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真相,似是而非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j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的某天清晨,有人在成都北郊平桥子乡“萼园别墅”附近发现了张琨的尸体。因为张琨的父亲张继是国民党元老,所以此案轰动一时。
  当年张琨从法国留学归来,在西北联大读书,勾搭上一个叫桂萍的有夫之妇。桂萍的丈夫知道了,赶来捉奸,却被张琨用枪打成重伤。闯了祸的张琨逃往广元,但很快就被父亲抓回重庆。
  张继自作主张,为张琨定下一门亲事。张琨大吼:“你们可以赶走桂萍,我也可以拒绝这个媳妇!”张继气得发抖,想用烟杆敲儿子的头,结果被儿子推倒在地。后来,在场的亲戚出了个主意——就说张琨突然发病,将他送出重庆,对亲家说去治病,这样便可推迟婚期;如果亲家知道张琨有病,也许会主动退婚。
  張继只好将张琨送到朋友刘绍禹的萼园别墅,刘氏夫妇对张琨非常热情,却没想到这个花花公子竟撩上了他们的养女红花。刘夫人有意成全,但刘绍禹说:“张公子有太多桃色新闻,如果他只是与红花逢场作戏,岂不是害了红花?”两人决定试探一番,结果张琨说愿娶红花。
  此后张琨与红花愈发缠绵。一日,他们在花园相会,红花忽然推开张琨。张琨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男子正在不远处看着他们,过了一会儿便径直走入堂屋。红花说此人叫陈俊志,其老师是刘绍禹的好友,所以与刘氏夫妇常有来往,刘夫人很喜欢他,曾打算将她许配给他,但他没答应。
  自从陈俊志忽然出现,张琨总觉得红花对他似乎没那么热情了,想到自己毕竟寄人篱下、一事无成,便打算找份正经工作,于是托刘绍禹帮他在中学寻个教职。刘绍禹满口答应,当天傍晚就给了回信,说事情有眉目了。结果没过几天,张琨就死了。
  张继匆匆赶来,命县长严查,验尸时发现张琨身上并无伤口及中毒症状。这时,衙役将发现尸体的女孩带到县长面前,女孩说她曾听到几个乡民密谋抢劫张琨,幕后指使者便是陈俊志。
  县长很快将这些乡民抓来,并在他们家里搜出了张琨的衣物。但他们大声喊冤,说之前密谋抢劫只是看不惯张琨的嚣张,并没真正实施,那些衣物是他们在河边捡的。由于证据不足,调查陷入僵局。
  张继当然不肯善罢甘休,此案移交成都法院,由中央司法行政部长亲自督办。新的验尸结果很快出来了——张琨曾遭毒打,因两耳鼓膜破裂、颈椎骨折而死。这与之前的验尸结果大相径庭,且没出示资料证明,但因负责法医是当时全国医学界的权威,竟无人辩驳。
  那些乡民与陈俊志被捕入狱,喊冤不止。法官明知证据不足,但迫于压力,仍将主事乡民判了死刑,陈俊志则因教唆罪被判无期徒刑。结果一出,舆论哗然,各界人士纷纷斥责法院敷衍了事。此时恰逢国民党颁布大赦条例,法院顺势放了这些乡民,同时重审陈俊志,因证据不足而宣告他无罪。
  此案看似终结,但真相仍然不明。甚至坊间传闻,张琨曾与刘夫人暗通款曲,所以刘绍禹不声不响地痛下杀手,并试图嫁祸给陈俊志。然而,这终究只是传闻。
其他文献
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已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势头,但随着国力增强,原本还算精简的官僚机构也海绵吸水般膨胀起来。到高宗永徽年间,每年参加国考的人数不胜数,连候补官员也常常多达万人。唐代的考核标准是“身、言、书、判”四项。可前两项没有什么硬标准,第三项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能卡一卡人的只剩下“判词”这项了。因此,主持考务不是闹着玩的,稍失公允便会惹祸上身。但有个人竟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此人便是高宗朝的宰相李敬玄。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曾参加过“五四运动”,也为民国时期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他让众人所熟知的,是他的那种怪劲和倔劲。  这一年,北大组织招生考试,罗家伦应试。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考试时自信满满。说来也巧,他的试卷正好是胡适批阅,胡适看了他的文章后眼前一亮,大加赞赏。看一遍不过瘾,胡适又连续读了几遍,越读越感觉好,于是,他便记下了罗家伦的名字,并暗下决心把罗家伦招进北大。可当时考
苏东坡为人幽默,有时甚至会像孩子一样淘气。他的好友大通禅师是个道行高洁的老僧,据说别人到他的修道场所见他时必须先斋戒沐浴,而且女子不能进禅堂。苏东坡一向有平等精神,对大通禅师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  某次,他与一群人去逛庙,其中有一个青楼女子。苏东坡故意带着那个青楼女子向大通禅师敬拜,大通禅师很不高兴。苏东坡笑着说,倘若大通禅师肯将用来敲木鱼的木槌借给青楼女子,自己就立即写一首诗向大通禅师谢罪。大通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与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并立的“四大中兴之臣”,但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都是进士出身,而左宗棠一生未考中过进士,所以左宗棠常自称是“乙科入阁”。  其实左宗棠不笨。他自幼天资聪颖,20岁就考上了举人,可惜此后三次会试都榜上无名。心志很高的左宗棠气得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开始追求实用知识。除了务农教书,他以极大的精力钻研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等,无不涉猎,无不精通。  机遇都是为
一  胡适曾发表过一篇动情的演讲,题目叫《终生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讲述了爱迪生终生投身科学实验的事迹:这位科学家只要醒着,就无时无刻不在做实验,胡适因此尊称爱迪生为“科学的圣人”。  不知道胡适猛夸爱迪生的时候有没有想起,《红楼梦》里也有一位终生做实验的化学家呢?而且,论起做实验的狂热,此人更加夸张。  这位来自贾府的科学家,他为了一项在中华传承了上千年、无数人前赴后继却尚未实现的“航天事业”,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这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个化着烟熏妆、留着齐刘海的哪吒哼唱的“小妖怪之歌”。  这部动画电影上映不足一个月,票房已破40亿。影片主角哪吒本应是灵珠投胎转世,却阴差阳错成了魔丸转世。顶着宿命的“恶魔”头衔,世俗的成见和误解使他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熊孩子”,最后几经波折,哪吒脱去了熊孩子的特质,成为拯救众生的小英雄。虽然他因此失去了世俗的肉体,却保住了赤勇的灵
1904年,医学家福斯曼出生于德国,因年幼丧父,在其全科医生叔叔的熏陶下,渐渐热爱起医生这个职业。1922年,18岁的福斯曼考入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并在柏林一家医院当一名外科医生。在当时,福斯曼发现有很多病人因心脏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去世,这让他很难过。有什么办法能在不进行外科手术的情况下发现心脏疾病并尽早治疗呢?福斯曼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福斯曼夜以继日地查找资料
微笑是人类通用的语言,从挑逗动物到摆弄乐器,从普通大众到电影明星,人类群居的点滴之处,都能发现欢乐的氛围。  1936年,两个骑马越障运动员正在比赛骑海龟,很想知道裁判和观众是否也在同时拼耐性。  1960年,英国喜剧演员埃里克·赛克斯在一部影片中重现了“大規模流水线剃须机”,不知观众在发笑的同时有没有觉得头皮发麻。  1962年,英国电影制片人詹姆斯·卡雷拉斯正在为美国电影制片人兼导演威廉·卡斯
1934年8月,鲁迅和茅盾创办《译文》杂志,鲁迅担任主编。因翻译家黄源博学多才、文笔优美,鲁迅便让他协助自己编辑。到了第四期,黄源接替鲁迅的主编位置,还同时担任《文学》杂志的编辑。  1935年,鲁迅为《译文》翻译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長篇小说《死魂灵》。一次,一位编辑欲当天刊用《死魂灵》译稿两千多字,并将清样送给黄源看,黄源狠狠地批评了这位编辑。原来,鲁迅的肺结核病越来越严重,《死魂灵》译得非常辛苦。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烂尾突如其来,“跪求重拍”的泪没流完,翻拍的噩耗又来了——韩剧《请回答1988》将被翻拍成《相约九八》,经典就是这么被毁的……  《权力的游戏》  翻拍剧名:《冬天里的一把火》  剧情简介:  夏冬战国时期,赵王室势力衰微,无法制衡诸侯。一场大火烧光了赵家的韭菜,来自北方象牙山村的赵四·史塔克为调查赵家宰相的死因,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血雨腥风。为争夺权力并获得王权象征—铁爬犁,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