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效、全程优质服务的护理排班模式。方法 在原有人力基础上,改变人力结构,改革传统排班模式,建立以护士长领导下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分层级管理梯队,实行APN连续性排班,减少交班次数,减少了因中间环节多而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减轻了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论 运用APN排班模式,明显提高了护理效果,加强了中班、夜班的薄弱环节,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对护士业务起到互补互相促进作用。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达到最佳的护理管理目标,利于护理人员培养与梯队建设,顺应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值得推广。
【关键词】 APN排班;肝胆胰外科;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护士的职责也随着扩大,随之而来的医院的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的矛盾也随着增加[1]。医院之前的排班在工作质量上存在的许多缺点,例如:缺乏连续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缺乏主观能动性等缺点。采用分层级管理结合APN的排版模式取代之前的旧的传统排班,是在2010年10月我科进行的改变。APN排班模式改革一年半以来,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无缝隙性,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实现人性化管理,实现“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更为病人提供更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1 实践的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显示 53张开放床位,23名在岗护士,1:0.43是床护比例,他们的年龄是21到52岁之间。7位护师和16位护士其中中专4人,大专学历17人,本科学历2人。在23名工作人员里面其中只有一个人的临床经验超过20年,2人得临床经验是10-20年,6人的临床经验在5-10年,5人是1-3年,只有3个人在一年以下。
1.2 APN排班模式的实施方法
1.2.1 三班倒是最传统的排班次序。每位护士的每周值班的次序如下:每周一个白班,一个大夜班,一个小夜班,一个加强夜班,然后连休三天。23名护士要按照排班表进行轮换,循环式搭配。
1.2.2 APN排班模式的分层结合
1.2.2.1 我们要根据护士的实际能力、工作经验、责任心和职称、资历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搭配,这样能让新护士老护士进行搭配的分层、分组管理。要进行基础的临床护理,在23名护士中护士长、办公班、总务班可以不用参加,把参加的护士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挑选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对自己所在的小组调配工作,对值班护士进行技术指导,对当班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分层管理的架构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在制定排班模式的时候要合理按照本科护理的实际情况:A班(2人)7:30-15:30;P班(2人)12:00-20:00;N班(2人)20:00-8:00(次日);班后连下夜班当天共休三天。临床白班(3人)8:00-12:0014:00-17:30;组长(2人)8:00-12:0014:00-17:30A班11:10-11:50为午餐时间。分别于8:00、15:30、20:00进行每位病人床旁交接班。每周安排一名组长或带教老师轮换带一名1-2年资护士上N班。在进行分组轮换的时候,我们要以组为单位。明确护理分层管理结构,分配要均衡,还要有固定的责任小组,还要有护理组长,根据护士的级别明确护士的职责。
2 结 果
经过开展APN排班一年半以来,通过实行APN排班可体现出:
2.1 APN连续性排班是将不同层级、不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护士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排班,以保证每班都有两个以上护士值班的排班模式。对于我科实行的APN排班的服务后,管床护士这个职位在每位患者和家属的认识更为清晰,同时,也将健康教育得到较好的落实。与此同时,因为每一个分组的有一个护理骨干(组长),他能及时的发现在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除存在的隐患。
2.2 护士工作得以保持连续性,同样的人力资源显得护理人力较为集中。传统的排班方法是每日间断排班,五班交接,交接班的次数多,护理工作不连续,不利于护士对病情的掌握观察。同时,每次交接班至少耗时半个钟,浪费了很多时间。APN班实行三班交接,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护士对病情了解清楚,减少了安全隐患。
2.3 值班护士在值班室对于突发事件个众多的工作量容易引发护理问题,特别是在中午和晚上两个特殊的人力少的阶段。为了避免那护士少倒是无法应对复发状况的两个特殊的时间段,APN的排班模式非常科学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拖班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问题,自从实施了APN排班,拖班明显减少。原因是传统的排班方法各班工作量的安排不太合理,而APN排班将各班的工作职责重组,使各班的工作职责更均衡合理。例如,我科下午的工作非常忙,手术病人基本集中在12:00-16:30回病房,需要处理;新收的平诊病人检查结果下午才能出具,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处理下新的医嘱,因此下午还要执行新病人的医嘱;同时16:00以后还要为次日的手术病人做术前准备,所以护士们很难在五点半下班前完成所有的工作,拖班1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对比现在,P班的人力很充足,特别是六点以后仍然保证有两名护士值班,可以保证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4 以病人为中心,将满意度达到最高 APN的排班模式是连续性的,组长协调工作,处理并且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谐了护患的关系。还有,组长要按照护士的经验、技术能力、层次合理分配,要取长补短,团结合作,资历较高的护士要在临床中发挥骨干知道的作用,姜差错事故最小化,要让患者得到最安全、优质的服务,才会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2.5 减轻低年资护士心理负担,以往夜班只有1名护士,双人查对很难落实,遇急诊或者抢救时,常常应接不暇,实施APN排班后夜班有两名护士值班就可以避免这些困难了。高年资护士对于护理中高难度操作或者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进行把关,给低年资护士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同时也可加强新老护士的责任心,培养新护士的慎独精神。为独立上N班作好基础。
2.6 人性化管理,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减少了护士夜班的次数,以往护士每周有三个晚上留在医院,现在只有1个了,夜班次数减少了,护士工作和休息时间较为集中,下班有时间买菜、做饭和接送小孩,可以更好的照顾家人,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加强了上班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无形中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同时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2.7 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 由于各班职责的分工调整,工作相对均衡,护士执行医嘱及时高效,查对工作落实到位,连晚夜班都有2人查对,增加了各项治疗的安全性,医护工作配合更为紧密和协调;护理组长参与科主任组织的查房,加强了护士与医生的沟通和协作;护患关系的改善,提升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整体认可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改善,为医生开展工作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3 讨 论
实践证明APN排班具有在专业上、服务上的强大优势,我科自从实行了APN的连续性的排班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优质和安全性,APN吧护理人员分层次分级别的进行培训与使用,最大化的改进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跟当代的护理模式接轨,这种排班模式值得大家推广。APN连续性排班一定会成为全国临床护理模式的主潮流,护理管理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我们坚信。
参考文献
[1] 银桥,卢海涛.护理排班模式改革探讨[J].南方护理护学报,2002,9(4):85.
[2] 柳炎珍,黄春晖,文芬芝.儿科病房二线护士不同值班方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11):40.
[3] 张细銮,周惠芬,杨衬.分组连续(APN)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5-6
[4] 黄美丽,葛妙玉,饶绣花.综合护理方式的临床实践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45.
[5] 李凌.(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乳腺科,江苏徐州221005)APN排班在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发表时间:2011-11-816:31:27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6] 刘蓉蓉.(宏仁风湿病专科医院)探讨外科试行APN排班模式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APN排班;肝胆胰外科;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护士的职责也随着扩大,随之而来的医院的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的矛盾也随着增加[1]。医院之前的排班在工作质量上存在的许多缺点,例如:缺乏连续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缺乏主观能动性等缺点。采用分层级管理结合APN的排版模式取代之前的旧的传统排班,是在2010年10月我科进行的改变。APN排班模式改革一年半以来,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无缝隙性,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实现人性化管理,实现“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更为病人提供更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1 实践的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显示 53张开放床位,23名在岗护士,1:0.43是床护比例,他们的年龄是21到52岁之间。7位护师和16位护士其中中专4人,大专学历17人,本科学历2人。在23名工作人员里面其中只有一个人的临床经验超过20年,2人得临床经验是10-20年,6人的临床经验在5-10年,5人是1-3年,只有3个人在一年以下。
1.2 APN排班模式的实施方法
1.2.1 三班倒是最传统的排班次序。每位护士的每周值班的次序如下:每周一个白班,一个大夜班,一个小夜班,一个加强夜班,然后连休三天。23名护士要按照排班表进行轮换,循环式搭配。
1.2.2 APN排班模式的分层结合
1.2.2.1 我们要根据护士的实际能力、工作经验、责任心和职称、资历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搭配,这样能让新护士老护士进行搭配的分层、分组管理。要进行基础的临床护理,在23名护士中护士长、办公班、总务班可以不用参加,把参加的护士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挑选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对自己所在的小组调配工作,对值班护士进行技术指导,对当班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分层管理的架构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在制定排班模式的时候要合理按照本科护理的实际情况:A班(2人)7:30-15:30;P班(2人)12:00-20:00;N班(2人)20:00-8:00(次日);班后连下夜班当天共休三天。临床白班(3人)8:00-12:0014:00-17:30;组长(2人)8:00-12:0014:00-17:30A班11:10-11:50为午餐时间。分别于8:00、15:30、20:00进行每位病人床旁交接班。每周安排一名组长或带教老师轮换带一名1-2年资护士上N班。在进行分组轮换的时候,我们要以组为单位。明确护理分层管理结构,分配要均衡,还要有固定的责任小组,还要有护理组长,根据护士的级别明确护士的职责。
2 结 果
经过开展APN排班一年半以来,通过实行APN排班可体现出:
2.1 APN连续性排班是将不同层级、不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护士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排班,以保证每班都有两个以上护士值班的排班模式。对于我科实行的APN排班的服务后,管床护士这个职位在每位患者和家属的认识更为清晰,同时,也将健康教育得到较好的落实。与此同时,因为每一个分组的有一个护理骨干(组长),他能及时的发现在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除存在的隐患。
2.2 护士工作得以保持连续性,同样的人力资源显得护理人力较为集中。传统的排班方法是每日间断排班,五班交接,交接班的次数多,护理工作不连续,不利于护士对病情的掌握观察。同时,每次交接班至少耗时半个钟,浪费了很多时间。APN班实行三班交接,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护士对病情了解清楚,减少了安全隐患。
2.3 值班护士在值班室对于突发事件个众多的工作量容易引发护理问题,特别是在中午和晚上两个特殊的人力少的阶段。为了避免那护士少倒是无法应对复发状况的两个特殊的时间段,APN的排班模式非常科学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拖班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问题,自从实施了APN排班,拖班明显减少。原因是传统的排班方法各班工作量的安排不太合理,而APN排班将各班的工作职责重组,使各班的工作职责更均衡合理。例如,我科下午的工作非常忙,手术病人基本集中在12:00-16:30回病房,需要处理;新收的平诊病人检查结果下午才能出具,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处理下新的医嘱,因此下午还要执行新病人的医嘱;同时16:00以后还要为次日的手术病人做术前准备,所以护士们很难在五点半下班前完成所有的工作,拖班1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对比现在,P班的人力很充足,特别是六点以后仍然保证有两名护士值班,可以保证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4 以病人为中心,将满意度达到最高 APN的排班模式是连续性的,组长协调工作,处理并且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谐了护患的关系。还有,组长要按照护士的经验、技术能力、层次合理分配,要取长补短,团结合作,资历较高的护士要在临床中发挥骨干知道的作用,姜差错事故最小化,要让患者得到最安全、优质的服务,才会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2.5 减轻低年资护士心理负担,以往夜班只有1名护士,双人查对很难落实,遇急诊或者抢救时,常常应接不暇,实施APN排班后夜班有两名护士值班就可以避免这些困难了。高年资护士对于护理中高难度操作或者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进行把关,给低年资护士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同时也可加强新老护士的责任心,培养新护士的慎独精神。为独立上N班作好基础。
2.6 人性化管理,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减少了护士夜班的次数,以往护士每周有三个晚上留在医院,现在只有1个了,夜班次数减少了,护士工作和休息时间较为集中,下班有时间买菜、做饭和接送小孩,可以更好的照顾家人,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加强了上班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无形中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同时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2.7 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 由于各班职责的分工调整,工作相对均衡,护士执行医嘱及时高效,查对工作落实到位,连晚夜班都有2人查对,增加了各项治疗的安全性,医护工作配合更为紧密和协调;护理组长参与科主任组织的查房,加强了护士与医生的沟通和协作;护患关系的改善,提升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整体认可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改善,为医生开展工作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3 讨 论
实践证明APN排班具有在专业上、服务上的强大优势,我科自从实行了APN的连续性的排班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优质和安全性,APN吧护理人员分层次分级别的进行培训与使用,最大化的改进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跟当代的护理模式接轨,这种排班模式值得大家推广。APN连续性排班一定会成为全国临床护理模式的主潮流,护理管理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我们坚信。
参考文献
[1] 银桥,卢海涛.护理排班模式改革探讨[J].南方护理护学报,2002,9(4):85.
[2] 柳炎珍,黄春晖,文芬芝.儿科病房二线护士不同值班方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11):40.
[3] 张细銮,周惠芬,杨衬.分组连续(APN)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5-6
[4] 黄美丽,葛妙玉,饶绣花.综合护理方式的临床实践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45.
[5] 李凌.(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乳腺科,江苏徐州221005)APN排班在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发表时间:2011-11-816:31:27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6] 刘蓉蓉.(宏仁风湿病专科医院)探讨外科试行APN排班模式的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