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的途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课程思政”视阈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的途径,提出应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以师资团队为支撑,培养学生“大德”品质;以创新竞赛为辐射,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借助校企合作,为学生树立技能大师典型,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工科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029-02
  当前,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理应成为培养工匠精神和工匠人才的沃土。“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协同育人效应的一种教育理念。培育工匠精神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构建“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本文试从以下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视阈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
  一、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一)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明确思政育人目标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课的比重占据学生课程的大部分,学生更多的是面对专业课教师,若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势必造成学生片面的“专业成人”而不能实现“精神成人”。把以“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政教育扩展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才能真正做到“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因此,应突出专业课程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制定专业课程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编制课程教学指南,努力彰显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在课程设计中有机融入“課程思政”
  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职业素养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系统设计德育递进式教学路径,增强和发挥专业课在价值引领上的作用,在课程目标制定、过程设计和效果改进上都做到“强化所有课程植入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牢牢把握专业成才与全人教育的共通点,并固化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格局。以下试以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具体融入“课程思政”。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是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二手车鉴定评估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流程和技巧,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及从事二手车评估鉴定师的工作技能。课程设计的思路为:以汽车技术鉴定、价格评估和服务流程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鉴定交易流程为主线,以情境化教学为手段设计课程和实施教学(见图1)。
  1.熟悉接待礼仪及顾客接待流程,具备接待顾客的能力 1.具有收集、分析、归纳二手车市场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遵纪守法
  2.熟悉凭证审核信息查询,能独立完成汽车正规凭证核查及信息核对工作 2.具有鉴定、评估二手车技术状况及市场价格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能执行工作场所规则
  3.能协助二手车评估师完成评估报告说明 3.具有自学二手车鉴定与交易知识以及积累工作经验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及人际交流能力
  4.熟悉二手车技术鉴定方法与流程,能协助评估师开展汽车鉴定工作 4.具有严谨、缜密、逻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4.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
  5.熟悉二手车价格评估与营销流程,能协助完成车辆估价与二手车市场营销工作 5.具有评估、总结工作结果的能力 5.具有热爱劳动的观念及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能承受工作压力
  6.熟悉二手车服务手续流程与实际操作技能,能协助销售业务员开展二手车业务手续办理及交易操作工作 6.具有较强的职业规划、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6.具有诚实守信的美德,尊重他人,富有责任心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确立的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思政德育目标见表1。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抓住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充分挖掘课程中“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项目化教学当中。
  在教学策略设计理念上采用“六步法、全过程”混合式教学,结合学情分析,采用层层递进“剥洋葱式”的“六步法”,识原理—练操作—纠错误—走流程—辨数据—探真相,“全过程”跟进教学,课前预习及自测,课中练习,课后讨论及操作视频分享,并融合“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贯穿始终。如在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项目模块学习中,教学实施设计思路见图2。
  图2  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项目教学实施设计思路
  这里巧妙地通过项目的进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融思政之“盐”入专业教育之“汤”,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工匠精神,塑造学生遵法纪、求精益、讲公正、守诚信的职业素养。将思政教育工作从宏观抽象要求转化成具体微观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大匠”精神。实现专业课程的全面思政改革,更新课程标准,将思政教育融入教案、融入课堂,贴近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使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和谐共融,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在春风化雨中让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工匠型人才。
  二、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一)以师资团队为支撑,培养学生“大德”品质
  按照“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标准,强化专业教师结合专业当好学生引路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成立课程思政研讨团队,整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和专业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此外,以德才兼备的高工、教授为负责人组建工作团队,以优秀教师的身体力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大德”品质。
  (二)以创新竞赛为辐射,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课程思政”视阈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既要传承新时代“工匠精神”,又要灌输职业背后的职业思维与价值取向,培养行业职业精神,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此,可引入创新竞赛的人才培训模式,以创新竞赛为辐射,在竞赛准备过程中加入思政内容,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科学精髓,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专业技能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创新创业的优良品质。在竞赛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一批技能出众、不怕吃苦,具有勇于奋斗精神狀态、乐观向上处世态度的优秀专业人才。
  (三)借助校企合作,为学生树立技能大师典型
  借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与区域知名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依托校企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技能大师的成长为典型,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技能人才在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学生树立职业信心、提升职业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导入企业文化、劳动习惯与工匠精神,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总之,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这一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高职院校应以工匠精神传承为主导,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以高度契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满足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用人的需求,积极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刘红松,梁涛.以“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教育发展——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2]王丰晓.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9(9)
  [3]门丽君,魏宏亮.工匠精神视域下土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探索[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
  [4]杨成.浅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GZJG2018A007);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二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2019-A0110)
  【作者简介】吴 星(1980—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俊如(1982—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工作;陈 甜(198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分类招生、校友工作。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美国高校出版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既拥有很强的学科独立性和知识技能培养模式,也非常注重与业界紧密结合,贴近实践,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出版
为解释高管团队异质性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基于高阶理论,采用多案例扎根分析方法构建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基于18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在市场动态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企业以供应链形式缔结联盟合作关系,实现外部资源整合与价值共同创造,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已然成为企业获取合作创新成果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
本文论述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以"浸润"课堂的真实美,通过创设研学情境以"浸润"课堂的自然美,通过创设视频情境以"浸润"课堂的本质美,从而打造"浸润式"高中地理课堂。
精准农业系统主要指通过定时、定时、定量实现整套现代化农业操作与管理的高科技农业应用系统,代表我国农业产业可以通过精准农业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在精准农业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