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材展示】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运用方向】
1.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奥斯维辛的罪恶已经湮没在历史烟云中,但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避免奥斯维辛的罪恶;只有以史为鉴,才能让文明之花永久绽放;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文明的前提是生命。文明是由人创造的,没有人就没有所谓的文明,所以,文明的前提是人的生命。纳粹法西斯视人命如草芥,杀戮战争受害者,这是对文明的摧残,更是对文明的屠杀。
3.人性是文明的基石。一个人文明与否的标志,是一个人是否有人性,没有人性的人是不可能文明的。人性就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纳粹法西斯完全丧失了人性,即使他们的武器再先进,技术再发达,也不是真正的文明。而是伪文明。
4. 文明拒绝战争。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战争是应该受到唾弃的,因为战争是消灭文明的罪魁祸首。奥斯维辛的 “囚徒”全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如果没有战争,这些人都不会成为“囚徒”,而是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为战争,他们的创造和传播就此中断。因此,文明拒绝一切毁灭文明的战争和杀戮。
【适用话题】
文明 人性 生命 以史为鉴
【习作片段】
你我都是文明的使者
11月12日,一则名为“地铁里,大妈欺负小姑娘”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还原事件现场,起因其实很简单,一句催促,一次瞪眼,火气上来了,没有人与人之间该有的先后顺序、礼仪谦让,人人往前冲,个个向前赶。试想,如果年轻姑娘能说声“对不起”,中年妇女能稍稍宽容一些,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事件当事人缺失了礼节,丢掉了文明,在视频被传到网络之后,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人慢慢异化,心态浮躁,戾气太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被冷漠、冷血取代,动辄剑拔弩张、挥刀相向也是常事,这样的社会太不正常,这样的社会还是文明社会吗?
这让我想起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大屠杀。“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纳粹法西斯随意剥夺人的生命权,将普通平凡的犹太人像动物一样驱赶到一起,用尽难以想象的手段残忍杀掉。时光流逝了七十多年,想起来仍让人毛骨悚然,这是野蛮人的行径,这是灭绝人性的暴行。这种暴行与文明背道而驰。
“大妈欺负小姑娘”事件虽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都是文明缺失的表现。
……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热心待人,谦虚礼让,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等美好的行动都是文明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要去抱怨社会怎样,而更应当关注自己做得如何,因为你我都是社会的细胞,你我都是文明的使者……
【亮点评说】
本文以读后感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热点新闻事件的看法,扣住“文明”主题,视角广阔,准确诠释了观点。文章大体按照引、议、联、结的结构组织行文,即有事件概述,又有议论分析,“书”材的运用也较准确。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运用方向】
1.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奥斯维辛的罪恶已经湮没在历史烟云中,但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避免奥斯维辛的罪恶;只有以史为鉴,才能让文明之花永久绽放;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文明的前提是生命。文明是由人创造的,没有人就没有所谓的文明,所以,文明的前提是人的生命。纳粹法西斯视人命如草芥,杀戮战争受害者,这是对文明的摧残,更是对文明的屠杀。
3.人性是文明的基石。一个人文明与否的标志,是一个人是否有人性,没有人性的人是不可能文明的。人性就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纳粹法西斯完全丧失了人性,即使他们的武器再先进,技术再发达,也不是真正的文明。而是伪文明。
4. 文明拒绝战争。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战争是应该受到唾弃的,因为战争是消灭文明的罪魁祸首。奥斯维辛的 “囚徒”全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如果没有战争,这些人都不会成为“囚徒”,而是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为战争,他们的创造和传播就此中断。因此,文明拒绝一切毁灭文明的战争和杀戮。
【适用话题】
文明 人性 生命 以史为鉴
【习作片段】
你我都是文明的使者
11月12日,一则名为“地铁里,大妈欺负小姑娘”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还原事件现场,起因其实很简单,一句催促,一次瞪眼,火气上来了,没有人与人之间该有的先后顺序、礼仪谦让,人人往前冲,个个向前赶。试想,如果年轻姑娘能说声“对不起”,中年妇女能稍稍宽容一些,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事件当事人缺失了礼节,丢掉了文明,在视频被传到网络之后,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人慢慢异化,心态浮躁,戾气太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被冷漠、冷血取代,动辄剑拔弩张、挥刀相向也是常事,这样的社会太不正常,这样的社会还是文明社会吗?
这让我想起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大屠杀。“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纳粹法西斯随意剥夺人的生命权,将普通平凡的犹太人像动物一样驱赶到一起,用尽难以想象的手段残忍杀掉。时光流逝了七十多年,想起来仍让人毛骨悚然,这是野蛮人的行径,这是灭绝人性的暴行。这种暴行与文明背道而驰。
“大妈欺负小姑娘”事件虽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都是文明缺失的表现。
……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热心待人,谦虚礼让,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等美好的行动都是文明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要去抱怨社会怎样,而更应当关注自己做得如何,因为你我都是社会的细胞,你我都是文明的使者……
【亮点评说】
本文以读后感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热点新闻事件的看法,扣住“文明”主题,视角广阔,准确诠释了观点。文章大体按照引、议、联、结的结构组织行文,即有事件概述,又有议论分析,“书”材的运用也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