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紧张、不安、焦急、恐惧的情绪状态。回答不出问题,可能产生焦虑;做不好作业,可能产生焦虑;跟不上学习,也可能产生焦虑。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若高焦虑与高能力结合,会促进学习;而高焦虑与一般能力或低能力相结合,则妨碍学习。因此,促进学生学业进步,要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
焦虑在语文学习中对后进生的负面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失败敏感;(2)十分关注教师的评价;(3)过分关注自我;(4)抑制学习思维;(5)消极归因;(6)害怕写作文。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消除后进生焦虑的心理障碍。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耐心体贴的教师,肯定为学生所尊敬,学生往往会听从其教导,以巨大热情投入学习。
1.课内师生交流。应加强上课伊始的交流。古人云:“万事开头难”,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端。上课开端的质量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教学一开始便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方法要有新意,措施要不拘一格,时间要长短适宜。有以下方法:
(1)寒暄沟通。教师进入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开始了,师生自然地致以亲切的问候,“寒暄”一会儿。
(2)值日报告。安排每日的值日生作专题报告,向全班报告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
(3)轻松交流。让学生就其观看的电视、电影作述评,对球类比赛谈论观感,或就所读书报杂志谈读后感。
(4)发布新闻。让学生轮流做发言人,回答师生就世界各地新事、大事提出的问题。
(5)讲讲故事。课前互相讲些幽默故事、笑话,或猜猜谜语、读读诗文等。
2.课外师生交流。选出语文学习和课外活动的骨干学生,让他们担任语文科代表,指导他们组织其他同学开展早读、背诵、出墙报、写手抄报,设计、组织演讲、书法竞赛等活动。这些语文骨干有时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后进生自卑,不太喜欢接近老师,却乐意接受同学的帮助,较容易和同学沟通。教师给骨干布置任务,他们就能带好后进生,营造良好学风。
二、课堂引进精彩导入
课堂导入一可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二可控制学生的认知系统,把认知结构调整到最有利于加工教学信息的状态。教学导入要丰富多彩,适当照顾后进生。
1.悬念导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想迫切了解结果的情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参与学习,集中注意力。
2.妙语导入。教师以富有特色和精彩的语言描述文章层次、要点、主旨以及自身思想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3.问题导入。教师直接提出能引起学生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思考,由此进入教学主题。
4.新奇导入。结合教材,以新鲜的奇闻异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饱满的学习热情。
5.旧知导入。通过复习,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借助类比、归纳、演绎和猜测等引出新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整体地把握知识结构、发展脉络,掌握学习方法。
6.直观导入。借助实物、多媒体、音像、幻灯、图片、挂图、简笔画等教具,结合生动的语言引入新课,给学生以鲜明的感性认识,降低学习的难度。
7.提纲导入。用简洁的语言对学习任务进行描述,直接呈现知识的基本结构、基本特征,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有一个总认识,抓住要领,明确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积极课堂心态
后进生有时上课时感到度日如年,如坐针毡,焦虑不安,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消除学生的焦虑。
1.激发热情。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后进生进行启发,抓住时机做好思想工作,见缝插针地进行感化,以包容、热情和欢迎的态度鼓励学生。
2.增强趣味。教学时声情并茂,对课文进行形象解读,做到列举、解释和其他讲解生动有趣,减轻学习负担,使后进生易于接受,减轻焦虑。
3.鼓励参与。课堂发言、课堂活动、作业批改,都给后进生一定的优惠倾斜,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逐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迎头赶上的信心。
4.耐心开导。后进生由于怕出差错、信心不足,以致影响了正常学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导他们,讲清“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指出学习出差错是正常的,以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
5.促进团结。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后进生结对子,互相帮助,密切同学关系,培养后进生的良好的心态,促进他们热爱学习。
四、适时适度放松调控
课堂是一个系统环节,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效率与质量,课堂需要调控。然而,过分的控制不仅剥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会使本已具有焦虑心理障碍的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变得更糟。因此,教师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适时适度放松调控。
1.口头复习。每课开始时,要选择前面某几课的内容进行一点口头复习,允许后进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以促进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课文简介。用清楚、流畅、自然且后进生能听明白的语言,介绍课文相关知识,确保后进生能够理解。
3.组织操练。要考虑后进生是否熟练,所以要多组织小组讨论、操练,并放松控制,减少后进生的焦虑。
4.口头练习。多组织后进生开展口头练习,教师要鼓励后进生开口表达,让他们自由发言,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增加书面练习。
5.巩固演练。针对后进生进行适度的巩固演练,指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故事、知识、情感、思想记住,再复述出来,使所学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能力。
五、经常创造成功机会
心理学认为成功孕育成功,没有什么比失败能更快地扼杀动机。后进生比优秀生更渴望成功,所以在教学中要强化后进生的成功欲望,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1.把握学情。教师要深入学生,认真备课,切实把握好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保证后进生能理解,让后进生“跳一跳,摸得着”,每节都学有所得。如果后进生还没有弄懂,要加强辅导。
2.当面帮助。教师调动后进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好的方法是对其作业多给予当面批改,多给予指导和帮助。
3.降低难度。教师无论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认真命题,斟酌试题的难度,适度降低试题深度,要照顾后进生的学习,使其有成功的机会。
4.不断鼓励。对于后进生要多跟他以前相比,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不断对他们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缩小差距、继续上进,克服失败的思维定势。
总之,降低后进生高焦虑的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不仅应从本着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还要在心理上及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指引他们走出学习的误区,不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焦虑在语文学习中对后进生的负面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失败敏感;(2)十分关注教师的评价;(3)过分关注自我;(4)抑制学习思维;(5)消极归因;(6)害怕写作文。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消除后进生焦虑的心理障碍。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耐心体贴的教师,肯定为学生所尊敬,学生往往会听从其教导,以巨大热情投入学习。
1.课内师生交流。应加强上课伊始的交流。古人云:“万事开头难”,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端。上课开端的质量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教学一开始便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方法要有新意,措施要不拘一格,时间要长短适宜。有以下方法:
(1)寒暄沟通。教师进入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开始了,师生自然地致以亲切的问候,“寒暄”一会儿。
(2)值日报告。安排每日的值日生作专题报告,向全班报告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
(3)轻松交流。让学生就其观看的电视、电影作述评,对球类比赛谈论观感,或就所读书报杂志谈读后感。
(4)发布新闻。让学生轮流做发言人,回答师生就世界各地新事、大事提出的问题。
(5)讲讲故事。课前互相讲些幽默故事、笑话,或猜猜谜语、读读诗文等。
2.课外师生交流。选出语文学习和课外活动的骨干学生,让他们担任语文科代表,指导他们组织其他同学开展早读、背诵、出墙报、写手抄报,设计、组织演讲、书法竞赛等活动。这些语文骨干有时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后进生自卑,不太喜欢接近老师,却乐意接受同学的帮助,较容易和同学沟通。教师给骨干布置任务,他们就能带好后进生,营造良好学风。
二、课堂引进精彩导入
课堂导入一可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二可控制学生的认知系统,把认知结构调整到最有利于加工教学信息的状态。教学导入要丰富多彩,适当照顾后进生。
1.悬念导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想迫切了解结果的情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参与学习,集中注意力。
2.妙语导入。教师以富有特色和精彩的语言描述文章层次、要点、主旨以及自身思想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3.问题导入。教师直接提出能引起学生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思考,由此进入教学主题。
4.新奇导入。结合教材,以新鲜的奇闻异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饱满的学习热情。
5.旧知导入。通过复习,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借助类比、归纳、演绎和猜测等引出新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整体地把握知识结构、发展脉络,掌握学习方法。
6.直观导入。借助实物、多媒体、音像、幻灯、图片、挂图、简笔画等教具,结合生动的语言引入新课,给学生以鲜明的感性认识,降低学习的难度。
7.提纲导入。用简洁的语言对学习任务进行描述,直接呈现知识的基本结构、基本特征,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有一个总认识,抓住要领,明确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积极课堂心态
后进生有时上课时感到度日如年,如坐针毡,焦虑不安,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消除学生的焦虑。
1.激发热情。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后进生进行启发,抓住时机做好思想工作,见缝插针地进行感化,以包容、热情和欢迎的态度鼓励学生。
2.增强趣味。教学时声情并茂,对课文进行形象解读,做到列举、解释和其他讲解生动有趣,减轻学习负担,使后进生易于接受,减轻焦虑。
3.鼓励参与。课堂发言、课堂活动、作业批改,都给后进生一定的优惠倾斜,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逐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迎头赶上的信心。
4.耐心开导。后进生由于怕出差错、信心不足,以致影响了正常学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导他们,讲清“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指出学习出差错是正常的,以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
5.促进团结。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后进生结对子,互相帮助,密切同学关系,培养后进生的良好的心态,促进他们热爱学习。
四、适时适度放松调控
课堂是一个系统环节,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效率与质量,课堂需要调控。然而,过分的控制不仅剥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会使本已具有焦虑心理障碍的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变得更糟。因此,教师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适时适度放松调控。
1.口头复习。每课开始时,要选择前面某几课的内容进行一点口头复习,允许后进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以促进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课文简介。用清楚、流畅、自然且后进生能听明白的语言,介绍课文相关知识,确保后进生能够理解。
3.组织操练。要考虑后进生是否熟练,所以要多组织小组讨论、操练,并放松控制,减少后进生的焦虑。
4.口头练习。多组织后进生开展口头练习,教师要鼓励后进生开口表达,让他们自由发言,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增加书面练习。
5.巩固演练。针对后进生进行适度的巩固演练,指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故事、知识、情感、思想记住,再复述出来,使所学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能力。
五、经常创造成功机会
心理学认为成功孕育成功,没有什么比失败能更快地扼杀动机。后进生比优秀生更渴望成功,所以在教学中要强化后进生的成功欲望,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1.把握学情。教师要深入学生,认真备课,切实把握好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保证后进生能理解,让后进生“跳一跳,摸得着”,每节都学有所得。如果后进生还没有弄懂,要加强辅导。
2.当面帮助。教师调动后进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好的方法是对其作业多给予当面批改,多给予指导和帮助。
3.降低难度。教师无论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认真命题,斟酌试题的难度,适度降低试题深度,要照顾后进生的学习,使其有成功的机会。
4.不断鼓励。对于后进生要多跟他以前相比,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不断对他们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缩小差距、继续上进,克服失败的思维定势。
总之,降低后进生高焦虑的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不仅应从本着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还要在心理上及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指引他们走出学习的误区,不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