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担当教育”实施路径探究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培养担当型人才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担当”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是一种信仰和追求,是一种自信和能力,是一种品格和奉献,是促进国家现代化和实现社会平等不可缺失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们具有担当的品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本文就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教育以及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有责任担当意识的未来栋梁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担当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实施路径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利于促进其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现象对成长中的小学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有责任担当意识的未来栋梁,是应当高度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担当教育”的价值内涵
  “担当”一词,语出《朱子语类》卷八十七:“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指的是担负任务、承担责任,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事不避难、责无旁贷、挺身而出。“担当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有担当的人的一种教育。它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学习任务负责、对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负责;更要培养学生对家庭、班级等集体负责,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担责。
  1. 担当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需要继承和发扬
  担当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是一种信仰和追求,是一种自信和能力,是一种品格和奉献。溯源历史,中华民族在与自然和外敌斗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担当的人物。他们有的心忧天下,有的情系国民,有的承担社会期盼,有的只是尽职尽责,不管情怀大小,他们展示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奋进豪情,他们担当的是中华民族的品格。
  2.“担当教育”植根于“植地庄精神”,是岭南文化的缩影
  “植地庄精神”是里仁洞小学所在岭南地区宝贵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內容是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自强意识。这其中,革命先辈保卫番禺所体现出来的担当品质与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具有切实联系。从“植地庄精神”中挖掘“担当”,继而进一步提炼为“担当教育”,并将之作为里仁洞小学教育品牌,这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对学校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3.“担当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幸福成才的有效途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付出中获得人生价值和成就感。自觉担当有利于学生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学生在学校开展的担当教育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对学校、对教师、对学习的态度,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小学“担当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学校在“担当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担当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学校在“担当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应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氛围四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
  1. 强化“担当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重智轻德”的问题,道德教育得不到很好的重视。而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担当教育”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学校应强化“担当教育”理念,使“担当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得到贯彻、实践。同时,理念要转化成行动,学校要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担当认知培养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和更多的实践机会。
  2. 完善“担当教育”内容
  小学生担当教育内容要紧密切合客观的社会现实,赋予担当教育的时代内涵。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责任教育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必须要和时代保持一致的步伐。在教育素材选择上,要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时政新闻,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让学生“抬起头来看世界”。
  3. 改进“担当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教与学,贵有方”。创新“担当教育”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对于提升担当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现今的小学教育来说,思想品德课是开展“担当教育”的主要途径。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不能满足“担当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适当引入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营造“担当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担当教育氛围,对于提高学生担当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具有积极的作用。营造担当教育氛围,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物质文化层面上来说,在校园主体设计和环境布置时要注入丰富的责任文化内涵;二是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说,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上,要突出强化“担当教育”的主题。
  (二)家庭在“担当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及教育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在“擔当教育”中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1. 家长以身作则,提升担当意识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做好表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品德,待人接物,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明显而又深远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首先要家长重视自身担当意识的培养,以身作则,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生活中孝敬老人、爱护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诚信友善,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为孩子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2. 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过于娇惯放纵或专制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现象依然存在。但这些做法或不利于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或限制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均不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对于孩子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也有着很大的负作用。因为当今社会的竞争,已经不再只是个人知识或成绩的竞争,而是个人综合能力的竞争,即包含了个人品德、心理状态、个人意志、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内的多种能力的竞争。因此,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关注子女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家长应该在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的基础上重视道德责任培养,严格要求孩子,培养孩子的主动担当意识。
  (三)社会在“担当教育”中发挥辅助作用
  学校为小学生“担当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主阵地,家庭为“担当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所,但“担当教育”的实施并不只受到这两个方面的限制,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面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任务,社会有责任与学校、家庭共同携手,为成长中的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 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处于萌芽状态,他们认识和辨别事物的能力都有着很大的限制,即理性思维不强,直观思维占主导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而大众媒体正以它贴近生活、娱乐大众等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眼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在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养成过程中,社会舆论应加强对现实生活中有担当、负责任的人和事的宣传力度,通过营造勇于担当的氛围,为成长中的小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2. 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共同培育小学生“责任担当”
  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紧密联系,共同实施担当教育。首先,社会应该为小学生“担当教育”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通过加强对现实生活中有担当、负责任的人和事的宣传力度,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社会应该为小学生搭建公益服务的平台,提供更多公益服务的机会。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寒暑假时间和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为美化社区、绿化社区出力献策等。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责任担当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兆海.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探析与新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4).
  [2]李克良.教育转型与学校文化重建[J].教师,2010(20).
  [3]张元贵.让学生学会担当[J].人民教育,2014(10).
  [4]苗彦成.办有担当的教育[J].山东教育,2011(32).
其他文献
在社会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个企业对电能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需要加强用电监察力度,保障企业的用电质量及用电安全。目前我国的用电监察制度发展还不够深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亲情难舍是一个千古不争的事实,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然而,为了亲情而去冲破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就必然会步入一条令人遗憾的歧路,付出惨痛的代价。  家住河南省宝丰县的李妞,有一位23岁的哥哥。她哥哥原是一个治安联防队员,因在工作中以搞治安联防为名实行抢劫,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抢劫犯罪报请该县检察院批准逮捕。  哥哥被捕入狱后,李妞的父亲整日一筹莫展,茶饭不思。李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哥哥正在谈婚论嫁
在城市发展中,道路与桥梁的防水问题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使用年限、城市车流量等,道路和桥梁的表面会出现损坏,最终使得防水能力下降,因此,城
高支模施工技术目前已成为土建工程中作为常见、使用最为广泛一种施工技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必须采取
机电安装在建筑工程里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安装质量的高低通常会对建筑工程的验收等后续工作造成相应的影响,只有从基础上确保机电工程的品质才能保证机电工程的质量不受
期刊
摘 要 鲜卑族作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十六国时期的鲜卑墓容氏诸燕—前燕、后燕、南燕政权的两个突出的汉化表现, 并指出其汉化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尚未分裂为诸燕的前燕政权中, 大量的汉族士人出仕前燕在十六国时期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 有力地加速了它的封建化进程。  关键词 鲜卑族 诸燕 封建化 慕容氏  一、鲜卑族慕容氏的起源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
高压电气试验的种类比较多,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实验,检测电气设备内部的绝缘性能以及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文通过介绍高压电器试验设备的现状,以及对常用试验方式进行阐述和分析
我说我是陈伯华的“陈派”香港的好景不长。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得寸进尺,步步南侵。武汉、长沙、桂林相继失守,又逼近广州。大炮的轰鸣在港九一带隐约可闻,社会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