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实主义创作的历史真实把关——专访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历史顾问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ry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第一阶段的创作与总结工作基本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多位历史学者参与指导,层层把关.本刊特别采访了本项目历史顾问、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星星、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原主任郭志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欧阳雪梅,从党史、新中国史、军史角度讨论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及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该文首次采用电流镜像法、通电线圈和永磁体等效规则、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法对这种结构的电感器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和FEM法模拟的结果取得了较好的吻合,极大地提高了计算的速
精神、方法与观看,三者密不可分,但以精神为先导.一旦在方法论的问题上解放了思想,创作视野也就打开了,这就是1979年之后所形成的“开放现实主义”.四十年来,随着社会整体形
2016年,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正式启动,历时三年共推出134件表现国家伟大成就以及重大事件的现实题材作品.作为继“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今天,要实现推动中国艺术家关注现实题材,提倡现实主义美术,推出更多精品力作的目标,我们就要认真梳理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概念.过去,由于我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片面的认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