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本人报告的内容是关于接地气(实用技术)问题。在报告主题之前,我想与大家互动一下,在座各位每天能够看到猪屁股的人,举手我看看,看来在座各位中每天与猪打交道的人不多。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这是猪的会议,如果你每天见不到猪,闻不到猪的味道,我与你讲猪,感情太远、太浅,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我在2009年成立了上海澳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时的初衷很简单,我希望通过这个公司的成立能够让我们养的猪更加健康,让动物饲料更加安全、卫生,让我们饲养的动物少用抗生素、疫苗,提升畜产品的安全性,从而实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澳灵理念。大家知道2009年以来出现了很多影响很大的食品安全、恶性传染病、农产品中毒等事件,这里不一一列举了。通过努力钻研,澳灵公司在2009年~2014年期间申请一些国家专利。重点都是和现场监控管理技术有关的转化工具类产品,我把我们的这些技术统称为工具技术(图1)。
相信在未来的10年中,广大养殖企业与现在的饲料企业一样,对于现场工具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尤其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工具。操作简单、便捷,快速有效,这种工具非常需要。这些工具主要做哪些工作?大方向是生物安全问题。大家可以看到从2004年开始,霉菌毒素污染很严重,漫天飞的产品都是霉菌毒素吸附剂、霉菌毒素酶解剂、霉菌毒素生物合成内部分解剂;还有在添加霉菌毒素时,有一个预防剂量和一个治疗剂量。曾经在苏北地区碰到一个客户在推广霉菌毒素吸附剂,说其产品主要原料是火山灰。众所周知火山灰是火山爆发之后产生的,而说明书上写:精选火山灰经过2次高温处理后而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大家想一想这个说明有问题吗?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你火山灰经过2次高温处理的温度能比火山爆发时温度还高吗?如果不能那就是胡扯,所以我们有些生产一线企业缺少基本常识的辨别能力。
饲料原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存在个例,只不过量大和量小、量高和量低的问题,对动物的生长性能影响大不大的问题。这里需要辨别的是,是不是每次饲料中都需要这些东西。超量滥用或者目的不明确地使用添加剂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类使用目的该收手了。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今年的环保法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对我们养猪生产者来说可能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了,我们再不能像以前那样盲目使用各种产品了。
1 关于健康等问题的思考
在生活中要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什么都没有,健康是生活的本钱。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有过健康体检的经历,但是有谁真正看得懂体检表上面的数据吗?如在吃饭以前你的血糖5.7意味着什么,你的血脂6.9又意味着什么,我相信90 %的人都看不懂,可是你依然去体检,因为相信体检报告的结论。你的体检数据边有两个数据,叫参考范围。参考范围又是怎么来的,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数据(这些数据是经过数以万计甚至千万计各类人群的血检结果进行比较对照后得出来的)。这个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也是大变革时代,未来更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你的猪场有500头母猪,你一年积累下来有没有500个关于这500头母猪的健康数据?或者有1 000个、500个、100个、还是50个,如果你没有,你怎么证明你的猪是健康的,怎么来衡量你采取的健康管理手段是否有效。在互联网时代要做一个整合(或者叫流程再造),我个人认为这种整合实际上就是个数据的整合过程,是一种文化的融合、行为的迎合、结果的吻合验证过程。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概念,一会儿后面让大家感受下。例如猪场文化问题:在猪场我们经常都会看见这样一句话“猪场兴亡,人人有责”。可是,结果都是人人无责(这个人相信法不责众),最终只有老板倒霉。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后,碰到这样一句话,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是对的吗?在互联网时代这句话被完全颠覆。最近传的比较热闹的一个主题是“联想不是我家”,因为很多优秀的联想工作人员,上班后2 h被告知到人事部谈话,出来之后卷铺盖走人,为什么?结果是留下来的这个人写下“联想不是我家”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
在文化领域阶段,我认为把原来的“人人有责”换成“与我有责”就更加具有责任感和渲染力。如果在座的猪场老板比较多,回去把你们的标语改成“猪场兴亡,与我有责”,然后每天要让员工大声喊出来,看看有什么效果。
2 为什么做健康管理工具
未来10年工具技术将占生产一线需求的主导地位。缺乏工具,会丧失很多机会。好多人经历了喝上海黄浦江流域的“免费排骨汤”,类似事件是否还要重演?“免费排骨汤”事件导致嘉兴周边地区360万存栏母猪减少到80万,所以嘉兴关闭了许多饲料厂(图2)。一些老板只好往苏北迁移。一句话:没有金刚钻,揽不到瓷器活!这句话的本意就是没有匹配的好工具,你是干不好某项工作的。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饲料厂的蛋白原料供应商会跟饲料厂签订一个承诺书,大致意思就是保证产品中不含三聚氰胺,如果查到三聚氰胺要由供应商承担一切损失的责任。这种模式是非常流行的,也是目前操作中的一个常规环节。问题是,这样做了后,你们(饲料厂、牧场)就能够放心使用吗?如果你自己不加以控制,而一旦因为某个相关事件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或者因为三聚氰胺查处被牵连,那么第一个倒霉的是谁?答案是很明显的,肯定不是原料供应商,第一个倒霉的还是你们自己(饲料厂、牧场),这种社会责任和负面的黑锅是背不起的,因为代价台昂贵了。
3 检测方面
抗体检测与监测问题,这有两个不同概念。检测是检验测定的基础操作环节,监测则是在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后形成的一个判断行为过程的总和。
目前国内养猪行业抗体检测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期送检(3个月、4个月、6个月和12个月);2)不定期送检(想起来才做);3)发疾病时送检;4)有可疑疾病时送检;5)免费检测(疫苗商、职能部门、企业增值服务);6)自检。所有这些检测都需要用到工具。监测这一块,目前接触到的养猪场95 %以上都没做,因为做检测都没做好,怎么做监测呢?所以只有在连续的有规律的抗体检测前提下才谈得上抗体或者健康监测,检测是监测的基础条件。检测频率、数据、样本数太少,监测就不能发挥作用。我曾经去过一个3 000头母猪场,一个季度送一次检测,60个样本。其中:20个血样采自母猪,20个血样来自肥猪,20个血样采集于乳仔猪,这60个血样能代表哪一群猪?如果你的猪发病了,一头病猪就可以检测出;如果没发病,这20个血样能代表什么呢?要知道事实,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畜牧业的老大同时,中国是以用了全球最多的疫苗,全球最全的兽药,死亡全球最多的猪为代价换来的,这里还不算环境问题和其他敏感问题,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很多猪场花了很多的钱,帮兽药企业做试验场,失败后自己为损失买单。其实很简单,只有健康数据的积累或者健康数据库的建立才能开展有效健康检测,而国内基本上没做,没有数据永远谈不上监测。问个问题:在座的企业、猪场老板,除自己区域以外的行业数据想知道吗?都想。那么你想把自己的数据分享给其他人或者行业吗?不想。这里有个原则,想共享其他人的数据必先分享自己的数据。从这个角度上看,猪场几乎没有健康监测,所以我们国内的数据基本上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为数量太少,又没连续性。要做好健康监测需做以下方面的事情: 3.1 补上不该缺失的饲养程序
必须要作为日常饲养管理程序之一——健康管理。
抗体检测应成为养猪场的常态行为,而不是一个应急措施,抗体监测应该作为阶段性必要手段,免疫程序应实行动态监控管理,因为健康本身就是个动态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3.2 找到属于自己的抗体检测方法
在检测时大家公认PCR方法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也高。在《猪与禽》今年第一期杂志里,有一篇文章谈到了3种检测方法,我觉得很好,大家可以去研究探讨下。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说PCR是最权威的检测方法,没有人这么说!ELISA检测方法也是灵敏度适中,在生产应用中假阳性率高。我在前面说霉菌毒素现场检测的时候,一些企业就用ELISA方法检测,发现假阳性率很高。甚至有些饲料生物企业把同一个样品送到武汉、北京、广州三个地方检测霉菌毒素,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检测结果,到底应该相信哪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PCR、ELISA方法尽管理论上准确率好,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对环境条件(温湿度)、操作反应条件(酸碱度、离子度等)、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责任心、熟练程度、专业知识)、不同反应原材料的差异(如标准品的差异等)的要求呢很高,这些方法唯有在有高精准实验室的科研机构里比较适用。金标卡技术:灵敏度适中,准确度适中,适合于生产现场使用。国内很多技术专家为了高大上而高大上,忘记了生产和研究是有区别的这个基本常识。
下表是一个用ELISA方法检测猪瘟抗体数据的报告,右边阻断率代表什么?检测人员根据书面判断方法(图3)。
结果告诉我们阳性说明有抗体,有抗体就等于保护能力吗?显然不是的。
PCR与ELISA方法得出的阻断率数据是个连续性的百分数,然后根据这个百分数与临界百分数对比来判定阳性与阴性。以猪瘟抗体为例(阳性40 %,有效50 %),阻断率为43.876 %与阻断率为55.768 %,在结果判定上都表示阳性,但是有效抗体为55.768 %,43.876 %只表示有抗体;如果考虑误差允许值,或许这个实际值低于40 %或高于43.896 %,都有可能。
接下来的问题则是实验室检测的结果都是谁做出来的?
国家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实验员比较认真,因为这是他们的事业和工作;地方检测机构——检测工作人员认真程度以及监测频率可能较低,那么熟练程度就差,准确性也会有很多问题,加上地方性环境控制成本有时候压制厉害,那么这些精密的检测仪器也一样受到损害;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大专院校实验室检测——一般这里用的操作人员以学生为主(技能、责任心都严重缺失和不够靠谱)、实验员;企业——专兼职品控化验员(环境控制);第三方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轮换班,还有智能事后出个鉴定性结果,对生产指导无意义)。不管以上那种检测,都对生产一线的直接指导严重滞后,甚至没有任何意义。
3.3 如何验证PCR/ELISA的结果准确性
这种情况唯一能解决的就是将同一样品送不同机构检测看看结果。但是结果报告中都有这样一句话:本结果仅对来样负责,因此就算是错了也是对的。
4 澳灵动物健康监护技术推广前提
我们在公司成立之初2009~2013年3年间,走访了从新疆、东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全国范围内大小养猪场近500家,单个饲料企业近300家,集团20多家,用试剂盒、液相、质谱仪等技术工具在企业、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权威验证部门进行了检测数据与实际结果的验证。2012年底申请国家专利(图4),2013年下半年开始推广。
5 动物健康监护技术的用途(列举)
建立种猪群抗体曲线变化规律图——健康心电图,如猪瘟抗体、猪伪狂犬、猪口蹄疫等等。抗原携带或可疑现场快速常规监测,如猪瘟病毒、猪流感、猪口蹄疫野毒、猪细小病毒、弓形体、衣原体、大肠杆菌等。新品牌疫苗的适用性、有效剂量、防疫效果等。现有免疫程序在某群猪上的合理性。首免母源抗体干扰的确定。这里面我举了很多例子,在上海禽流感暴发之前,我跟一个鸽场的老板建议他用一下我们的禽用健康现场监护箱,对他的鸽群进行健康监控。他说不用,我们的鸽子都很健康。但是,当禽流感过来时都受到感染,结果只能全部扑杀,损失惨重。以下是某个猪场猪瘟抗体心电图(图5)。对照这张图看下,如果这是你猪场的猪瘟全年抗体变化曲线,结合你目前采取的免疫程序,你是不是在抗体高的月份打疫苗?
我们这个技术对现场监护操作人员的要求有两点,一不是文盲;二不是色盲。
当然既然是检测,我们因该了解一下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温度,主要是血清、反应液、检测卡本身的温度,低于15 ℃有明显影响,20 ℃以上无明显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同样会影响结果。时间,检测液反应时间,一般气温高时间短,15 min即可,气温低于20 ℃则延长反应时间至20 min。滴液量,3滴不含气泡的饱满液体,垂直于卡板滴入。亮度、刺眼光芒、暗黑环境或者色彩丰富环境均会影响检测结果。读数比色卡与抗体一致,眼睛:色盲色弱会有影响。熟练程度:专人,多读数、多做。
大家接下来都会关注现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怎样判断呢?我们采取的验证途径:验证一,对照猪场猪群实际健康状况进行比对。验证二,和送检结果比对。
验证一:和现场实际状况比对(图6)。
河南3 500头母猪场母猪年出栏肥猪12头,死亡率较高,乳仔猪实行猪瘟超免,26日龄猪瘟二免,38日龄快速检测猪瘟抗体均在0~4之间,判定为没有抗体,同时检测母猪母源抗体滴度,均为258~512之间,个别为512~102 4之间。
在此猪场5 km外有一个600头母猪场 (图7),母猪年出栏肥猪20.5头,乳仔猪未做超免,28日龄猪瘟首免,42日龄现场检测猪瘟抗体均在32~64之间,整齐度很好,检测母猪母源抗体均在256~512之间,少数在128~256之间,抗体水平稳定且整齐。 从以上和实际状况比对验证结论:检测卡数据显示猪群健康状况与事实情况相符合,检测结果正确、有效。母源抗体水平高的猪群不需要进行超免,只要加强乳猪猪瘟首免前的母源抗体水平变化监测就可以找到最佳时间点,从而实现免疫目的。疫苗的适用性、合适剂量等也可以通过本技术工具快速确定。看一下对比情况(图8),效果截然不一样,所以其他猪场用的剂量在你这是不可行的。
是不是剂量越高越好呢?实际上显然不是,大家再看下面表格中的现场检测数据。图9用数据来真实的回答了关于疫苗剂量与有效性的关系,由此可见,盲目选择、使用疫苗、滥用疫苗、想当然地认为疫苗剂量高效果就好是多么的可笑,选择疫苗一定要要有现场的效果依据,那就必须要配套现场检测工具和监测手段。一切不能为生产提供快速指导服务的滞后的检测技术,对生产现场的指导是不具有多大参考意义的。
验证二:与送检PCR/ELISA数据进行比对(非同时同地)。
问题一:大家熟悉的抗体滴度标示法(猪瘟为例),均是以2n方来进行,很好理解;PCR、ELISA方法的阻断率数据出来后,绝大多数猪场尽管送检了,但是只要结果为阳性就好,往往忘记了整齐度,因为大家都看不懂这个阻断率,例如30 %以下阴性,30 %~40 %可疑,40 %以上阳性;阳性等于有效?
问题二:目前风行的实验室阻断率数据标示法和大家熟悉的抗体滴度标示法之间如何进行数据对接?专家没有答案,权威机构未有数据。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但是又都对接健康状况,又不能直接以数据来对接,在实际应用中好像要摒弃掉抗体滴度标示法。
抗体怎么去做,我们做了一个比较。点状数据差异性示意图。做了连续性以后,发现很有意义。
图10 说明,对于一个群体的单个点状数据规律而言,不成为一种规律,因此它们之间无法直接进行比对链接,故无法判断出那个更加精准;但是,通过连续性检测与监测得出的大数据,则可以得出一个群体的健康数据变化(图11)。这时候用健康变化规律趋势进行比较才有更加现实的实用意义:趋势一致,表明两种方法结果趋于吻合;趋势不一致,表示结果存在差异。这时候再比对实际动物健康表现和生长情况,就可以对比出那个数据更加符合了。
6 总结
现场监护技术及其工具是非常适合猪场生产现场采用的高效健康管理技术手段。操作中要注意尽量消除检测干扰因素,如温度。如要和阻断率数据进行对接比对,请尽量和PCR/ELISA在同一个环境中同时检测,并且要做连续性的数据规律比对而不是点状比对。只要检测样本数据够多,监护卡对于整个猪群健康状态的反映是完全属实的。另外检测与监测中要保持正确心态:不迷信、不盲从、不教条;衡量的唯一标准:对生产实践真正有帮助的就是好方法(时间证明)。
要想把猪养好,就必须做健康监护。2015年更是要靠信用来生存。机遇也将是给哪些守信用的人。另外还要开放心胸,敢于勇于交换。我要数据,你要健康,你还可以享受行业大数据库。
很多人肯定要问,这样的实用现场监护技术费用多少?成本多高?
我要告诉你,只要你成为我们澳灵公司的会员,全部免费(图12)。你还可以获得全国各地的行业大数据共享资格,如疾病、传染病、原料污染信息。
我们也可以提供这样服务:
建立一对一的服务路径(客户自愿)。
帮助客户建立猪群健康数据库(自愿)。
帮助客户培训健康监护操作人员。
帮助客户建立健康管理体系。
帮助客户验证健康状态数据准确性。
其他客户需要的服务。
随着会员数量不断增多,原来的产品直销模式将逐步消失,我们将逐步转到只给会员提供服务的新的市场管理模式上去。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养猪人尽量少花代价甚至不花代价把猪的健康水平搞上去,做好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为人类的健康做贡献。
对于入会会员我们会签订系列文件,详情可咨询021-37709382 18018635970 。
关注澳灵微信平台:
最后祝愿2015猪越养越健康,猪价翻一番,全体养猪人都能好好爽一爽!
澳灵让生活更美好。
我在2009年成立了上海澳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时的初衷很简单,我希望通过这个公司的成立能够让我们养的猪更加健康,让动物饲料更加安全、卫生,让我们饲养的动物少用抗生素、疫苗,提升畜产品的安全性,从而实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澳灵理念。大家知道2009年以来出现了很多影响很大的食品安全、恶性传染病、农产品中毒等事件,这里不一一列举了。通过努力钻研,澳灵公司在2009年~2014年期间申请一些国家专利。重点都是和现场监控管理技术有关的转化工具类产品,我把我们的这些技术统称为工具技术(图1)。
相信在未来的10年中,广大养殖企业与现在的饲料企业一样,对于现场工具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尤其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工具。操作简单、便捷,快速有效,这种工具非常需要。这些工具主要做哪些工作?大方向是生物安全问题。大家可以看到从2004年开始,霉菌毒素污染很严重,漫天飞的产品都是霉菌毒素吸附剂、霉菌毒素酶解剂、霉菌毒素生物合成内部分解剂;还有在添加霉菌毒素时,有一个预防剂量和一个治疗剂量。曾经在苏北地区碰到一个客户在推广霉菌毒素吸附剂,说其产品主要原料是火山灰。众所周知火山灰是火山爆发之后产生的,而说明书上写:精选火山灰经过2次高温处理后而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大家想一想这个说明有问题吗?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你火山灰经过2次高温处理的温度能比火山爆发时温度还高吗?如果不能那就是胡扯,所以我们有些生产一线企业缺少基本常识的辨别能力。
饲料原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存在个例,只不过量大和量小、量高和量低的问题,对动物的生长性能影响大不大的问题。这里需要辨别的是,是不是每次饲料中都需要这些东西。超量滥用或者目的不明确地使用添加剂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类使用目的该收手了。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今年的环保法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对我们养猪生产者来说可能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了,我们再不能像以前那样盲目使用各种产品了。
1 关于健康等问题的思考
在生活中要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什么都没有,健康是生活的本钱。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有过健康体检的经历,但是有谁真正看得懂体检表上面的数据吗?如在吃饭以前你的血糖5.7意味着什么,你的血脂6.9又意味着什么,我相信90 %的人都看不懂,可是你依然去体检,因为相信体检报告的结论。你的体检数据边有两个数据,叫参考范围。参考范围又是怎么来的,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数据(这些数据是经过数以万计甚至千万计各类人群的血检结果进行比较对照后得出来的)。这个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也是大变革时代,未来更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你的猪场有500头母猪,你一年积累下来有没有500个关于这500头母猪的健康数据?或者有1 000个、500个、100个、还是50个,如果你没有,你怎么证明你的猪是健康的,怎么来衡量你采取的健康管理手段是否有效。在互联网时代要做一个整合(或者叫流程再造),我个人认为这种整合实际上就是个数据的整合过程,是一种文化的融合、行为的迎合、结果的吻合验证过程。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概念,一会儿后面让大家感受下。例如猪场文化问题:在猪场我们经常都会看见这样一句话“猪场兴亡,人人有责”。可是,结果都是人人无责(这个人相信法不责众),最终只有老板倒霉。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后,碰到这样一句话,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是对的吗?在互联网时代这句话被完全颠覆。最近传的比较热闹的一个主题是“联想不是我家”,因为很多优秀的联想工作人员,上班后2 h被告知到人事部谈话,出来之后卷铺盖走人,为什么?结果是留下来的这个人写下“联想不是我家”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
在文化领域阶段,我认为把原来的“人人有责”换成“与我有责”就更加具有责任感和渲染力。如果在座的猪场老板比较多,回去把你们的标语改成“猪场兴亡,与我有责”,然后每天要让员工大声喊出来,看看有什么效果。
2 为什么做健康管理工具
未来10年工具技术将占生产一线需求的主导地位。缺乏工具,会丧失很多机会。好多人经历了喝上海黄浦江流域的“免费排骨汤”,类似事件是否还要重演?“免费排骨汤”事件导致嘉兴周边地区360万存栏母猪减少到80万,所以嘉兴关闭了许多饲料厂(图2)。一些老板只好往苏北迁移。一句话:没有金刚钻,揽不到瓷器活!这句话的本意就是没有匹配的好工具,你是干不好某项工作的。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饲料厂的蛋白原料供应商会跟饲料厂签订一个承诺书,大致意思就是保证产品中不含三聚氰胺,如果查到三聚氰胺要由供应商承担一切损失的责任。这种模式是非常流行的,也是目前操作中的一个常规环节。问题是,这样做了后,你们(饲料厂、牧场)就能够放心使用吗?如果你自己不加以控制,而一旦因为某个相关事件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或者因为三聚氰胺查处被牵连,那么第一个倒霉的是谁?答案是很明显的,肯定不是原料供应商,第一个倒霉的还是你们自己(饲料厂、牧场),这种社会责任和负面的黑锅是背不起的,因为代价台昂贵了。
3 检测方面
抗体检测与监测问题,这有两个不同概念。检测是检验测定的基础操作环节,监测则是在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后形成的一个判断行为过程的总和。
目前国内养猪行业抗体检测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期送检(3个月、4个月、6个月和12个月);2)不定期送检(想起来才做);3)发疾病时送检;4)有可疑疾病时送检;5)免费检测(疫苗商、职能部门、企业增值服务);6)自检。所有这些检测都需要用到工具。监测这一块,目前接触到的养猪场95 %以上都没做,因为做检测都没做好,怎么做监测呢?所以只有在连续的有规律的抗体检测前提下才谈得上抗体或者健康监测,检测是监测的基础条件。检测频率、数据、样本数太少,监测就不能发挥作用。我曾经去过一个3 000头母猪场,一个季度送一次检测,60个样本。其中:20个血样采自母猪,20个血样来自肥猪,20个血样采集于乳仔猪,这60个血样能代表哪一群猪?如果你的猪发病了,一头病猪就可以检测出;如果没发病,这20个血样能代表什么呢?要知道事实,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畜牧业的老大同时,中国是以用了全球最多的疫苗,全球最全的兽药,死亡全球最多的猪为代价换来的,这里还不算环境问题和其他敏感问题,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很多猪场花了很多的钱,帮兽药企业做试验场,失败后自己为损失买单。其实很简单,只有健康数据的积累或者健康数据库的建立才能开展有效健康检测,而国内基本上没做,没有数据永远谈不上监测。问个问题:在座的企业、猪场老板,除自己区域以外的行业数据想知道吗?都想。那么你想把自己的数据分享给其他人或者行业吗?不想。这里有个原则,想共享其他人的数据必先分享自己的数据。从这个角度上看,猪场几乎没有健康监测,所以我们国内的数据基本上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为数量太少,又没连续性。要做好健康监测需做以下方面的事情: 3.1 补上不该缺失的饲养程序
必须要作为日常饲养管理程序之一——健康管理。
抗体检测应成为养猪场的常态行为,而不是一个应急措施,抗体监测应该作为阶段性必要手段,免疫程序应实行动态监控管理,因为健康本身就是个动态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3.2 找到属于自己的抗体检测方法
在检测时大家公认PCR方法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也高。在《猪与禽》今年第一期杂志里,有一篇文章谈到了3种检测方法,我觉得很好,大家可以去研究探讨下。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说PCR是最权威的检测方法,没有人这么说!ELISA检测方法也是灵敏度适中,在生产应用中假阳性率高。我在前面说霉菌毒素现场检测的时候,一些企业就用ELISA方法检测,发现假阳性率很高。甚至有些饲料生物企业把同一个样品送到武汉、北京、广州三个地方检测霉菌毒素,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检测结果,到底应该相信哪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PCR、ELISA方法尽管理论上准确率好,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对环境条件(温湿度)、操作反应条件(酸碱度、离子度等)、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责任心、熟练程度、专业知识)、不同反应原材料的差异(如标准品的差异等)的要求呢很高,这些方法唯有在有高精准实验室的科研机构里比较适用。金标卡技术:灵敏度适中,准确度适中,适合于生产现场使用。国内很多技术专家为了高大上而高大上,忘记了生产和研究是有区别的这个基本常识。
下表是一个用ELISA方法检测猪瘟抗体数据的报告,右边阻断率代表什么?检测人员根据书面判断方法(图3)。
结果告诉我们阳性说明有抗体,有抗体就等于保护能力吗?显然不是的。
PCR与ELISA方法得出的阻断率数据是个连续性的百分数,然后根据这个百分数与临界百分数对比来判定阳性与阴性。以猪瘟抗体为例(阳性40 %,有效50 %),阻断率为43.876 %与阻断率为55.768 %,在结果判定上都表示阳性,但是有效抗体为55.768 %,43.876 %只表示有抗体;如果考虑误差允许值,或许这个实际值低于40 %或高于43.896 %,都有可能。
接下来的问题则是实验室检测的结果都是谁做出来的?
国家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实验员比较认真,因为这是他们的事业和工作;地方检测机构——检测工作人员认真程度以及监测频率可能较低,那么熟练程度就差,准确性也会有很多问题,加上地方性环境控制成本有时候压制厉害,那么这些精密的检测仪器也一样受到损害;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大专院校实验室检测——一般这里用的操作人员以学生为主(技能、责任心都严重缺失和不够靠谱)、实验员;企业——专兼职品控化验员(环境控制);第三方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轮换班,还有智能事后出个鉴定性结果,对生产指导无意义)。不管以上那种检测,都对生产一线的直接指导严重滞后,甚至没有任何意义。
3.3 如何验证PCR/ELISA的结果准确性
这种情况唯一能解决的就是将同一样品送不同机构检测看看结果。但是结果报告中都有这样一句话:本结果仅对来样负责,因此就算是错了也是对的。
4 澳灵动物健康监护技术推广前提
我们在公司成立之初2009~2013年3年间,走访了从新疆、东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全国范围内大小养猪场近500家,单个饲料企业近300家,集团20多家,用试剂盒、液相、质谱仪等技术工具在企业、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权威验证部门进行了检测数据与实际结果的验证。2012年底申请国家专利(图4),2013年下半年开始推广。
5 动物健康监护技术的用途(列举)
建立种猪群抗体曲线变化规律图——健康心电图,如猪瘟抗体、猪伪狂犬、猪口蹄疫等等。抗原携带或可疑现场快速常规监测,如猪瘟病毒、猪流感、猪口蹄疫野毒、猪细小病毒、弓形体、衣原体、大肠杆菌等。新品牌疫苗的适用性、有效剂量、防疫效果等。现有免疫程序在某群猪上的合理性。首免母源抗体干扰的确定。这里面我举了很多例子,在上海禽流感暴发之前,我跟一个鸽场的老板建议他用一下我们的禽用健康现场监护箱,对他的鸽群进行健康监控。他说不用,我们的鸽子都很健康。但是,当禽流感过来时都受到感染,结果只能全部扑杀,损失惨重。以下是某个猪场猪瘟抗体心电图(图5)。对照这张图看下,如果这是你猪场的猪瘟全年抗体变化曲线,结合你目前采取的免疫程序,你是不是在抗体高的月份打疫苗?
我们这个技术对现场监护操作人员的要求有两点,一不是文盲;二不是色盲。
当然既然是检测,我们因该了解一下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温度,主要是血清、反应液、检测卡本身的温度,低于15 ℃有明显影响,20 ℃以上无明显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同样会影响结果。时间,检测液反应时间,一般气温高时间短,15 min即可,气温低于20 ℃则延长反应时间至20 min。滴液量,3滴不含气泡的饱满液体,垂直于卡板滴入。亮度、刺眼光芒、暗黑环境或者色彩丰富环境均会影响检测结果。读数比色卡与抗体一致,眼睛:色盲色弱会有影响。熟练程度:专人,多读数、多做。
大家接下来都会关注现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怎样判断呢?我们采取的验证途径:验证一,对照猪场猪群实际健康状况进行比对。验证二,和送检结果比对。
验证一:和现场实际状况比对(图6)。
河南3 500头母猪场母猪年出栏肥猪12头,死亡率较高,乳仔猪实行猪瘟超免,26日龄猪瘟二免,38日龄快速检测猪瘟抗体均在0~4之间,判定为没有抗体,同时检测母猪母源抗体滴度,均为258~512之间,个别为512~102 4之间。
在此猪场5 km外有一个600头母猪场 (图7),母猪年出栏肥猪20.5头,乳仔猪未做超免,28日龄猪瘟首免,42日龄现场检测猪瘟抗体均在32~64之间,整齐度很好,检测母猪母源抗体均在256~512之间,少数在128~256之间,抗体水平稳定且整齐。 从以上和实际状况比对验证结论:检测卡数据显示猪群健康状况与事实情况相符合,检测结果正确、有效。母源抗体水平高的猪群不需要进行超免,只要加强乳猪猪瘟首免前的母源抗体水平变化监测就可以找到最佳时间点,从而实现免疫目的。疫苗的适用性、合适剂量等也可以通过本技术工具快速确定。看一下对比情况(图8),效果截然不一样,所以其他猪场用的剂量在你这是不可行的。
是不是剂量越高越好呢?实际上显然不是,大家再看下面表格中的现场检测数据。图9用数据来真实的回答了关于疫苗剂量与有效性的关系,由此可见,盲目选择、使用疫苗、滥用疫苗、想当然地认为疫苗剂量高效果就好是多么的可笑,选择疫苗一定要要有现场的效果依据,那就必须要配套现场检测工具和监测手段。一切不能为生产提供快速指导服务的滞后的检测技术,对生产现场的指导是不具有多大参考意义的。
验证二:与送检PCR/ELISA数据进行比对(非同时同地)。
问题一:大家熟悉的抗体滴度标示法(猪瘟为例),均是以2n方来进行,很好理解;PCR、ELISA方法的阻断率数据出来后,绝大多数猪场尽管送检了,但是只要结果为阳性就好,往往忘记了整齐度,因为大家都看不懂这个阻断率,例如30 %以下阴性,30 %~40 %可疑,40 %以上阳性;阳性等于有效?
问题二:目前风行的实验室阻断率数据标示法和大家熟悉的抗体滴度标示法之间如何进行数据对接?专家没有答案,权威机构未有数据。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但是又都对接健康状况,又不能直接以数据来对接,在实际应用中好像要摒弃掉抗体滴度标示法。
抗体怎么去做,我们做了一个比较。点状数据差异性示意图。做了连续性以后,发现很有意义。
图10 说明,对于一个群体的单个点状数据规律而言,不成为一种规律,因此它们之间无法直接进行比对链接,故无法判断出那个更加精准;但是,通过连续性检测与监测得出的大数据,则可以得出一个群体的健康数据变化(图11)。这时候用健康变化规律趋势进行比较才有更加现实的实用意义:趋势一致,表明两种方法结果趋于吻合;趋势不一致,表示结果存在差异。这时候再比对实际动物健康表现和生长情况,就可以对比出那个数据更加符合了。
6 总结
现场监护技术及其工具是非常适合猪场生产现场采用的高效健康管理技术手段。操作中要注意尽量消除检测干扰因素,如温度。如要和阻断率数据进行对接比对,请尽量和PCR/ELISA在同一个环境中同时检测,并且要做连续性的数据规律比对而不是点状比对。只要检测样本数据够多,监护卡对于整个猪群健康状态的反映是完全属实的。另外检测与监测中要保持正确心态:不迷信、不盲从、不教条;衡量的唯一标准:对生产实践真正有帮助的就是好方法(时间证明)。
要想把猪养好,就必须做健康监护。2015年更是要靠信用来生存。机遇也将是给哪些守信用的人。另外还要开放心胸,敢于勇于交换。我要数据,你要健康,你还可以享受行业大数据库。
很多人肯定要问,这样的实用现场监护技术费用多少?成本多高?
我要告诉你,只要你成为我们澳灵公司的会员,全部免费(图12)。你还可以获得全国各地的行业大数据共享资格,如疾病、传染病、原料污染信息。
我们也可以提供这样服务:
建立一对一的服务路径(客户自愿)。
帮助客户建立猪群健康数据库(自愿)。
帮助客户培训健康监护操作人员。
帮助客户建立健康管理体系。
帮助客户验证健康状态数据准确性。
其他客户需要的服务。
随着会员数量不断增多,原来的产品直销模式将逐步消失,我们将逐步转到只给会员提供服务的新的市场管理模式上去。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养猪人尽量少花代价甚至不花代价把猪的健康水平搞上去,做好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为人类的健康做贡献。
对于入会会员我们会签订系列文件,详情可咨询021-37709382 18018635970 。
关注澳灵微信平台:
最后祝愿2015猪越养越健康,猪价翻一番,全体养猪人都能好好爽一爽!
澳灵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