根据已开挖航道测量资料比较,支航道开挖后年回淤厚度为0.6~1.22m,维护性疏浚量很大,从工程改造经济角度分析,结合主航道规划,南侧泊位改造后支航道暂按底标高-14.5m进行维护,对应的航道设计水深为15.93m。根据经验公式来计算转弯半径,见表3。
  根据表3计算结果并结合船模试验结论,最终确定转弯段航道转弯半径取8L即2192m,转弯段仍采用切角法加宽。
  优化后的支航道及与主航道连接段见图3,支航道与港池衔接段见图4,图中斜线区域为优化后增加的可航行水域。
  结语
  优化后的航道尺度可满足本工程15万吨级油轮的航行需要,由于工程区域淤强较大,建议加强对航道回淤特别是转弯段回淤的监测,及时维护以保障通航水深满足通航要求。
  (作者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为满足深部找矿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需要,近几年,深度超2000 m钻孔数量在不断更新,岩心钻探深度记录也在不断打破.深部钻探由于科学目标更高、钻遇地层更多,压力层系复杂、钻进
干热岩作为一种地热资源,具有无污染及不受气候等外界条件影响等优势,中国干热岩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津县陈庄镇地区覆盖层下部主要由太古代泰山岩群混合花
针对东北地区金3井沙河子组致密泥岩和砂砾岩互层,地层软硬交错、研磨性强,钻进机械效率低,钻头寿命短的问题,通过改进胎体配方、采用耐磨的混镶金刚石热压镶嵌齿作为切削齿、优
梨树断陷区块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火石岭组地层可钻性差、岩性较致密、局部含砾严重,并且沙河子组局部层位岩石硬度达到7级,采用常规钻井技术,存在牙轮钻头效率低、
鲁页参1井钻遇地层复杂,水敏地层造浆严重,二叠系地层坍塌掉块,出现卡钻事故,导致钻井施工进度慢,风险大。针对钻井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确定了一开
许昌武庄铁矿ZK3349孔设计孔深1500 m,覆盖层厚度达400多米,基岩中存在多个破碎带,第四系和第三系地层接触带软硬互层,并含有大量卵石、漂石,钻探施工极易出现缩径、孔壁坍塌、孔
对“等电位”钻进技术概念和“零电位”钻井液技术概念做了介绍。“等电位”钻进概念认为岩石表面的zeta电位为零,即等电位( IEP)状态时,能够提高钻进速度和延长钻头寿命,从而提高
重点介绍了福建马坑矿区复杂地层钻探技术难点、采取的有效取心方法及护壁堵漏措施。总结了一套针对马坑矿区的钻探技术工艺,形成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矿区施工方案,对该矿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