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联用利培酮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ei313624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用利培酮)28例,对照组(帕罗西汀)28例,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评分比较,第2周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用利培酮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关键词 帕罗西汀 利培酮 抑郁症
  
  资料与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9月收治抑郁症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入组标准:年龄18~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24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者。
  帕罗西汀联用利培酮(研究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30±10岁。小学文化程度6例,初中文化程度10例,高中文化程度8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4例;病程1.4~5.6年,平均8±4个月。
  帕罗西汀组(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29±11岁。小学文化程度5例,初中文化程度12例,高中文化程度7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4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入组前停用药物,清洗1周,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联用利培酮组。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给予初始剂量20mg/日,共治疗8周。
  
  结 果
  
  治疗前后各期HAMD评定比较见表1。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从第2周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4周末开始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28.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各时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有5-羟色胺、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Ostroff等进行了利培酮联合SSRI(5-HT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对8例重性抑郁症而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在原来应用SSRI的基础上加用利培酮,8例病人的症状均有改善。
  


  帕罗西汀[1]与其他SSRI比较,帕罗西汀在体内抑制5-HT重摄取的能力最强[3],本研究结果显示,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治疗抑郁的HAMD评分与单用帕罗西汀比较,从第2周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4周末至第8周末差异一直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起效较对照组快,显示帕罗西汀联用利培酮有抗抑郁效应,而且疗效强于单独应用,起效时间早于帕罗西汀组。
  两组TESS评分各时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联合疗法不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帕罗西汀联用利培酮治疗抑郁症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金卫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抗抑郁效应.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180.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姚芳传.情感性精神障碍.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1990年以来收治用穿刺法确诊并治疗的颌下炎性包块婴儿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7天~20个月,平均6个月。肿块部位:位于颌下30例,颌后9例,腮腺区3例,1例为双侧颌下肿块,肿块大小2.5cm×3.5cm~3cm×4cm;病程10天~2个月。季节:以冬春为多,冬季20例,春季14例,秋季9例,夏季3例。  临床特点:均为腺源性感染。33例发病后曾用抗生素治疗。肿块呈圆
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原因所致浅表脓肿比较多见,笔者自2003年8月至今,采用闭合穿刺结合微波治疗浅表脓肿21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1例患者,位于四肢者12例,躯干6例,男12例,女9例,年龄8~70岁,蚊虫叮咬8例,外伤13例,均具有红、肿、热、痛征象,发热者14例,余7例体温正常。  方法:准备20ml针管2支,5ml针管1支,2%利多卡因5ml 1支,生理盐水5
摘 要 目的:探讨心肌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后局部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1天、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6个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结果:CABG术后1个月开始左前降支搭桥节段心肌SRs不同程度增大,前壁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和后间隔中间段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