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下达,如何进一步深化企业审计,正确评价企业领导者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职情况,规避审计风险,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是新形势下对企业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初浅认识。
关键词:审计;企业经营;业绩;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当前企业领导人员审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不合理
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一般会根据领导人员述职报告、企业年度总结等各种文字材料,了解企业发展规划、各项经营及管理制度的建设执行,并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对任期前后相关数据的对比、相关财务指标特别是盈利指标的计算,就对企业领导人员的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好坏作出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不恰当,而且具有一定风险。如当企业领导人员的任职时间较短时,企业取得的巨额利润是否是不顾条件和需要乱上项目,损害社会利益或牺牲企业长远利益而获得的不得而知,企业微利或暂时亏损,是否是为了落实国家政策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暂时受到的影响无法评判;当任职时间较长时,持续增长的业绩是领导人员努力经营的结果,还是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增长很难准确界定,进而做出科学评价。
2.审计问题的评价不全面
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一般只是对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及领导人员所负责任进行简要陈述,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负有领导责任的问题缺乏深入、系统分析。对问题不按照重要性水平进行必要分类,不对问题是属于普遍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单位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而只是在审计评价中将发现的部分重要问题进行列举并界定为被审人员负有领导责任,这种评价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比如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某企业集团下属单位存在虚列成本设立“小金库”的行为,问题涉及金额很大,单位众多,按照相关规定,被审计领导人员对此仅负有领导责任,在审计评价中也只是简要陈述所审计企业存在该问题,所审计人员负有领导责任,而没有对“小金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客观评价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是否存在失误。
3.评价结果利用价值不高
企业领导人员涉及的企业行业很多,审计评价中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经营特点考虑的相对较少,审计评价大都是避重就轻,叙述笼统,套话居多,很难找出企业最重要、最明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评价结果也难以发挥最大的价值,被有关部门利用程度偏低。
二、对策建议
为弥补现阶段审计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以更好的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增强企业审计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笔者认为在对企业领导人员审计评价时应注重以下三方面的结合。
1.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注重主客观因素相结合
审计机关应该站在全社会发展的高度,考察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其是否较好地承担了对环境、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不仅从主观上考虑被审人员任职期间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经营策略、经营结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调整,取得哪些成绩,还应从客观上分析企业快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吻合程度,宏观政策变化与企业发展方向变化的吻合程度,并选择体现企业发展质量的指标来考察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审计问题评价注重定量列举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发现问题应从量开始,以量分析,按相同或同类问题进行统一归类,在抛除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基础上,分析企业是否在经营管理中存在重大漏洞,问题的产生是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缺陷导致的必然问题,进而客观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审计中发现了某企业集团多个下属单位存在某些相同问题,审计评价中就不应只是列举企业存在哪些问题,所审计人员负有领导责任,还应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是下属企业人员故意所为,还是公司总部相关管理制度中不健全、管理中存在漏洞所致,如果是因企业管理原因所致,审计评价就应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评价,而不仅是问题的列举。
3.全面评价应注重个性与共性相结合
根据企业所处的区域、行业不同,运营方式有别的实际情况,注重把握行业发展特质,采用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评价标准,使经济责任评价具有针对性、具体性。特别是以分析各行业不同资产功能、用途、结构、形态为依托,透视不同行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国有资产的实际水准。同时应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在特殊性中提炼共性的内容,突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资产保值增值状况等方面进行同质性分析,着力评价各行业在扩大资产总量、培育资产增量、提高资产质量和优化资产存量方面的实际效果,从而形成以个性评价为基础,以共性标准为尺度的评价体系。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
根据审计情况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衡量评定,准确、客观地作出审计评价,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广大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作者简介:周顺发(1977-),男,福建莆田秀屿人,会计师,大学本科,从事审计方向的研究。
关键词:审计;企业经营;业绩;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当前企业领导人员审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不合理
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一般会根据领导人员述职报告、企业年度总结等各种文字材料,了解企业发展规划、各项经营及管理制度的建设执行,并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对任期前后相关数据的对比、相关财务指标特别是盈利指标的计算,就对企业领导人员的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好坏作出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不恰当,而且具有一定风险。如当企业领导人员的任职时间较短时,企业取得的巨额利润是否是不顾条件和需要乱上项目,损害社会利益或牺牲企业长远利益而获得的不得而知,企业微利或暂时亏损,是否是为了落实国家政策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暂时受到的影响无法评判;当任职时间较长时,持续增长的业绩是领导人员努力经营的结果,还是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增长很难准确界定,进而做出科学评价。
2.审计问题的评价不全面
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一般只是对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及领导人员所负责任进行简要陈述,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负有领导责任的问题缺乏深入、系统分析。对问题不按照重要性水平进行必要分类,不对问题是属于普遍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单位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而只是在审计评价中将发现的部分重要问题进行列举并界定为被审人员负有领导责任,这种评价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比如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某企业集团下属单位存在虚列成本设立“小金库”的行为,问题涉及金额很大,单位众多,按照相关规定,被审计领导人员对此仅负有领导责任,在审计评价中也只是简要陈述所审计企业存在该问题,所审计人员负有领导责任,而没有对“小金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客观评价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是否存在失误。
3.评价结果利用价值不高
企业领导人员涉及的企业行业很多,审计评价中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经营特点考虑的相对较少,审计评价大都是避重就轻,叙述笼统,套话居多,很难找出企业最重要、最明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评价结果也难以发挥最大的价值,被有关部门利用程度偏低。
二、对策建议
为弥补现阶段审计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以更好的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增强企业审计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笔者认为在对企业领导人员审计评价时应注重以下三方面的结合。
1.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注重主客观因素相结合
审计机关应该站在全社会发展的高度,考察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其是否较好地承担了对环境、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不仅从主观上考虑被审人员任职期间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经营策略、经营结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调整,取得哪些成绩,还应从客观上分析企业快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吻合程度,宏观政策变化与企业发展方向变化的吻合程度,并选择体现企业发展质量的指标来考察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审计问题评价注重定量列举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发现问题应从量开始,以量分析,按相同或同类问题进行统一归类,在抛除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基础上,分析企业是否在经营管理中存在重大漏洞,问题的产生是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缺陷导致的必然问题,进而客观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审计中发现了某企业集团多个下属单位存在某些相同问题,审计评价中就不应只是列举企业存在哪些问题,所审计人员负有领导责任,还应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是下属企业人员故意所为,还是公司总部相关管理制度中不健全、管理中存在漏洞所致,如果是因企业管理原因所致,审计评价就应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评价,而不仅是问题的列举。
3.全面评价应注重个性与共性相结合
根据企业所处的区域、行业不同,运营方式有别的实际情况,注重把握行业发展特质,采用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评价标准,使经济责任评价具有针对性、具体性。特别是以分析各行业不同资产功能、用途、结构、形态为依托,透视不同行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国有资产的实际水准。同时应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在特殊性中提炼共性的内容,突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资产保值增值状况等方面进行同质性分析,着力评价各行业在扩大资产总量、培育资产增量、提高资产质量和优化资产存量方面的实际效果,从而形成以个性评价为基础,以共性标准为尺度的评价体系。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
根据审计情况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衡量评定,准确、客观地作出审计评价,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广大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作者简介:周顺发(1977-),男,福建莆田秀屿人,会计师,大学本科,从事审计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