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地13个月了,上海第一个合作建房项目却迟迟没有开工。其间,项目发起人钱生辉也曾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些参与者想到过退出。
2014年2月中旬,钱生辉对《新民周刊》表示,现在他在等当地政府部门对建筑设计方案的会商结果。准备“深加工”做这一项目的钱生辉很有信心——随着去年9月自贸区成立和12月轨交16号线通车,当初那片地周围的楼板价已经超过1.5万元/平方米,是钱生辉拿地时的4.6倍。“即便30多个投资者最终不拿临港的房子,他们当初每人50万元的投资也有了回报。”
太仓试水:摸着石头过河
在中国内地的合作建房历史上,钱生辉是年纪最小却最早成功的一个。在2013年1月上海成功拿地前,他在江苏太仓璜泾镇开发的“丽晶新城”已于2010年顺利交房,而河南许昌杨金城的“书香苑”和浙江温州赵智强的“理想佳苑”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才交房,中国内地迄今为止称得上成功的也就是这三起合作建房项目了。
《新民周刊》曾报道过钱生辉的太仓项目,这个在上海周边的合作建房尝试让他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我19岁就入这一行了,2009年我们成立公司的时候,我是3个合伙人中最年轻的,所以就没有当法人。”钱生辉说,自己这么一“谦虚”,就给后面进行埋下了隐患。从签订购房合约到工地开工乃至签订预售合同的这段时间,恰逢全国房价接连疯涨,另外两个合伙人曾不顾钱生辉的反对,打算把每平方米房价由最初约定的3000元上涨到3100元,这一分歧最终导致了他与合伙人分道扬镳。
接到涨价电话通知后,购房者们非常着急,钱生辉为众人出谋划策:开盘当天,大家一起去和房产商交涉,指出涨价行为违背了当初所签的合约,若房产商一意孤行,他们将诉诸法律。“其实所有开发商在涨价的时候都是心虚的,但是大部分购房者不会还价,房价一直往上跑,大家担心自己不要的话下家就接手了。”钱生辉表示,当购房者集体交涉后,他们在与房产商角力中就占了主动。
最终,预售合同如约签订。18名普通购房者共同买地开发房地产,并以预定价格(3000元/平方米)购入130平方米的一套复式公寓房。而楼盘内的其余房屋则在一个多月内以每平方米3500多元的均价销售一空。
钱生辉的合作建房梦想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位19岁就入行做房产营销的高大青年,已经在地产界摸爬滚打了20年。2001年,钱生辉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投资咨询公司。
“我一直希望在上海合作建房,但始终没有拿到合适的地。”钱生辉遇到的困难很具代表性。2005年,上海出现了首个自建房组织——“家圆”,该组织的注册公司上海圆家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朱剑曾想在上海拿地,但努力多年后,最终销声匿迹。几乎在同一时期,北京、温州、南京等多地先后出现合作建房组织,大多不了了之。
钱生辉强调自己的合作建房是“集智建房”,而不是“集资建房”。“我是反对集资建房的,这不是大家凑份子就行了。我们是有社会分工的,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钱生辉开玩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他叫“钱生辉”,而不是“钱生钱”了。
当然,钱生辉在尝试合作建房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挫折。最初,他设想由购房者发起建立自住房建设机构,却发现按照《公司法》章程,自然人股东不能超过200人。而要成立一家有能力购买土地的企业,所有股东的资金实力必须超过50万元,但当时希望参加合作建房的自然人的资金实力都比较弱,根本不可能筹资共同买地。此后,钱生辉曾试图引入机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为合作购房者开发房地产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功。他还曾想通过盘活存量土地的方式来完成上述梦想,最终也没有如愿。
太仓试验的成功,让他摸到了门道。简单来说,是由意向购房人向开发商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然后开发商根据客户的需要出资购买土地、建造房屋,最后购房人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购买房产、完成交易的一个房屋定制过程。
“捡漏”南汇新城
2011年,钱生辉在上海看中了两块地,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拿下。他最终把目光聚集到了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主城区。这里位于浦东最东南,距离上海市中心约80公里。2012年4月,临港新城主城区更名为“南汇新城”。
2012年,钱生辉成立了上海合筑房地产有限公司。“合筑”在上海话中接近“合作”的发音,他自己出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经过半年的努力,钱生辉在2013年1月17日竞得南汇新城WNW-A1-3-1商住地块。
这一地块东至云鹃路,南至LG-2路,西至环湖西二路,北至LG-4路,出让面积8088.2平方米,容积率为2,起始总价4920万元,起始楼板价3041元/平方米,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按规定,地块内中小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该地块住宅总建筑面积20.0%,计2264.7平方米。
钱生辉回忆,2013年1月17日上午,一起竞拍的还有另一家房地产公司,当时双方你来我往加价了十几轮。当钱生辉喊出5750万的总价时,超出了对方3500元/平方米的心理预期。“对方想要现场打电话征询一下总部领导的意见,根据规定,我有权反对场外求助,后来他就放弃加价了。”钱生辉说,虽然溢价率16.87%,但还属于“捡漏”,“我当时的最高心理价位是4500元/平方米,最终以3555元/平方米的楼板价拿下,还是划算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钱生辉早已对南汇新城这块地做了充足的前期调研。2013年通车的地铁16号线,终点站滴水湖站距离地块1.5公里,坐地铁到换乘11号线的罗山路站也就36分钟。“滴水湖算是上海PM2.5最低的地方,那里还有上海中学东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而现在距离滴水湖站2.5公里的楼盘都已经每平方米上万了。”
钱生辉透露,自己这次似乎得到上天庇佑。在拍卖前的最后关头,他才从大股东那儿凑齐了地块起拍价的20%保证金。“我这一生很多关键时刻都是这样。”
2014年2月中旬,钱生辉对《新民周刊》表示,现在他在等当地政府部门对建筑设计方案的会商结果。准备“深加工”做这一项目的钱生辉很有信心——随着去年9月自贸区成立和12月轨交16号线通车,当初那片地周围的楼板价已经超过1.5万元/平方米,是钱生辉拿地时的4.6倍。“即便30多个投资者最终不拿临港的房子,他们当初每人50万元的投资也有了回报。”
太仓试水:摸着石头过河
在中国内地的合作建房历史上,钱生辉是年纪最小却最早成功的一个。在2013年1月上海成功拿地前,他在江苏太仓璜泾镇开发的“丽晶新城”已于2010年顺利交房,而河南许昌杨金城的“书香苑”和浙江温州赵智强的“理想佳苑”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才交房,中国内地迄今为止称得上成功的也就是这三起合作建房项目了。
《新民周刊》曾报道过钱生辉的太仓项目,这个在上海周边的合作建房尝试让他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我19岁就入这一行了,2009年我们成立公司的时候,我是3个合伙人中最年轻的,所以就没有当法人。”钱生辉说,自己这么一“谦虚”,就给后面进行埋下了隐患。从签订购房合约到工地开工乃至签订预售合同的这段时间,恰逢全国房价接连疯涨,另外两个合伙人曾不顾钱生辉的反对,打算把每平方米房价由最初约定的3000元上涨到3100元,这一分歧最终导致了他与合伙人分道扬镳。
接到涨价电话通知后,购房者们非常着急,钱生辉为众人出谋划策:开盘当天,大家一起去和房产商交涉,指出涨价行为违背了当初所签的合约,若房产商一意孤行,他们将诉诸法律。“其实所有开发商在涨价的时候都是心虚的,但是大部分购房者不会还价,房价一直往上跑,大家担心自己不要的话下家就接手了。”钱生辉表示,当购房者集体交涉后,他们在与房产商角力中就占了主动。
最终,预售合同如约签订。18名普通购房者共同买地开发房地产,并以预定价格(3000元/平方米)购入130平方米的一套复式公寓房。而楼盘内的其余房屋则在一个多月内以每平方米3500多元的均价销售一空。
钱生辉的合作建房梦想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位19岁就入行做房产营销的高大青年,已经在地产界摸爬滚打了20年。2001年,钱生辉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投资咨询公司。
“我一直希望在上海合作建房,但始终没有拿到合适的地。”钱生辉遇到的困难很具代表性。2005年,上海出现了首个自建房组织——“家圆”,该组织的注册公司上海圆家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朱剑曾想在上海拿地,但努力多年后,最终销声匿迹。几乎在同一时期,北京、温州、南京等多地先后出现合作建房组织,大多不了了之。
钱生辉强调自己的合作建房是“集智建房”,而不是“集资建房”。“我是反对集资建房的,这不是大家凑份子就行了。我们是有社会分工的,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钱生辉开玩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他叫“钱生辉”,而不是“钱生钱”了。
当然,钱生辉在尝试合作建房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挫折。最初,他设想由购房者发起建立自住房建设机构,却发现按照《公司法》章程,自然人股东不能超过200人。而要成立一家有能力购买土地的企业,所有股东的资金实力必须超过50万元,但当时希望参加合作建房的自然人的资金实力都比较弱,根本不可能筹资共同买地。此后,钱生辉曾试图引入机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为合作购房者开发房地产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功。他还曾想通过盘活存量土地的方式来完成上述梦想,最终也没有如愿。
太仓试验的成功,让他摸到了门道。简单来说,是由意向购房人向开发商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然后开发商根据客户的需要出资购买土地、建造房屋,最后购房人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购买房产、完成交易的一个房屋定制过程。
“捡漏”南汇新城
2011年,钱生辉在上海看中了两块地,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拿下。他最终把目光聚集到了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主城区。这里位于浦东最东南,距离上海市中心约80公里。2012年4月,临港新城主城区更名为“南汇新城”。
2012年,钱生辉成立了上海合筑房地产有限公司。“合筑”在上海话中接近“合作”的发音,他自己出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经过半年的努力,钱生辉在2013年1月17日竞得南汇新城WNW-A1-3-1商住地块。
这一地块东至云鹃路,南至LG-2路,西至环湖西二路,北至LG-4路,出让面积8088.2平方米,容积率为2,起始总价4920万元,起始楼板价3041元/平方米,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按规定,地块内中小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该地块住宅总建筑面积20.0%,计2264.7平方米。
钱生辉回忆,2013年1月17日上午,一起竞拍的还有另一家房地产公司,当时双方你来我往加价了十几轮。当钱生辉喊出5750万的总价时,超出了对方3500元/平方米的心理预期。“对方想要现场打电话征询一下总部领导的意见,根据规定,我有权反对场外求助,后来他就放弃加价了。”钱生辉说,虽然溢价率16.87%,但还属于“捡漏”,“我当时的最高心理价位是4500元/平方米,最终以3555元/平方米的楼板价拿下,还是划算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钱生辉早已对南汇新城这块地做了充足的前期调研。2013年通车的地铁16号线,终点站滴水湖站距离地块1.5公里,坐地铁到换乘11号线的罗山路站也就36分钟。“滴水湖算是上海PM2.5最低的地方,那里还有上海中学东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而现在距离滴水湖站2.5公里的楼盘都已经每平方米上万了。”
钱生辉透露,自己这次似乎得到上天庇佑。在拍卖前的最后关头,他才从大股东那儿凑齐了地块起拍价的20%保证金。“我这一生很多关键时刻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