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对肝癌细胞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来源 :中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山慈菇含药血清(Pseudobulbus Cremastrae seu Pleiones pharmaceutic serum,PCPS)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山慈菇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山慈菇低(5 mL·kg-1)、中(10 mL·kg-1)、高(20 mL·kg-1)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1 kg·L-1的山慈菇浓煎剂,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
其他文献
目的:围绕“中医药治疗肺癌”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肺癌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19年已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相关文献,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计量学分析,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3107篇,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计量分析得到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为主要研究机构;热点关键词主要有: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
带瘤生存理念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理念。带瘤生存理念不仅关注肿瘤局部,更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防止过度治疗和不合理治疗,体现了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并重的思想;见瘤治瘤适用于可根治的早期恶性肿瘤或不可根治的恶性肿瘤的部分治疗阶段。针对可根治的早期恶性肿瘤,治病必求其本,应除邪务尽,尽量将恶性肿瘤病灶去除,争取达到根治目标。临证时,早期病例应通过见瘤治瘤方案以期根治;对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则宜在带瘤生存理念的指导下,阶段性地运用姑息性手术、微创、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见瘤治瘤的手段,争取尽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至骨针法是以触至病所、针至病所、意至病所、动至病所、气至病所为特色,主要包括直刺至骨法、斜刺至骨法、飞针至骨法、弹针至骨法。选穴以全身骨骼及软骨边缘的经穴、奇穴、阿是穴和全息穴为主。操作时,先触诊定位,针尖需抵达骨面或针身贴骨进针。病灶骨面重在针至病所、松解粘连;远端骨缘腧穴常重压或捻转刺激,配合主被动导引活动,导气至病所。主要治疗急慢性疼痛、功能障碍性疾病、神志性疾病、脑源性疾病等。
要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需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幼儿手工制作课程通过打造教师团队、突出情感目标、精选课程内容和改革评价方式等方法,在实践中形成了欣赏、体验、感悟和创造“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思政育人效果。